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许俊霞 《今日教育》2011,(12):54-55
莎士比亚说:“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寓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语文教师从新教师到成熟教师,从一般教师到骨干教师,从语文教学者到语文教育家,需要耐得住寂寞,练好“静字诀”。  相似文献   

2.
处世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相似文献   

3.
处世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潘志强 《上海教育》2014,(31):66-67
教育的最高境界,其实是回归教育本原。近几年,衢州二中努力营造一种安静的教育生态系统,让校园清静下来,让学生安静念书,让教师宁静教书,打造学校的三种静界,提升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5.
宁静     
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追求喧闹、炫目、花哨、形式化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语文课堂上需要的"静"界。打造语文课堂教学必要的"静"界,教师应在学生静心的良好境界下,采用静读、静思、静写、静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文字背后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笔中积蓄情感,在交流中倾吐情感,还能够让学生受到内心的熏陶,思维得以开启,情感得以丰富,弥补自己解读的不足。但并不是说现代语文课堂上不需要激情、热情,而是说更期待课堂上多一份"静"界——教师思考的平静,学生内心的宁静,语文教学的安静。  相似文献   

7.
一、营造课外阅读新“静”界1.安静的书香世界要让学生读好书,就必须先给他们带来一个安静的书香世界。我便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著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强烈的读书欲望。其次读书的环境是安静的,在班级里我一直强调“轻轻地走,静静地读,悄悄地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教室里最好保持安静,即使需要讲话声音尽量放低,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偶尔伴上一点轻音乐,此时只听见班上翻书的沙沙声。我经常会…  相似文献   

8.
命题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科学、文化、艺术,都可以让人心静。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静"字。●所有外在的形式都比不上一个内心的安静,你越淡定越从容,越舍弃那样一些看似激烈  相似文献   

9.
静,顾名思义安静。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都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作诗、构思名作。又有一位学者这样说:“静想出智慧”。静的艺术能产生如此大的作用,试想在数学教学中也能产生如此大的作用,试想在数学教学中也能借鉴这种艺术,大胆地舍得用“静”,当然这里的静并不是绝对地安静,更不是课堂教学的平淡与冷场,只是在教学中恰当巧妙地设置一些时间“静”,让学生有足够时间静静地思考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巧妙设置“静”的环节,大胆地舍得用“静”呢?  相似文献   

10.
吴月凤 《考试周刊》2012,(46):53-54
语文教学应追求传统与现代的中和:在热闹活动之余,回归思想的安静。读须思,思须静,听须静,静水深流,唯静才深。我学故我静,我思故我静,我听故我静,我静故我在。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相对安静。让高中语文教学沉静下来,让师生心境平静下来,读精,思深,写顺,在语文诗情画意的意境中慢慢走,静赏,这才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王道。  相似文献   

11.
封底人物     
<正>沈肖冰,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苏州市书法教育优秀校长,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周氏德育奖励金获得者,多次荣获市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近五年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数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学校亦是如此。——沈肖冰  相似文献   

12.
只有打破语文教学的"静"界,语文教学才能逐步走向简约,走向真实,师生才能平等、和谐的对话。安静的课堂中,学生的智慧在萌芽,思维在发展,能力在提高。从"静"做起,期待语文教师多一分潜心思考的平静,盼望学生多一分善听善思的宁静,憧憬语文教学多一分和谐平衡的安静。  相似文献   

13.
在写字教学中存在着虚静、致用、比德、畅神这4个层次。其中,虚静是写字教学的心理准备,致用是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比德是写字教学的深层追求,畅神是写字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心静     
静,有时也称安静、宁静。它有多种含义,某个地方没有声音,可谓静;动的反义词也称静;而这两种静是可视的或容易被感受到的。其实,这世上还有一种不容易感觉到的静,那就是心灵的安静,我们可以称之为心静。在这个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的时代,人们的追求日趋多元化,心灵愈加躁动不安。留住宁静,守住那份真诚、善良和纯洁的心灵,已成为当今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找回自己那颗安静的心吧。在这浮躁的尘世间,这颗安静的心或许在某个角落里,已经被灰尘积压多日甚至多年。当你找到她时,或许她还完好无损,或许她已是千疮百孔,但她是属于你的,她是你拥…  相似文献   

15.
<正>读书的时候,看到一副对联,很是喜欢:贤者所怀虚若谷,圣人之气静于兰。我本凡夫俗子,不期望自己变成贤者,也不指望自己做个圣人,但是这样一种境界,我心向往之。虚若谷、静于兰的时刻,安静的灵魂定能生出一双翅膀,一路朝向圣洁和美好飞翔。  相似文献   

16.
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我见过一匹马在槽枥之间的静立,也见过一头雄狮在草原上的静卧,甚至是一只鸟,从一根斜枝扑棱棱飞到另一根斜枝上,呈现出的,都是博大的安静。一切外在的物质形式,如槽枥之间的草料,草原之上的猎物,斜枝之外的飞虫,在安静生命的眼中,像风中的浮云。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因为淡泊,所以安静,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蓬勃与丰富。夏日的晚上,我曾经长久地观察过壁虎,这些小小的家伙,在捕食之前最好的隐匿,就是藏身于寂静里。…  相似文献   

17.
动与静是对立的,也是相辅相成的。音乐教学本身是以动为主,可小学音乐包括聆听、表演、乐理知识、演奏与创编活动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音乐课堂结构既要动又要静。(这里的“动”与“静”,是指教学形态的表现而言的。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涌跃发言、热情舞蹈、愉快歌唱等,是“有声有色”的教学。所谓“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聆听、深入思考等,是“无声世界”的境界。)如果一堂音乐课一直处于动态,“动”多“静”少,以致于学生兴奋过度,容易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如果自始至终寂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抑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调控了。  相似文献   

18.
辩证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如动与静、优与劣、快与慢。同样,在小提琴教学中也能用辩证关系解释和解决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动与静的关系 在世界上,动和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常看到:乌云翻滚时,山村是安静的;公交车开动时,建筑物是安静的。对这些现象,很多人都会熟视无睹,而在小提琴教学中,奏颤音或震音时,一个手指是积极、灵活地做上、下运动,而另一个手指则是安静和稳定地保留在弦上,它并不  相似文献   

19.
从教师的成长历程看,历史教学一般要经历三种境界,即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让历史教学走向审美境界,需要充分挖掘学科审美价值,营造教学的审美空间,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以美学精神提升历史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过度重视形式创新、一味追求"热闹"的现象,观摩课尤甚。其实,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坚守住课堂"静"的境界,适当"留白",营造"静场",这将更有利于学生深入文本、感悟"静境"、品读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