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文&;#183;牛部》:“犁,耕也。从牛黎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盖其始人耕者谓之耕,牛耕者谓之犁。”牛耕始于何时,学术界至今尚未有统一认识。程树德《说文稽古篇&;#183;牛耕之始》:“按《齐民要术》引《说文》:‘耕,种也,人耕曰耕,牛耕曰犁,字从牛会意。’元&;#183;李治《敬斋古今黈》云:‘前汉赵过,始用牛耕。’郑樵《通志》亦谓牛耕起于赵过。  相似文献   

2.
九州撷韵     
《老年教育》2006,(10):48-49
蝶恋花&;#183;合岛弊案,江城子&;#183;梨花待会畅吟,满江红&;#183;过卢沟桥,浣溪沙、&;#183;读白居易《琵琶行》,江城子&;#183;赠《鹭江唱晚》,  相似文献   

3.
尔东 《中学文科》2000,(11):7-8
有人认为,《哈姆莱特》“是世界上所有悲剧中写得最深刻、最有力、最富于哲理的一部”。(贺祥麟:《无边无际的海洋》)。而这部剧作的作者则是被本&;#183;琼森称之为“时代灵魂”和“戏剧界泰斗之勋”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4.
乘风飞翔     
那是1959年,简妮&;#183;哈珀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全班同学写一篇作文,让大家谈一谈自己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5.
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1894)罗伯特&;#183;路易斯&;#183;斯蒂文森,英国文学家,著有Treasure Island《金银岛》。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母亲的,在诗中诗人用儿时的“学步的声音”作情感形象,于其中寄寓了对母亲的最诚挚、最神圣、最崇高的爱。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183;碰撞与融合”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这是一篇序言,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科学知识,要读懂它有相当的难度。现就课文的一些疑难之处,搜集了一些材料,供广大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有序和无序是辩证统一的 所谓“序”,主要是指秩序、次序。《史记&;#183;周本纪》:“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后汉书&;#183;楦帝纪》:“庶事失其序。”《易&;#183;艮》:“言有序。”引申为按次第区分、排列。《周礼&;#183;春官&;#183;肆司》:“以岁时序其祭祀。”郑玄注:“序,第次其先后大小。”嚼由此可见,有序和无序是一对关于“秩序”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183;乔伊斯的作品多是探究人类的内心世界。在短篇小说《阿拉比》中作者借助独特的“精神顿悟”的写作手法,通过主人公“我”对朦胧爱情的浪漫追求及其幻想破灭的过程描写,带给了人们对整个时期、整个社会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9.
岩子 《辽宁教育》2006,(7):72-74
从3分到1^+ 女儿是从九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跟读的,语文课正赶上学写论说文和文学评论。让我感到新奇的是,这些相当于中国初三学生的语文课本,一时间变成了文学名著、剧本、小说、诗集或报刊文摘。是弗里德里希&;#183;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再是马克斯&;#183;弗里施的《安道拉》,接下来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施特凡&;#183;安德烈的《干船坞》等等等等。从语言到文体,从作者到人物,从遣词造句到作品结构,从写作风格到创作动机,由始至终,徐徐道来;人物主题、背景情节、文学特色、写作手法、滴水不漏,处理得细致有加。  相似文献   

10.
教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183;晏殊《蝶恋花》)  相似文献   

11.
课文《齐桓晋文之事》中将“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注释为:“见《诗经&;#183;大雅&;#183;思齐》。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刑,通‘型’,作榜样。寡妻,正妻。御,治理。”很明显,编者把这里的“家”理解为“家庭”。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国旗     
李忠东 《初中生》2006,(11):39-39
1776年5月的一天,美国大陆会议的一个秘密委员会的3名成员来到贝齐&;#183;罗斯(Betsy Ross)的店里,其中的一位是当时的大陆陆军统帅、后来被誉为“美国开国元勋”的乔治&;#183;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他们请贝齐&;#183;罗斯缝制第一面美国国旗,以迎接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面对如此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贝齐&;#183;罗斯无比激动和兴奋。1776年6月初,一面精心设计、做工一流的旗子缝制好了。一个月后,《独立宣言》首次在独立大厅宣读。  相似文献   

13.
《实践历史》是巴巴拉·W·塔奇曼的自选文集([美]巴巴拉·W·塔奇曼著、盂庆亮译,新星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由“写作手法”“历史与教训”“从历史中学习”三部分组成,收文二十八篇(《前言》除外),既是作者1936~1980年的作品,也是作者对自己过去的以历史为主题作品的回顾。就内容言,既有作者以历史学家的视角对美国过去和现在的深刻洞察,对国际政治风云的敏锐分析,对所研究历史所经事件的感悟与体会,还有作者关于历史写作的经验总结以及对材料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4.
对马致远词《天净沙&;#183;秋恩》中情与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证,认为这首词之所以充满艺术魅力,在于它将深秋的迟暮苍凉之景与游子的“秋思”情怀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我们很难想象,在秦国这个粗犷尚武之邦,竞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清代王运在《湘漪楼说诗》中甚至说它是“千古伤心之作”,它是如此细腻含蓄悠远空灵,以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头甚至盖过诗经首篇《关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本&;#183;必修)时,配编了课外自读教材《语文读本》(试验修订本&;#183;必修),既然也是“必修”,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应该很好地使用才行。怎样使用,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的创新是永恒的话题。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近几年高考《考试大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明确提出要“有创新”。“有创新”包括三个方面: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那么如何在高考作文中“有创新”呢?下面笔者从“创新作文的内容指导”“创新作文的思路指导”“创新作文的方法指导”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曹风&;#183;蜉蝣》、《唐风&;#183;蟋蟀》二诗之意旨历来众说纷纭。比较、分析并综合古今众家解《诗》之说,旨在探索《诗经》时代的先人对生命的感叹与思索,及他们的思索与探求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这本书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却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一本。”彼得&;#183;德鲁克这样评价自己眼中的《旁观者》。这不是彼得&;#183;德鲁克的管理学著作.是他对“人”的观察、描画和体悟。我们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然后再随时拿起这本书,每个轻松精彩的短篇都由一个或两个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构成。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人教版&;#183;试验修订本&;#183;必修)第16课《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编者不应将“数请朱亥”一段删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