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最能让人以坦诚的心面对世界和自我。阅读,最能让人以坦诚的心面对世界和自我。人生若比作一场行走,那么人的心灵亦作旅行,且行且懂得为心灵释重,方可越行越远。我以为,为心灵释重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阅读。否则,我们不会看到黄健在《阅读世界》中所展示给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鲜活与生动。这份鲜活与生动是在其成书的三结构:《作家故地》《书香致远》《阅读瞬间》所集合生成的。  相似文献   

2.
耿林莽,山东青岛人,1926年出生,从事创作达60年之久,近年热衷于散文诗创作,收集在《耿林莽散文诗选》中。 作者在其代序文中引用刘湛秋的评语,说他在该方面是“迟开的花朵”,谓时间之晚;沙白则说他的散文诗是“长年久蓄,正为今日之猛发也”,谓产量高,来势快。二者是有必然联系的,“没有过多积累,就没有猛烈的喷发。”  相似文献   

3.
我们不难发现,在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儿童美术读物中,为什么有的图画故事吸引着众多的孩子,使他们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地百看不厌,而有的读物却被孩子们处以冷漠的态度,无人问津?这一现象充分地说明了“情趣”在儿童美术读物中的作用。“情趣”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古代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曾有著名论断:“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就是说物体形与色的变化和运动,引起了人们内心的活动。联系我们画画,就是说,画的应该是动的,那末,心也就动。心动,就是激动了情,引起了兴趣,使绘画作  相似文献   

4.
刘勰(约公元465年——公元520年),南北朝齐梁时代人。他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一部较全面阐述创作理论和批评理论的重要著作。尤其是书中谈到的创作理论,至今仍有许多可取之处。为供同志们学习借鉴,我们特将陆佩如、牟世金所著《刘勰和文心雕龙》一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的“刘勰的创作论”一节,选载于此。  相似文献   

5.
洪淼 《大观周刊》2013,(11):10-10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本书继承了许多儒学的内容。研究《文心雕龙》儒家思想,对研究该部作品有很大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儒家思想对刘勰的影响,阐明了《文心雕龙》j-儒家思想的来源。然后阐述了儒家思想在《文心雕龙》中的体现,儒家思想反映在作品中的许多篇目中,《文·心雕龙》继承了儒家的的许多观点0最后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读书这么好的事情.通过阅读,可以把悠久浩瀚的人类文化放进自己的心灵,能够"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冯至的诗).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甚至说:"人类文明的种种工具中,唯书本为大.除书而外,其他工具都只是人类躯体的延伸.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电话是嗓门的延伸……书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薛定谔之猫》于2013年在法国伽里玛出版社出版,2014年被译介到中国,是法国当代作家菲利普·福雷斯特在中国出版的第四部小说.文章立足于主题学和叙事学,旨在从文学、文化、社会三个方面探讨《薛定谔之猫》的译介与出版价值.一方面,小说将量子力学的概念融入文学创作中,使读者产生了"陌生化"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文中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表现出一个法国作家的中国幻象;此外,小说对新物理学背景下人类的身份以及生存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读者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京城的报业市场热闹非凡,新媒体纷出又纷争。有人说,面对京城报业的博弈,有一个人比较从容。此人即是原《北京青年报》社长、现《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社长崔恩卿。"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看到了规律"。《北京青年报》以他领军,在90、91年就开始明确地走向市场化,开始把广告经营推到前沿,成为中国报业发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真实是艺术的生命,那么想象就是艺术的翅膀。作家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创作过程中,“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文心雕龙·神思》),依靠艺术想象,沟通"千载"万里",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处女作《一个人的朝圣》,将目光对准老年人的精神困境和心理困境,试图以朝圣之旅的方式召唤其精神的复苏.围绕这一主旨,小说以断断续续闪回的方式勾勒出主人公哈罗德的家庭关系,探索了他的精神成长问题.同时,旅行中所遇到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与女性之光,成为哈罗德在这次朝圣之旅中治愈心灵、获得救赎和实现精神复苏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作家李西闽是"5·12"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他被埋了76个小时才被营救出来。在这本书中,他记录下了这次危难中的生死体验。为阅读方便,本刊将老猫的评《幸存者》的文章附在后边。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4月15日,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携新近创作的幻想小说《开开的门》来到中国盲文图书馆,与渴望阅读的盲童一起读书。活动中,金波畅谈了为孩子写书创作的感想,还将部分作品的声音版权捐赠给盲文出版社和"爱之声"盲人有声读物出版项目,以实际行动支持我国的盲文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13.
台湾畅销作家九把刀和几米日前分别推出新一代电子书,在阅读文字外,加入音乐、影像、互动体验等多媒体创作,根据九把刀导演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所制作的电子书《再一次相遇》,自上架AppStore当天即冲上排行榜第一名。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 心雕龙·隐秀》中提出了 “秀”这一概念。“秀也者, 篇中之独拔者也。”此处 “独拔”意为“引人注目”、 “精彩绝伦”。“秀”可以视 为文章中的“亮点”,即写得 精彩或能激起读者阅读兴 趣的句子、段落。新闻评论 作品也不例外。其中总应有一段(句)或几段(句)能在读者思想上留下烙印,或是问题抓得准,或是揭示本质深刻,或是理论上有新的开拓,或说法新鲜让人耳目一新,并且所有这一切都以精彩的语言为载体。 刘勰提出了“秀”的审美标准、功用:“秀以卓绝为巧”,“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秀)动心惊…  相似文献   

