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是指晚8时以后,到第二天早晨8时以前下的雨。“巴山”是指大巴山脉,“巴山夜雨”其实是泛指多夜雨的我国西南山地(包括四川盆地地区)。这些地方的夜雨量一般都占全年降水量的60%,贵州高原上的遵义、贵阳分别占58%和67%。我国其他地方也有多夜雨的,但夜雨次数、夜雨量及影响范围都不如大巴山和四川盆地。西南山地为什么多夜雨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在白天,四川盆地周边山坡上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  相似文献   

2.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内人”,通常指自己的妻子。当时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  相似文献   

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怀友思归之作。诗人用清新流丽的语言倾吐曲折细腻的心曲,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等成语就出于此诗,表达夫妻或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似文献   

5.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杰出诗人。他晚年的诗作有不少反映个人遭遇的不幸,感伤情绪很浓。《夜雨寄北》便是这  相似文献   

6.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释1、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一说。“寄内”,寄给内人,特指妻子。2、巴山:泛指巴蜀之地。3、何当:何时。4、却:再。  相似文献   

7.
朱引玉 《学语文》2004,(3):15-15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千百年来流传不衰 ,诗是这样写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关于这首诗 ,自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以后 ,至清代冯浩《玉溪生年谱》、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均谓此诗乃唐宣宗大中二年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其妻王氏之作。按冯浩考证 ,商隐此年在桂州郑亚幕府 ,郑因遭政敌诬陷 ,贬为循州刺史。商隐未去循州 ,由水路经长沙回长安 ,归途中他曾“徘徊江汉 ,往来巴蜀” ,《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解放以后 ,汪汝…  相似文献   

8.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亦名《夜雨寄内》,是诗人怀念妻子的一首小诗.对此,不少同志认为是李商隐于850——854年之间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做幕僚时的作品.此时其妻王氏已死(王氏死于851年秋季,诗人在大中六年即公元852年所写的《房中曲》:“归来已不见”可  相似文献   

9.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你在下面的空格内抄写出《夜雨寄北》一诗,看看你能否写的准确、工整、美观。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题目: 作者:  相似文献   

10.
玉溪生在《夜雨寄北》中两言"巴山夜雨",可谓惜墨如金:其一为写实,雾绕巴山,日晴夜雨;二为写虚,隐隐约约,扑朔迷离。含烟若雾每依依,却话巴山夜雨时!重庆,你好!在她直辖12年的成长历程里,我们读懂了发展之外的"平凡"。从她沉稳的双眸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编写的初中《语文》第二册第25课《诗五首》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其中两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课文对“却话”是这样注释的:“却话,回叙。”由此可见,注释将“却”理解为“回来”或“回忆”之意。其实,这样理解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味“回环”     
“回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可使语言表达曲折优美。郭沫若在《科学的春天》中有这样的语句:“社会主义需要科学。科学更需要社会主义。”袁鹰《井岗翠竹》中的“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都用的是回环修辞。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唐宋诗人的诗中比较多见,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语巴山夜雨时。”这首诗在结构上就使用了回环修辞。它以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取  相似文献   

13.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是晚唐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  相似文献   

14.
剪烛西窗     
《中国高校招生》2009,(10):59-59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名作《夜雨寄北》的诗句。想那西窗下,荧荧一烛,诗人促膝夜谈,几番风雨成隔世,共话白头到眼前,看那烛光由短而长。由高而低、执剪修心,是何等的悠然?  相似文献   

15.
听雨     
历代诗人的笔下,连绵不断的雨洒落在美妙的华章中.传达着诗人无尽的遐思和情感,也滋润着我们每个读者的心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知时节的好雨。“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是轻柔的小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充满思念的夜雨。雨中,有人在等待,有人在哀怨,有人在倾诉……  相似文献   

16.
同“巴山夜雨”相类似,海洋上的降水也多在夜间发生,在纬度较高的北大西洋洋面上,降水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子夜时分;在热带、亚热带洋面上,降水最大值多出现在凌晨4点前后。由于大气的水汽供应较充分,海洋夜雨一般持续时间较长,雨区较广。 海洋为何多夜雨?原因是多方  相似文献   

17.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千多年前李商隐曾望着这连绵不绝的雨兴叹——你问我归家的日期,归期遥遥无期啊,巴山的夜雨已涨满秋池,阻断了道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坐在窗前秉烛长谈呢?一千多年后,我也同样坐在这窗前,望着这连绵不绝的雨兴叹。我与李商隐相隔千年的时光长河,心境竟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都熟悉“君”字。它的上面是“尹”字,“尹”字在古时候有治理的意思,为做官的通称,如“道尹”、“京兆尹”等;下面的“口”字表示发号施令。因此,“君”最早指的是拥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后来,“君”除了指君主,还指一种封号,如战国时的孟尝君、平原君等。“君”又是对人的尊称。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里的“君”就是王维对元二的尊称。此外,在古时候,子女可称父母为“严君”或“家君”,称亡父为“先君”。夫妻之间也可以互称“君”。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  相似文献   

19.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七言绝句大约写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当时李商隐因陷于牛李党争,而遭贬斥,被迫离开京城长安,羁旅桂林、巴蜀地区。先在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下,不久又离开桂  相似文献   

2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早年即以文才得牛党令狐楚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绚举荐,及进士第。后李党王茂元镇河阳,慕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他这一举动被牛党视为叛恩之行,所以令狐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