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上册),在研究温度计的原理时,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详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P76演示 自制温度计)。这个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很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2.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在温度计这部分内容中。出现了自相矛盾和不科学的地方。(详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P76演示自制温度计)现将这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中关于焦耳定律的实验,与原教材相比,作了大幅度改进,用温度计替代玻璃管,虽然能见度不如原教材的方法,但用温度升高的度数来显示电流产生的热量更加直接,学生也容易接受。由于本节内容课堂容量较大,如果按书中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4.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是初中物理中较难的探究实验之一。要使学生较好地完成该实验探究,关键是器材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探究。若按教材所述方案让学生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则学生是得不出一个  相似文献   

5.
王 《物理教师》2002,23(5):19-20,2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上 )》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 ,该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 ,本文力图通过对该教材的整体分析 ,谈谈对它的初步认识 .1 基本内容概述1 .1 本册的物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由第一章“声现象” ,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等问题 .第二部分 :由第二章“光现象”、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组成 ,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几何光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 :即第四章“物态变化” ,介绍温度计的使用及常见的六种…  相似文献   

6.
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一节的重要内容,该探究性实验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利用图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物理规律的能力。2012年最新版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是,取适量的碎冰放入试管中,用温度计测量冰的温度(图1)。以后每隔0.5min  相似文献   

7.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教学重点,教材设计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实验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要得出凸透镜成像正确的规律并真正理解也不容易。教材设计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有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很多实验教师由于受动物保护主义思潮及“无血实验”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引导学生按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方法进行模拟实验,而没有进行动物实验。这种做法既违背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又背离了新课改的美好理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实验教师存在以下几个认识误区。首先对新教材的理解存在误区。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造性教学空间,教师不是要照本宣科,而是要利用个人的优势发挥这个空间,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如八…  相似文献   

9.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用蜡烛作为光源简单易行,可以帮助学生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笔者认为用蜡烛作为光源仍有以下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10.
崔秀梅 《物理教师》2000,21(2):12-14
教学内容:人教社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四章一、二节. 教学目的: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度. (2)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摄氏温度. 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自学讨论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媒体: 教师用:自制温度计模型1个,演示温度计原理装置3个,烧杯3个,碎冰少许,热水少许,各种温度计各1支,体温计1支. 学生用:每组烧杯3个,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各1支,冷热水各少许. 教学过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