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叶派”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由社会现实的外部环境所决定。从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规律来看,现代主义诗歌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加以改造和整合,而“九叶派”诗歌正是经过改造和整合的现代主义诗歌。“九叶派”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上是达到高峰、趋于完美阶段的一个流派。“九叶派”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融于当时中国时代背景下的现实主义精神之中。“九叶派”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最大功绩是,打破了“诗必须表现情感”的传统信条,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主张,更新了固有的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2.
穆旦不仅是九叶派中最具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人,而且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当然,说他的诗最具现代主义倾向,这是就其整体主导的倾向而言,并不是说他一概排斥中国古典诗歌和现实主义的传统。他毕竟生活在中国,生长在这片具有悠久古典诗歌传统和深厚现实主义的土壤上,不可能不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深刻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在他的诗中并非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现,而显得较为含蓄和曲折。也就是说,穆旦在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实践中,溶入了现实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九叶派老诗人辛笛的诗,叩人心弦,海内外广为传抄、吟咏,为人们所喜爱。辛笛的诗在从容淡雅之中,流贯着深情;在中国式的意境中,揉进了现代生活的多彩多味;在迂迥婉转的抒情中,阐发着精辟的议论和深邃的哲理,表现了现代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半个多世纪以来,辛笛努力探索,苦心追求,把“感觉的真与艺术的真统一成为一个至高至臻的境界”①;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既注意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又较多地接受了中国新诗的艺术营养,还大胆地从西方现代派诗歌中吸取养分,并把它们  相似文献   

4.
辛笛20世纪40年代九叶派的主要诗人之一,他在40年代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主要对辛笛40年代诗歌创作价值取向的转变进行了探讨。辛笛诗歌从《珠贝篇》中注重个人内心的解剖,表现个人内心纤细微妙的情感,到《手掌篇》“从缠绵的个人情感之中走出来”,“把人民的忧患融化于个人体验之中”,注重抒写人民苦难,其诗歌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从个人情感到与人民情感的沟通。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派”,其中的重要人物穆旦的诗歌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其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的诗学建构,将中国现代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穆旦与西方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派",其中的重要人物穆旦的诗歌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其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的诗学建构,将中国现代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穆旦与西方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九叶派”和台湾现代派所处的政治背景大体相似。“九叶派”和台湾现代派在艺术传承上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二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异同。台湾现代派和“九叶派”存在着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如果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比作一根链条,那么,它们就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无论是“九叶派”还是台湾现代派,它们都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从出版角度梳理了《诗创造》到《中国新诗》的过程,借以探求"九叶派"的形成原因:《诗创造》团结了四十年代中后期诗坛大部分诗人,孕育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诗人群。诗创造社编辑出版的《创造诗丛》是现实主义诗人群占主体,继之的《森林诗丛》则是现代主义诗人群占绝大多数,而《中国新诗》的创刊则标志着现代主义新诗派(也称"九叶派")的独舞。  相似文献   

9.
作为1940年代后期诗歌生态的忠实记录者,《文艺复兴》在战后积极推出了一批"中国新诗人"。其中既包括借《文艺复兴》这个平台,完成在中国新诗史上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集体亮相的"九叶派"诗人;也包括以李白凤、史卫斯为代表的,一些在1930年代即已成名的"现代派"诗人。因此回到《文艺复兴》这个历史原点,不仅跳出了现有对于"九叶派"在1940年代的集聚过程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的窠臼,也为我们提供了解读现代主义诗歌如何在1940年代特殊的社会文学环境中,求得一定生存与发展空间的生动实例。  相似文献   

10.
曹辛之(1917—1995),笔名杭约赫,诗人、书籍装帧艺术家。1981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和穆旦九位诗人的诗合集《九叶集》。次年4月,曹辛之花了一个多星期写下了这封长达16000余字的至辛笛、唐湜、唐祈信,对如何评价"九叶派"和其它新诗流派、如何看待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国统区文学,十分坦率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此信对研究"九叶派"和四十年代文学、研究中国新诗历程和研究八十年代初文学界的复杂状况,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郑敏,生于1920年,是“九叶派”著名女诗人。“九叶”之名得自于1981年出版的诗集《九叶集》,其中收录了穆旦、唐、唐祈、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辛笛、袁可嘉等9位20世纪诗人的诗作。郑敏从1942年开始创作,她的诗在融合中国诗歌传统的同时,深受西方现代诗歌及西方音乐、绘画、雕塑的影响,富于智性的思维。她的诗具有雕塑的“静中见动”感和油画的色彩效果,通过一个个新颖意象的叠加、一组组比喻的运用,使得她哲思丰厚并且深蕴感情。《金黄的稻束》是其代表作。这是一曲从雕塑中沁出的圣歌,“使流动的变为结晶,从浩无涯际的海洋转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歌中的现代主义潮流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象征派诗是其最初和最主要的表现形态。论文从中国新诗所受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中国古典的、现代的诗歌影响入手,从纵、横两方面梳理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轨迹。文章认为,40年代的九叶诗派是“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3.
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九叶派"著名的诗人。他以现代派的艺术手法表现当时的严酷现实,由于其所处的文化历史语境与西方大致相同,因此他的创作超越了李金发的象征主义、戴望舒的现代诗歌,而使他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新诗重要一支的现代主义诗潮经历了发生期、确立期和成熟期,从而完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的生成周期;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虽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但它仍是中国传统诗歌创造性的延伸,具有汉民族的思想内核和现代性的艺术姿态。  相似文献   

15.
“九叶派诗人”辛笛受华兹华斯的经典抒情诗《孤独的收割者》的启发,有感而发创造了不朽的名篇《刈禾女之歌》。通过对两首诗的细读和比较会发现,两者有相似之处,在诗歌主题上都是对淳朴而善良的劳动女性的赞美:在意象的营造上均体现诗人强烈的空间意识和时间意识等方面。同时,由于诗歌观念和诗意表现上的不同.在抒情策略上存在的迥异之处也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6.
谈到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便无法回避其西方背景,而强调西方背景往往又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误解成筒单的移植。本文拟通过对“现代诗”和“现代主义诗”两个概念的清理辨析,希望达到对“现代性”较为准确的认识,从而探索产生于西方现代主义诗潮和中国特殊现代性双重背景之下的中国现代诗中的现代主义诗歌的诗艺追求-即其“中国面孔”。  相似文献   

17.
在四十年代后半期,国统区活跃着一批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西方象征派、现代派诗歌的影响,在《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两个诗刊上发表诗作的诗人。在这批诗人中,杭约赫(鲁辛之)、辛笛、穆旦(查良铮)、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夔、袁可嘉等九位年轻诗人的风格尤为接近,诗歌美学理想也大体一致,从而形成了一个诗歌流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们的诗选《九叶集》后,近年来人们就称呼他们  相似文献   

18.
意象主义诗歌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起点,意象主义运动标志着西方新诗运动的开端。埃兹拉·庞德是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意象主义诗歌把英美诗歌从讲究修辞和机械呆板的节奏中解放出来,开创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新纪元。他对意象的创新意识深刻影响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九叶派"诗人辛笛在1996年立下了"鼠年两愿",几年过去了,年逾九旬的辛老是否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20.
九叶诗派与中国诗歌的文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诗歌流派,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体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但是,作为中国的诗歌流派,它同样与中国诗歌传统保持着密切关联。九叶诗人在艺术探索中批判地接受了诗歌传统的影响,尤其是在文体建设方面,他们注重诗歌的音乐性,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