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实录] 师:课文以“形态各异”概括了卢沟桥的狮子多种多样这一特点,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狮子?为什么?你能表现它的形态美或者读出你的喜爱之情吗?  相似文献   

2.
题记:语文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美丽与朴实相辅相生,就像大兴安岭的林海,集虚与实、俗与雅、空灵与厚重手一体……她既是油盐酱醋,又是风花雪月:是“入世”中物质的语文,也是“出世”中精神的语文……语文课堂应当充满浓烈而不艳俗,高雅而又亲和的两极相融之美。  相似文献   

3.
韩郁香 《江西教育》2002,(21):29-29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卢沟桥的狮子》中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狮子的形态各不相同,你最喜欢那一种形态的狮子呢?你能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吗?(学生自选内容朗读,品味狮子的形态美、课文的语言美)师:下面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把你的喜爱之情与大家分享。好吗?(学生们热情很高,争着有感情地朗读。)师:卢沟桥上的501只狮子就五种形态吗?生:还有很多种呢,我从省略号看出来的。师:你真会读书,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不简单。想想看还会有哪些形态的狮子,能试着回答吗?生:两只小狮子奋力向前冲,好…  相似文献   

4.
师:咱们平时都生活在喧闹的城市里,今天就到山里玩玩,去看看那里的—— 生:(齐答)黄山奇石。 (教师配乐读课文) 师:这黄山的石头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天上为什么会掉下桃子? 生: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特别有趣。 生:它还很漂亮呢。 师:这里的石头既好看又奇妙。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几处怪石? 生:有“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狮子抢绣球”、“仙  相似文献   

5.
自我感觉     
一头狮子早上醒来,自我感觉好极了,力量和骄傲充满了他的身心,他开始在丛林里游荡。狮子首先遇到一只兔子,他向兔子大吼:“谁是丛林之王?”兔子战战兢兢地说:“是你,狮子老爷!”狮子又遇到一只猴子。他向猴子大吼:“谁是丛林之王?”猴子用颤抖的声音说:“是你,狮子老爷!”然后狮子遇到了一头大象。狮子向大象狂吼:“谁是丛林之王?”大象没有回答,用长鼻子卷起狮子,在大树的树干上敲打了十几次,又把狮子摔在地上,几乎把他踏成一张狮毛地毯,然后扬长而去。灰头土脸的狮子跳起来,对着大象的背影大吼:“虽然你不知道答案,可也用不着恼羞成怒!”…  相似文献   

6.
万庆 《江西教育》2004,(18):13-14
一、善于激励,营造对话互动的平等性案例:《我要的是葫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生: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虫牙,……”(同学们笑了起来,吓得他不敢读下去了)师:(亲切地说)没关系,你把“蚜虫”读成了“虫牙”再读一遍试试。(生再读,还是读反了,同学们又笑了,他本人也不好意思,脸一下子红了,低着头,不说话)(师当时想,怎么第二遍会读错呢?脑子里突然闪现,他妈妈向我请假带他去看医生的事,说他生了虫牙。“虫牙”这个词可…  相似文献   

7.
谈“对话”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基于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与学生进行对话活动,但往往是“话”对不起来,学生对内容感悟不够,结果是沉默或是简单地对答了事,如何才能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呢?一、有效对话应以读为基础一位教师在执教《荷花》一课时有以下的一段对话(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后):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荷花怎么样?生:(脸无表情)荷花很美。师:你说得很对,还有谁来说呢?生:(声音很低)我觉得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这种形态的荷花很漂亮。师:除了美和漂亮…  相似文献   

8.
“和美语文”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通过构建“亦雅亦俗”“稚而俗”两种和美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雅之美和通俗、实用之美,努力创造两极融通的小学语文“绿色生态”,以求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  相似文献   

9.
师:平时的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酸"字?生:酸奶、酸酸乳、酸梅……师:留心周围的事物,你们会认识更多的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读准字音的方法。听清这个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课文中的树叶、小泡泡可以帮助你,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也会读好。……师:快捧起书让我们  相似文献   

10.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画句子,读句子。)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现在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并告诉他你的感受。(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师:想让同学们都分享你的收获吗?(生齐答:想)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花儿盛开的样子,所以我觉得很美。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小莲蓬”那可爱…  相似文献   

