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5年9月,季羡林和一些清华校友一同前往德国留学。 季羡林有着十分扎实的中国文学功底,本科读的是西洋文学,擅长德文、英文,要想在两年内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他的首选科目应该是中国文学,其次则是德国文学或英国文学。可季羡林思来想去,打算将无人问津的梵文作为攻读科目。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家给人的一般印象是超然世外、专心学术,但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终究无法摆脱时代命运的影响。超声学家应崇福先生于归国途中写给美国导师的一封信勾勒出了这种影响的轮廓。应崇福先生早年在教会学校求学,这一经历使他惯于与外国人打交道。之后他到美国留学,并不像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那样局限在中国留学生组织的圈子里。他积  相似文献   

3.
季羡林先生根据他70多年的学术生涯提出了下列公式:  相似文献   

4.
季羡林先生根据他70多年的学术生涯提出了下列公式:天资 勤奋 机遇=成功。  相似文献   

5.
无我故我寿     
朱光亚、何泽慧、钱学森和季羡林4位学术大家的科学成就世人瞩目,其长寿之道也达到最高境界,这就是"无我故我寿"。在他们心中,祖国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朱光亚(83岁):淡泊人生人们尊称他为"两弹之父",他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季羡林是一位伟大的国学大师。他是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本文选自季羡林在首届北京大学文科论坛上的讲话内容,主要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文理科互补的两大问题。深刻的思想,浓厚的人文色彩,带给我们现代人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1942年.国内物价飞涨。胡适听季羡林说陈寅恪一家食不果腹.立刻托季羡林送上3000美元.但陈寅恪坚辞不受。胡适想了一个让陈寅恪能接受的办法.提出将陈先生不需要的书抵扣这3000美元。于是季羡林奉送上3000美元。并替胡适拉回一车书。这车书,胡适又捐给了一些社会机构.  相似文献   

8.
亦如灯塔,他为白酒这个复杂体系的技术提升应该沿着什么样的学术思路进行指明了方向,向世人揭示了白酒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内涵。将现代科技创新的力量注入到传统古老的白酒酿造行业中,唤醒其青春活力。这是他,作为一名白酒科学研究学者,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唐敖庆教授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简要经历,着重叙述了他从中学到大学以及在美国留学时刻苦学习的情况。近四十年来,他献身祖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使吉林大学及该校的理论化学研究所和化学系跻身于国內先进行列,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高、中级理论化学人才。至今他共发表16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5部学术专著,连续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本物理学界多次斩获诺贝尔奖,受到世界关注。此次访谈的受访者是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益川敏英(1940-),他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是日本本土培养的理论物理学家。在访谈中,益川回顾了他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研究方法及影响他的学术环境等;讲述了他对日本物理学界在树立学术典范、培养研究者的创新能力以及研究氛围的营造等方面的独特之处的一些观察;同时也谈到了对中国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黎子辉 《现代情报》2016,36(7):121-126
留学热潮推动下,留学咨询服务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以信息资源和咨询服务为优势的图书馆亟待在该业务上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实践。文中通过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个人定制留学咨询服务实践工作,为图书馆开设同类型信息咨询服务提供参考。该项服务作为图书馆面向学生的深层次学科服务的具体形式,其推广不仅为学生获取客观性留学参考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时可作为图书馆咨询服务在新形势下的一种知识化服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孙晓博 《科教文汇》2013,(13):102-103
1993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查尔斯·伯恩海默例行发表了该学会的第三个十年报告:《跨世纪的比较文学》,又称《伯恩海默报告》①。该报告引起了学界广泛的讨论,1994年伯恩海默将三位比较文学学者对此报告的不同回应以及另外13位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写下的关于比较文学现状与未来的文章和三篇十年报告一书,并为此书写下了《导言:比较的焦虑》(TheAnxietiesofComparison),这篇导言即为笔者解读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这条路子,好处就是不用考试,白丁也能去留学,留学回来,就是海归派。坏处就是多花钱,不花钱谁给你当儿子?英国佬精着呐,一年10万元学费不算少,吃饭钱还得自己掏,这就是割肉啊!但想来想去,这虽然算不上高速公路,也算一条羊肠小道吧。”小朗像领导做报告似的,分析着利弊,让他老子思考。  相似文献   

14.
留学回国人员作为高等学校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他们通过在国外的学习一般具有较开阔的眼界,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最新水平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回国后大多数能在学科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在缩短我国与国际先进科技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就成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的一条重要捷径。地处西北的西安医科大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想提高竞争力,吸引留学人员回校工作,靠按部就班的方式显然根本行不通。近年来学校在充分开发利用留学人  相似文献   

15.
受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下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学存在一种现象:某些师生陷入"丛林法则"的怪圈。这只是极个别的例子。但深入思考这种极端案例,对认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及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重振比较文学乃至大学的风度,或许有几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理学院作为北航理科建设的主力军、学校重点建设和大力发展的单位之一,亟待优秀人才的加盟。一批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的加入给理学院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鲜血液,使之有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吕广宏教授2006年来到了飞速发展的理学院,2007年入选人事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资助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国防973专题等课题,并曾担任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7.
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成名与发展,与“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发现与培养紧密相关。他在孜孜不倦的辛勤笔耕中,写下了大众化科学史上光辉的一页。1930年秋,高士其留学归国。由于在美国学习期间,一次解剖实验不慎感染了病毒,造成难以治愈的后遗症,使他手脚行动不便,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智力、聪慧和报国热忱。高士其先在南京中央医学院找了一份工作,因为看不惯那里的腐败风气而辞职。后来到上海,本想谋求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不料处处碰壁。正当高士其陷入一筹莫展的困境之中时,他在美留学结识的李公朴先生向他伸出了热情之手…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不仅是晚清统治集团中有作为的中兴名臣,而且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创者.他一生都十分重视教育,他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使中国近代系统教育制度得以形成. <劝学篇·外篇>里宣扬的发展留学教育的思想及改造旧书院、设立新式学堂的思想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一位与妻子孩子在德国生活了6年之久的中国留学生,在幸运之神向他频频招手之时,他却毅然举家回国了,这在熟悉他的德国同事和留学生圈里引起不小的震动,就像他不久前以一个中国人特有的勤奋和聪敏获得埃森大学少有的“1分博士”所荡起的涟漪那样。他就是王磊,一个平时不露圭角却常有惊人之举的年轻人。 王磊是1987年赴德留学的。在此之前,他以硕士生的身份,在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为其特色的西北工业大学专攻航空陀  相似文献   

20.
《世界发明》2009,(8):96-96
2009年7月,一代文化泰斗,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季羡林先生的逝世为炎热的夏季增添了一丝悲凉。季先生对于整个中国文化圈的意义毋庸置疑,甚至于有媒体将之离世称为“最后一个国学大师的倒下”,而这却引来了大家的争论:季羡林先生尽管著作等身,但是否能够称得上“国学大师”?一直以来被媒体标榜的国学大师又需要如何的标准来判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