15.
台湾畅销作家九把刀和几米日前分别推出新一代电子书,在阅读文字外,加入音乐、影像、互动体验等多媒体创作,根据九把刀导演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所制作的电子书《再一次相遇》,自上架AppStore当天即冲上排行榜第一名。  相似文献   

16.
所谓风格,即指作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它是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的体现。探讨艺术风格,不仅对认识和评论作家作品的艺术特性有重要意义,对促进作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采也有启发作用。风格,最初在魏晋时代典籍中多用来品评人的风度品格,用风格评论文学作品,最早要算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篇》,评论应劭,陆机等人作品说:“亦各有美,风格存焉。”之后颜之推说得更为明确:“古人之文,宏才逸气,体度风格。”(《颜氏家训·文章》)以后用风格论文的风气就更为广泛了。古代文论中往往用“体”来说明文章风格,如曹丕《典论·论文》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欧美,大江健三郎作品多国文字译本已有90余种。其中译自五六十年代的有14种;译自七十年代的有29种;译自八九十年代的有46种。在他创作的25部中、长篇小说中,《饲育》、《个人体验》和《万延元年的足球》分别代表作家创作生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国外读者首先是从阅读这三部小说了解其人其作的。 大江健三郎199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寄予难忘年代的书信》法语译本出版发行后,迄今尚无全新译本面世。九十年代大江的新作《治疗塔》与被作者称为最后的小说《燃烧的绿树》三部曲(《被救世主所忽视》、《动摇》、和《在巨日中》)译本,预计不久将会付梓。  相似文献   

18.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是大家熟悉的句子,但"扑朔"究为何义?旧注曰:"足不前也"(《中文大字典》)、"兔走貌"(《古诗笺》)、"跳跃貌"(余冠英《乐府诗选》);就是没有解为"短小貌"的。我以为就是短小义。《诗·召南·野有死(?)》:"林有朴樕"。毛传:"朴樕,小木也。"陈奂《诗毛氏传疏》云:"朴樕为小木,犹扶苏为大木,皆叠韵联绵字。"而朴樕之义,又非专指小木。《尔雅·释木》:"朴樕、心."王引之《尔雅述闻》云:"朴樕与心,皆小貌也,因以为木名耳。古者谓小为朴樕。"并引证《汉书·息躬夫传》:  相似文献   

19.
《出版广角》2013,(1):64-73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作者:高洪波等编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版权输出时间:2011年8月上榜理由:"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推动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经典影响人类,必然是从儿童开始的。阅读经典能够让心灵获得与智者甚至大师对话的机会,从而使心灵具备强大、细腻、宽容等优秀品质。儿童文学经典作为儿童文学领域传播高尚价值观的载体,无疑也有这样的功能。《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金晨晨 《视听》2018,(11):78-79
《光荣的愤怒》与《烈日灼心》是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但其中姓名意象的巧妙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姓名意象一方面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凝结着多层叙事意义,彰显创作主旨。《烈日灼心》中的"尾巴"意象糅合着父爱、赎罪双重寓意。《光荣的愤怒》中的熊姓意象既暗喻着熊家兄弟的凶残与贪婪,又是阶级斗争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