11.
“和美语文”是在借鉴古今中外哲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思想,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通过构建“亦雅亦俗”“雅而俗”两种和美语文阅读教学范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雅之美和通俗、实用之美,努力创造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绿色“生态”境界,以求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积极情感的培养应拒绝呐喊,摒弃说教,坚持用语文的方式——以读为本,去熏染学生心灵,让美好于无痕处暗自生长.以读为本的读,包括精读、美读、素读、泛读. 一、精读,就是熟读精思."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做到"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朱熹). [案例一]《夕阳真美》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第2~4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再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假如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生: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相似文献   

13.
【案例】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四季的脚步》教学片段。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初读课文,认字、写字。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把这些生字读给同学听。师:(在屏幕上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表)你能读出这些生字和每个生字在文中的句子吗?哪几个字是你以前就认识的?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读出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然后汇报。)生:我上舞蹈班,就认识了“舞蹈”两字。生:爸爸、妈妈带我游览张家界,我认识了“索溪峪”的“溪”字和“张家界”的“界”字。……师:你们真是爱学习的孩子,能从生活中认识…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有幸听到许嫣娜老师执教的《从现在开始》,其中的识字教学片段令人拍案叫绝:师:从现在开始,狮子大王要宣布一件重要的事情。谁愿意来读一读?生:"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师指名多个学生读)师:刚才我们一个一个站起来读,就叫"轮流"读。生活中你轮流干什么?生:轮流发本子,轮流拿水果……师:在生活中我们轮流做过许多事情。在这里,小动物们轮流做什么?生:小动物们轮流做"万兽之王"。师:那"万兽之王"其实就是森林里的什么?一起说——生:首领。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关键还在读。叶老一直倡导“美读”,所谓“美读”实际上就是有感情地读,能够反映出文章感情内蕴的朗读。令人不安的是:深入城乡中小学课堂几乎难觅“美读”之音。“看很多地区,小学里往往也不注意读,随口念一遍,就算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更不用说表达逻辑关  相似文献   

16.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然后多读几遍.……  相似文献   

17.
师:这一段写了千里马的什么遭遇?生:千里马食不饱,不能展示才能。师:对。(板书:有才能———食不饱)食不饱会产生什么后果呢?生:“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师:“见”是什么意思?生:显露。师:(板书:美不外见)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生:有,王敏平时跑步最快,但那天没吃早饭,结果体育课上连我这个体育差生都没跑赢。师:俗话说“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怎么行?所以老师平时让你们多读点书,就是为了让你们“吃饱”。(学生及后面听课老师都笑了起来)请大家自读、背诵这一段。师:千里马不受礼待,才美不见,不被重用,都是食马…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再来一个在演唱会上,歌迷一起大叫“再来一个”。杰克问爸爸为什么他们这样大叫,爸爸说是因为歌星受欢迎,歌迷也十分开心。不久,杰克的妈妈生下小妹妹,杰克十分高兴,在医院大叫:“再来一个!”早餐前的祷告小明去森林探险,遇见狮子,他心想“完了!”可是他仍故作镇定,恶狠狠地瞪着狮子!没想到狮子仿佛因此有点畏惧,不敢再前进。小明就更严厉地瞪着它,心想或许能逃过一劫。结果狮子竟然跪了下来双手合十……小明觉得莫名其妙,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跟着狮子下跪合掌,过了一会儿,狮子抬起头来对他说:“我是不晓得你在干嘛啦!不过我可以告诉你………  相似文献   

19.
蚂蚁和狮子     
一头狮子躺在大树下休息,它看见一只蚂蚁正在急匆匆地赶路。狮子奇怪地问:“小家伙,你这是往哪儿去呀?”蚂蚁说:“我要到山那边的大草原去,那里可美了!”狮子一听就来了兴趣,对蚂蚁说:“你给我带路,我来背你,我们一起去吧?”看蚂蚁面有难色,狮子说:思悟之角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换成蚂蚁和狮子,喻体尽管改变了,其中蕴含的道理依旧成立。“我跑得可比你快呀!”蚂蚁说:“狮子先生,不是我不带你去,你是到不了大草原的。”狮子生气了:“这个世界上还有我去不了的地方?不就是山的那边吗,你慢慢爬吧,我自己去了。”狮子跑到了一座悬崖前,悬崖宽数十…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在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有两位教师都上了《第一场雪》。课后我对两个案例进行了比较,受益颇丰,但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商榷与思考。关于雪后美景一段的学习,他们是这样处理的:[案例1]师:读一读描写雪后壮观景象的一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生:我最喜欢“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这一句写出了雪的晶莹透亮这一特点。师:你还读懂了什么呀?生:我从“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读出课文不仅写出了静态的美,还写出了动态的美。生:我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