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曾听过一节有关“面积知识”的复习课,执教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2厘米,高是6厘米,从中划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下图) 执教者让学生口答思路和列式: 学生A:把阴影部分看作三角形,只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积。列式: (12-8)×6÷22 教师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法。学生B:用平行四边彤的面积减去梯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2.
偶遇邻居家小学生在订正一道数学题,题目及其原解法如下: “一块三角形三合板,底为2.2米,高为1.5米,这三合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2÷2×1.5=1.65(平方米) “答:这三合板的面积是1.65平方米。”老师给这道题的解答,批了个红“×”,并在“2.2÷2”下面画上了波浪线,打了个很大的“?”号。教师的职业性习惯,驱使我和这小孩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谈话。问:你当时为什么这样做? 答:书上是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我想:能不能用一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呢?结果,真被我剪拼出来了。这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底的一半,高就是原三角形的高,所以,我就列出了这么一道式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76页第4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像下图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方法求总根数:(顶层根数 底层根数)×层数÷2。想一想是什么道理,并算出图中圆木的总根数。在说明“想一想是什么道理”时,很多教师认为这堆钢管的横截面像梯形,顶层根数相当于梯形的上底,底层根数相当于梯形的下底,层数相当于梯形的高,总根数相当于梯形的面积。因为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所以圆木的总根数=(顶层根数 底层根数)×层数÷2。由此,可以看出,求圆木的总根数用的就是梯形的面积公式,只是写法稍微有些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即用实验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引导学生比较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的对应相等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你能用剪拼的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1、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不变,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相似文献   

6.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一般我们都把这一公式理解为是将底与高的乘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2。这一理解虽然是对的,但却不是唯一的。这可以从表达公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来推论。  相似文献   

7.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通常都是采用割补法或拼凑法将梯形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进行的。最近,我采用了另一种方法进行新推导。现概述于下,仅供参考。由图可知,梯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合而成。梯形的上底是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梯形的下底是其中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梯形的高是(或等于)这两个三角形两底上的高。  相似文献   

8.
《三十六计》是一本充满智慧和韬略的中国古代兵书,是我国古代军事实践的总结与提炼。今天《,三十六计》的思想和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借鉴《三十六计》的思想和实例,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总结解题策略技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已知梯形的面积、上底和高求下底,一般采用方程法来解,也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求梯形的面积用(上底 下底)×高÷2,求下底是这一过程的逆向思维,用面积×2÷高-上底解。这一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均与求梯形面积的公式相反,本…  相似文献   

9.
采用尝试操作的教学方法进行几何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知识的习惯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我讲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而来。由此启发学生倩想:梯形的面积公式可能由哪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拼割。大多数学生能用两个形状相同、大小一样的梯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通过观察清楚看到:拼合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一个梯形的匕底与下底的和,高是原梯形的高,…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面积的计算”一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梯形面积的计算。其中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是重点,因为平行四边形的求积公式是推导三角形、梯形求积公式的基础。平形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分三课时授完,教案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①什么叫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哪两组对边?(上下、左右。)②判断正误:“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不对。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需两组对边互相平行,若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则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③口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 1.三角形有()条边,()个角。 2.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3.三根长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摆成一个( )三角形。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1平方厘米.底是7厘米,高是()厘米。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6.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是( )。 7.一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个四边形叫( )形。 8.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 )梯形。 9.一个梯形,上底16分米,下底9分米,高4分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10.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7.4平方厘米,一个与它等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高的( )倍。 二、判断。 1.…  相似文献   

12.
<正>万物皆可数,你心中有"数"吗?一张图加一段话,把数学"拓"下来!积木叠叠乐如上图这样搭积木,每一层比上一层多1块,可以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所用积木的块数。已知梯形面积公式为(上底+下底)×高÷2,那么图①中,(1+2)×2÷2=3 (块)。图②中,(1+3)×2÷2=6 (块)。图③中,(1+4)×2÷2=10 (块)。按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如果最下层放21块,你知道一共需要多少块积木吗?  相似文献   

13.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面积公式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作电脑演示。 师:(电脑显示如图1)这是一个梯形,上底是b,下底是a,高是h,(电脑演示梯形变成三角形,如图2)如果上底b缩短成一点以后还是不是梯形?  相似文献   

14.
来信编辑同志: 你们辛苦了! 笔者很爱阅读贵编委会编辑的刊物《小学教学研究》,从中汲取了不少的知识,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有一问题使我感到困惑,想谈谈个人的见解,并望能得到你们的指导。事情是这样的,在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五章有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本地有部分教师夸大了梯形面积公式的作用,告诉学生: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都可以使用梯形面积公式“S梯形=(上底+下底)×高÷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基础训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有这样一道题:下图的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了梯形和三角形两部分(如图1),它们的面积相差13cm^2,求梯形的上底。  相似文献   

16.
(一) 1986年10月,23个省市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研讨会,请了北京市一位特级教师上示范课。她讲的课题是《圆的面积》,用的方法是发现法。教师演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这里的圆实际指圆面),等份多了,每一份可看成是底边上的高等于圆半径的三角形。然后把分成若干等份的塑料圆片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操作拼摆,自己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有的学生拼成几个三角形,有的学生拼成一个或几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拼成梯形,不论是摆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还是梯形,最后都推导得出圆面积等于πr~2的公式。但是老师在利用三角形推导面积公式时,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写成“底×高”忘了乘1/2,所以在利用三角形推导圆面积公式时推得为2πr~2,与利用平行四边形、梯形推得的公式不一致。这位老师虽然经验丰富,但面对来自23个省市数百名行家的听课,也不免有几分紧张,检查了两遍推导过程,都因受原思维定势的约束,未能发现错误出在哪  相似文献   

17.
巧用辅助线     
今天碰到这样一道题:下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了梯形和三角形两部分,它们的面积相差13平方厘米,求梯形的上底。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就求解梯形问题时辅助线的作法进行归类探究,供参考.一、连结对角线,构造三角形连结对角线的本质是将梯形转化为基本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一些性质与规律去解决问题.例1求证: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证明如图1,梯形ABCD,连结对角线AC,则S梯形ABCD=SABC+SACD.设ABC的高为h,显然ACD的高也为h,  相似文献   

19.
一、复习铺垫 1.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师:请同学们回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想一想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同时用教具演示出推导过程,并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引导学生思考:拼合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底乘以高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要除以2?(学生回答略) 2.复习梯形的认识。师:请同学们指出这几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并说出其长度各是多少?(出示梯形教具)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去“找”公式。几何知识中的公式比较多,如何让学生能熟练而准确地掌握公式?“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找出公式来的。”学生自己找出公式,弄清其来龙去脉,他们自然能熟练准确地掌握公式。 例如,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中,教师可启发学生: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计算。 这时,有的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下底的和,即(a+b),高就是梯形的高h。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底×高 2=(a+b)×h2。 有的学生把梯形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