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讲:“正人先正己”。意思是说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到。这对家长教育孩子更为重要,因为家长的行为就是孩子模仿大人的榜样行为,所以,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先做到,而且鼓励孩子监督我们做家长的,从而起到了让孩子自律的作用。我在帮小孙子元元克服不良行为的过程中,由于采取了让元元监督家长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陪伴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说孩子读书的过程其实就应该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渡过的。孩子小,没有辩别是非的能力,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时需要看家长,她会模仿。那我们做家长的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榜样,陪着孩子共同学习,读书。我的孩子1岁的时候,也正是她的爸爸考博期间,爸爸每天伏在桌子旁学习、看书,我就抱着她在一旁边看书边讲故事……那时孩子还不知道书的概念,但她知道妈妈爸爸都在看这个东西,而且每次我都要给她不停  相似文献   

3.
怪谁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您张口闭口都是辱骂,在教训孩子时也一口一个“小畜生”,又怎能叫“小畜生”不张口骂人?家长是孩子人生最初的老师和榜样。您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希望我们每一位家长朋友都首先从严格要求自己开始,语言文明,行为端正,做一个有社会公德的公民。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即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先做到。这一点对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更为重要,因为家长就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到。同时,鼓励孩子监督家长,这种做法反过来也能起到让孩子懂得自律的作用。我在培养小孙子元元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就采取了让他监督家长行为的做法,使元元不仅能够分辨是非,而且从中懂得了如何自律,收到良好的效果。监督爸爸不说脏话。最近,元元不知从哪儿学会几句骂人的话,有时不自觉地冒了出来。我告诉他:“不骂人和不说脏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有一天,元元淘气了,他…  相似文献   

5.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模仿他人,首先是从模仿家长开始的,家长的言语、思想、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家长应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给孩子做出表率,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家庭教育。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切实重视并大力研究家庭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一、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不同,子女成长迥异,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孩子与父母朝夕  相似文献   

6.
考考家长?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大都是在模仿中得来的,关系越近、越亲,模仿得越多。上学后,家长的言行也无不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影晌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许并未认识到,自己在有意无意中说的某些话,做的某些事,对孩子的成长甚至一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形象。下面这些言语和行动,都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表现,请您对照一下,看自己做得怎样,给自己打打分。  相似文献   

7.
不少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聋儿怎样才算学会语言呢?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能模仿几个简单的发音(比如爸爸、妈妈),能在家长的要求和暗示下数几个数(比如从1-10),就以为孩子学会了语言,这是不正确的看法。模仿是语言训练的一种方法,但会模仿不等于掌握了语言。真正的掌握语言是“能交流”,也就是“能听会说”。因此我们在训练的时候要让发音和具体的事物、现象或动作联系起来,尽可能地让孩子学会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模仿性攻击行为是模仿别人以伤害另一生命的身体或心理为目的的行为,即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包括身体、心理或言语等方面。一、模仿性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1.家庭教育因素(1)家庭的环境氛围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矛盾重重、你争我吵的家庭里,父母在孩子面前大打出手,那么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2)家庭的榜样作用有些家长习惯于用暴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在某些方面也为孩子提供了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的两面性与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谓家庭教育的两面性是指家长对孩子所实施的教育内容即有正面引导又有负面影响,相互矛盾,呈现明显的不一致性。具体表现为:一是言教行教不一。任何教育都不外乎语言和行为,家长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更要求言教和行教的结合。言教给未成年人指出成长的方向,做事的道理;行教给未成年人树立模仿的榜样。但今日我国的许多家长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时往往在言教上苦口婆心,夸夸其谈,头头是道。但行动上却与自己的要求大相径庭,甚至口里讲着大道理,行为却反其道而行之。如有些家长通宵达旦地围坐在麻将桌旁,当孩子放学归来时却边搓麻将边要求孩子要…  相似文献   

10.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绘画作品和参考书上一样,就认为是好的作品。其实不然,这样的作品是一味模仿出来的,如果孩子长期是照葫芦画瓢,一旦没有了葫芦,孩子可能就画不出来了。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长期模仿会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孩子在进行绘画时,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  相似文献   

11.
《家教指南》2008,(3):33-33
第一、榜样和示范。家长可针对孩子的实际,讲一些英雄模范的故事,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的行为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多为孩子提供具有乐观、愉快、活泼的性格,劳动积极,办事认真,对人热情,善于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榜样,包括以自己的上述行为为孩子作出榜样。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子女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家长有其自身的形象,家长的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里说的家长形象,包括家长的知识素养、品德修养、行为方式、人生态度,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方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2013,(8):81-81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  相似文献   

14.
家长自己做出成就,是给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的最好方法。孩子会模仿家长走成功的人生之路。家长不成功,却要求孩子成功,等于家长种了土豆非要收获原子弹。  相似文献   

15.
榜样和偶像都是具有重大影响的人,偶像和榜样身上都体现着学习者对他们一定的心理认同、行为模仿和情感依恋三个要素。从主体来看,‘榜样’是指教育者给学生树立的模仿对象;‘偶像’是指学生自己主动  相似文献   

16.
仲原 《家庭教育》2002,(11):8-8
教育子女,什么最重要?家长的素质最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家长是子女的教育者,是子女的榜样,子女是家长的学生,学生学生就是向老师学习,家长是子女所有行为的被模仿者。老师不行,想要教出高材生,榜样不优秀,想要模仿者优秀,这恐怕是很难办到的。  相似文献   

17.
与成人相比,孩子都有很强的可塑性,良性的心理暗示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他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和品质,使孩子的心理几个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榜样作用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当孩子能模仿大人扫地抹桌时,  相似文献   

18.
王玉 《家庭教育》2006,(4X):54-55
三四岁幼儿的模仿能力的确很强,模仿力不是幼儿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行为,家长就是幼儿模仿的一面镜子。因此,家长不仅应该保护幼儿的模仿力,引导他们在模仿中进行言行学习,发展各方面的能力,还要以身作则,不断地反省自己。并改正自身的一些不良的习惯。[编按]  相似文献   

19.
好习惯多数是训练出来的,坏习惯多数是模仿来的。没有家长教孩子说:“你说话得跟我一样,说两句带一个‘他妈的’,再说两句再带一个‘他妈的’。”可是这个孩子的口头语和他爸爸一样,怎么来的?天长日久模仿来的。因此家长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处处给孩子起良好的榜样作用。做到以行导行,以德育德,也就是以身立教。  相似文献   

20.
张增辉 《家长》2022,(19):16-17
<正>当天灾或人祸为我们的生活一次次按下“暂停键”,久经人生考验的成年人尚且措手不及、倍感失意,甚至茫然无措,更何况年幼的孩子?我们是家长,身后有孩子一直在跟随我们、模仿我们、见证我们,所以不能马虎、不能松懈、不能放任自己得过且过。比天灾或人祸更可怕的是消极对待的心态,把所有的不用心、不努力、不成功都归咎于灾难是非常不可取的。既然灾难无可逃避,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为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因为我们的陪伴和示范,变得更自信、更乐观、更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