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位犯罪主体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什么样的组织才能成为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则值得探讨。对于私营企业,一概否认或承认其单位犯罪主体地位都是不正确的,应当根据其人格的独立程度来确定是否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的分支机构在主体资格上符合刑法中的单位的特征时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的内设机构,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单位犯罪论。筹建中的单位如果具备了法律上的人格,且其实施的犯罪与单位筹建事务有关联,是单位犯罪。境外公司、企业,如符合我国刑法中的单位的认定标准,应当以单位犯罪论.  相似文献   

2.
究其实质,单位犯罪是一种业务犯罪,是工商文明的消极产物。确立单位犯罪的特征应遵循三个基本要求:有助于划清单位犯罪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界线,有助于维护法秩序的统一,符合惩治单位犯罪的立法目的。基于此,单位犯罪的主体应限定为具有特定资格的法人。在单位犯罪意志的认定上,应坚持人格责任论;为本单位谋取经济利益应是其必备特征;单位成员的犯罪行为必须与“单位业务”有紧密联系才能归责于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3.
单位走私犯罪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犯罪形式。本文探讨了境外公司能否成为单位走私犯罪的主体、个人跨几个单位走私犯罪的认定、单位和个人混合走私的认定、如何理解单位走私犯罪中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重要作用”、关于单位走私犯罪后发生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资产重组情形以及单位被依法注销、宣告破产等情况下,如何追究刑事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1997年的新刑法在第30条和第31条,对单位犯罪和单位犯罪的处罚制度做了规定,这是刑法理论界的重大突破。单位未完成形态问题是构建单位犯罪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不论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正确认定单位犯罪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单位犯罪的整体意志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位犯罪是单位的整体行为,是对单位决策机关或决策人士之决策即单位意志的反映。单位犯罪是在单位意志直接支配下实现的,单位意志即单位的整体意志,它完全不同于单位普通成员的个人意志。单位犯罪整体意志的形成、实现及表现形式不同于自然人的犯罪意志,有其明显的自身特征。不同类型的单位整体意志,其内容的界定也是特定的。  相似文献   

6.
单位犯罪主体构成的正确划分是厘清单位犯罪性质的前提。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单位罪以来,对于单位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等方面,学界都有不同的看法,各自提出了相应比较合理的论证和观点。拟从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及结合学界的认识,对单位犯罪及其主体作初步研究并对国家机关作为单位犯罪主体之不恰当性进行论理,主张国家机关应当非犯罪主体化。  相似文献   

7.
论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具备犯罪主体资格,即合法性、团体性、财产独立性、独立意志性。单位犯罪主体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区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必须紧紧把握单位犯罪的特征、行为人代表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否越权、行为人个人是否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8.
在理论上单位犯罪应该是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犯罪形式,但是我国的刑法就单位犯罪刑罚适用方面并没有做出与单位犯罪相适应的特别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罪时只能适用自然人犯罪的相关规定,这显然是不利于更好地预防和惩罚单位犯罪。本文从单位犯罪刑罚适用中的实体问题、处罚原则和程序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进程,为司法实践提供法律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单位犯罪的罪过形式、单位犯罪的行为特点,重点阐述了单位犯罪的行为表现形式及单位犯罪行为的认定.  相似文献   

10.
单位犯罪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修改的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没有揭示出单位犯罪的本质属性。目前对单位犯罪的定义有多种,忽视了单位犯罪的特殊主体,忽视了单位为合法利益而犯罪的事实。社会危害性是单位犯罪的本质属性。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经单位的决策机构研究决定,或由负责人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实施危害社会的法律规定为犯罪并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界定单位犯罪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是单位犯罪和单位犯罪主体。本文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分析,认为国家机关,单位的分支机构和内设机构、私营企业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实施犯罪的单位.这是单位犯罪与其他犯罪相区别的最本质的特征.由于有了单位犯罪主体的特殊性,才有了单位犯罪的概念,也才有了关于单位犯罪的立法以及围绕它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因此,正确掌握单位犯罪的主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单位的一般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时自主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视为单位犯罪是刑法谦抑性的体现和要求.对单位实施的刑法分则未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危害行为以个人犯罪论处,是完全正当的,并未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机关犯罪是国家机关为谋取单位利益,经单位决策机构或由其负责人决定而实施的危害社会、依法应受行罚处罚的行为。作为犯罪主体的国家机关的范围较为广泛,对机关犯罪应采取代罚制。  相似文献   

15.
单位犯罪,是一种以单位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而实施的犯罪,也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具有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特征。绝大多数的单位犯罪都是不纯正的单位犯罪。我国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为主,也有少量的“单罚制”。单位犯罪在我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要注意正确地认定。  相似文献   

16.
单位犯罪,是一种以单位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而实施的犯罪,也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具有不同于自然人犯罪的特征。绝大多数的单位犯罪都是不纯正的单位犯罪。我国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为主,也有少量的“单罚制”。单位犯罪在我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要注意正确地认定。  相似文献   

17.
在犯罪构成中,犯罪主体的概念一般是指实施危害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确定犯罪主体是依据实施危害行为和承担刑事责任两方面来进行的.本文通过对单位犯罪主体的涵义的深刻分析,确定了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具体认定,界定了有关责任人的范围,指出单位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其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8.
单位犯罪是我国刑法的独有特点,在我国刑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理论上仍有许多重大问题争论不休。笔者对单位犯罪的两大主体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一些相关单位主体进行分析,得出单位犯罪主体具有复杂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当前企业经济犯罪主要有内里的贪污贿赂犯罪和企业单位对外的集体经济犯罪。企业内里的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是当权者多于实权者,贪污多于贿赂,主观恶性带有普遍性,严重阻碍和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甚至引起企业生产倒退或最终倒闭。企业单位对外的犯罪的特点表现为整体性、对外性、隐蔽性、协同性。  相似文献   

20.
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关于单位犯罪主体类型的纷争一直沸沸扬扬。基于各国刑法在单位犯罪主体问题上具有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状况,文章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我国刑法的单位犯罪主体类型作一比较研究,以期有助于完善我国单位犯罪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