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菲律宾华侨虽身在海外,但他们心系祖国。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除捐款捐物支援祖国人民抗日外,还组织义勇军,亲赴抗日前线杀敌报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一片赤诚之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又在侨居地组织游击队,奋起保卫第二故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菲律宾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和菲律宾的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和菲律宾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华侨对中国局部抗战的支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华侨在中国局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日军民,声讨和揭露国内的各种卖国行为,拥护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各种抵制日货的活动,充分体现了菲律宾华侨的爱国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爱国爱乡是海外华侨的光荣传统。近一个世纪以来,广大归侨、侨胞和侨眷始终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荣辱。当抗日战争爆发后,亿万祖国儿女,为了保卫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积极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时,身居异乡的广大海外华侨与国内同胞一样,以满腔爱国热情投入到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为保卫祖国作出了贡献。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追述爱国华侨在抗日战争的贡献和作用,以志铭海外赤子不朽的历史功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宏观上就华侨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略作探讨。一、华侨是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积极推动国共合作,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反对一切投降分裂活动,建立抗日救亡团体,组织华侨回国参战等。广大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与祖国人民一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为祖国为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一员。广大侨胞身居异域、心系祖国,世代以来始终保持着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在祖国神圣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侨胞们的这种优良传统,尤其得到充分的发扬光大。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广大爱国华侨不仅在各侨居地奔走呼号,从精神上、物质上竭尽全力支援祖国;而且直接派送优秀儿女回国投效,对祖国的抗日战争事业,作出了永不磨灭的重大贡献。值此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之际,我们谨以调查整理的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回国参战的英雄事迹,奉献给为祖国的抗战事业而奋斗和牺牲的华侨抗日志士。  相似文献   

6.
华侨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支持十九路军抗日,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日军民,开展各种抵制日货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试就海外华侨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精神上积极鼓励十九路军抗战,捐款捐物支持祖国抗日军民,开展国民外交和各种抵制日货的活动作一个论述,以纪念他们对中国人民抗日事业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华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积极参加中国和菲律宾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和菲律宾的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菲律宾华侨加强了团结与合作,增强了凝聚力,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故,提高了社会地位,推动了菲律宾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战后菲律宾华侨经济实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前,马来亚是英属殖民地,包括新加坡在内,共分十二个区,有华侨二百三十万人。他们大部分来自东南沿海各省,尤其是广东和福建。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国家衰弱,国际地位低下,华侨普遍受到歧视和凌辱。他们是英帝国主义在马来亚的压迫和殖民掠夺的直接对象和主要的受害者。他们渴望祖国独立统一,兴旺发达,国际地位提高,成为他们强大的靠山。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马来亚华侨迅速地行动起来,和祖国人民并肩战斗,为民族的生存和祖国的独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爱国主义的新篇章。本文拟就抗日战争前期(1937—1941年),广大马来亚华侨对祖国抗战  相似文献   

9.
略谈美国华侨抗日救亡的三大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华侨为抗日救亡开展了三大群众运动.通过它,我们可以略见美国华侨爱国主义之一斑.一、资助祖国抗战的筹赈运动筹赈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华侨为支持祖国抗战,救济遭受战争灾难的祖国伤兵和难民而开展的群众性的捐款献物运动.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爆发.远在太平洋西岸的十二万美国华侨,为祖国军民的奋起反抗而欢欣鼓舞,为日寇的野蛮侵略而义愤填膺.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在各地组织华侨救亡团体,掀起赈济运动高潮,把捐款献物、支持祖国抗战作为己任.  相似文献   

10.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海外的炎黄子孙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来亚、新加坡的华侨在陈嘉庚的领导下,成立了“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账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简称“新加坡筹账会”)。接着,南洋各埠华侨也相继成立了“筹账会”。1938年10月,“南洋各属华侨筹账祖国难民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推举陈嘉庚为主席。南侨总会在广大华侨中积极开展活动。陈先生为了支援祖国抗战向各国华侨发出了捐献汽车的号召,并把募捐到的3000多辆汽车从南洋各埠、南北美洲运往祖国,这些汽车多数交付军事委员会所属的西南运输处接收使用。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根据需要开办了战时兵险业务。为沿海地区的工业内迁提供了有效保障,扩大了保险业的影响,促进了中央信托局的进一步发展,是中国保险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创举。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面对共同的敌人,美国迅速同中国建立了同盟关系,并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与支持。战争初期严峻的军事形势和美国“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决定了在战争前期“打击日本”这个军事目标是美国决策者对华政策的重心。这一时期美国对华军事、经济、政治与外交上的政策与实践都体现了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太平洋战争前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成功的,取得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各地民众积极响应政府“有钱出钱”的号召,纷纷捐款献金。国民政府为统一管理和鼓励民众捐款献金,制定了相关捐款献金收支与奖励办法,这对于当时的抗战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之的分析研究,旨在揭示这种金融管理办法对当时抗战的重要意义和我们今天可借鉴的所在。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科技文化重心迅速向西南、西北大后方转移,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的全国性科技社团纷纷内迁,随着大后方科技事业的发展,一些新的科技社团又陆续建立起来。中国的科技社团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沉寂之后,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又在大后方逐步活跃起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社团为纽带,通过联合或独立地举办学术年会、出版科学杂志、开展科学讲座、进行实地考察等活动,克服了各种艰难困苦,积极推进科学交流、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努力加强科技为抗战服务、为大后方建设服务,对推进大后方的经济开发、科技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合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留美学生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留学运动从留学美国开始。在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留美学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和中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日本侵华战争的炮火,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其中校领导、大部分院系领导和主要教授都是留美学生。他们学贯中西,砥柱中流,一方面以抗日救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为己任,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光大,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一方面以开放的眼光,传播西方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了中国现代一批炳彪史册的文化学术精英,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还以自由平等的现代意识,弘扬人类现代政治民主观念,不畏强权,维护人格尊严,推动了当时民主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38年冬到1944年秋的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文化城曾开展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当时的桂林一跃成为“中国南部的心脏”、“华南文艺的据点”。当时的翻译活动,特别是文学翻译活动空前繁荣,尤以英诗汉译成果最盛。  相似文献   

17.
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某些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认为,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那次战争,鸦片问题只是一个次要的问题,因此那不是鸦片战争。本文以事实证明:称这次战争为鸦片战争,是符合历史实际的。鸦片战争的结果:一是使中国丧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一个主权国家开始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二是大量泛滥的鸦片烟掠走了中国巨额财富,毒害和降低了中国的国民素质,阻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三是破坏了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小生产经济结构,打破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滞缓状态,刺激和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生和发展;四是惊醒了中国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漫长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过程,最后才找到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中国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走上国家独立和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之初,革命政权亟需巩固、国民经济有待恢复,国家统一仍在进行之中,朝鲜战争却悄然而至。在"联合国军"的打击下,北朝鲜政权面临生存危险。尽管新中国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不得不出兵援朝,然而出兵朝鲜却"意外地"实现了其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在内外双重压力之下,中国共产党人在前人经验基础之上继续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其间,中国共产党揭示了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阐明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提出了引领中国真正走向现代化的纲领。这一阶段的探索为中国真正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既成为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胜利的物质保证,并使广大抗日根据地居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又对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