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1、“么(也写作“么”)姓,姓“腰”,不读“什么”的“么”;2、“干”姓,读“甘”,不读“干部”的“干”;3、“行”姓,读“形”,不读“银行”的“行”;4、“应”姓,读“英”,不读“应酬”的“应”;5、“黑”姓,读“贺”,不读“黑白”的“黑”;6、“仇”姓,读“求”,不读“仇恨”的“仇”;7、“区”姓,读“欧”,不读“地区”的“区”;8、“任”姓,读“人”,不读“任务”的“任”;9、“朴”姓,读“瓢”,不读“朴素”的‘’朴”;10、“折”姓,读“舌”,不读“折扣”的“折”;11、“单”姓,读“善”,不读“单…  相似文献   

2.
博士生,全称“博士研究生”。所谓“博”,就是“广取博纳,博采众长”;所谓“士”,就是“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所谓“研”,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谓“究”,就是“正本清源,寻根问底”;所谓“生”,就是“创造创新、生机勃勃”;而所谓“博士研究生”,就是在学术方面博采众长、切磋琢磨,创造创新,在生活方面生机勃勃、生意盎然,在精神方面勇于担当、善于担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论词标举“境界”,“境界”的实质在一“真”字。然而好的文学,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即除了求“真”、求“善”,还应求“美”,“境界说”显然是有缺陷的。顾随论词标举“高致”,“高致”的实质是在肯定“境界”、肯定“真”字的前提下,强调“善”字,强调“美”字,即既要“立诚”,又要有“心行”,又要有“文采”。“高致说”是对“境界说”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20世纪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范也冉 《辅导员》2010,(9):26-26
“图形王国”里的成员越来越多了,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其中“三角形”里又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里又有“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他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呢?这不,他们正聚在一起开大会,“图形国王”也参加了。  相似文献   

5.
“倍”与“备” “倍”与“备”常易用错。如把“备受青睐”写成“倍受青睐”,“备受欢迎’写成“倍受欢迎”,“关怀备至”写成“关怀倍至”。以“备”错写成“倍”的频率较高。 “倍”:跟原数相同的数,某数的几倍即几乘某数。“倍”还有“愈加”的意思。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处之“倍”,即为“愈加”的意思。 与“倍”构成的词有“倍加”、“倍增”等。如“雨后空气倍加清新”,“信心倍增”。 “备”,表示完全,至极,应有的都有了。 “备受”,即“极受”之意。“备至”极其周到的意思(一般指对人的关怀)。“求全责备”,责…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仍有其现实意义;水来土掩,则早为“大禹治水”的“疏导法”所否定。因为,“掩”是逆潮流而动,是不符合规律的。《三国演义》一开头,便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话说”,然而,不唯华夏,就世界而言,任何一个国家,“分”,总是暂时的,“合”,则是长久的,是主流。以上两例,对本文的论题而言,虽无十分典型的意蕴,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内涵,仍是非常明晰的。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存,逆之者亡。有鉴于此,笔者将“历史的潮流”界定在“顺之者存”…  相似文献   

7.
在方苞的“义法”说中,“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和道理,“法”则是“义”的存在形式。“义”有两层意义,即存在于主体的“义”和存在于作品的“义”,就前者而言,“义”决定“法”,就后者而言,“法”决定“义”,“雅洁”从语言风格方面对“义法”作了补充,“义法”说凸显了形式的重要作用,深化了传统“文道”关系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的各中学校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了校长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问卷设计是在我们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又通过献研究,归纳出教师应该具备的“敬业精神”等12项心理素质。问卷中列出这12项心理素质,同时要求校长补充他认为重要的其它心理素质,最后请他们对每一项心理素质(包括补充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进行评定。结果发现:校长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心理素质按重要性顺序为“敬业精神”、“进取”、“创新精神”、“爱心”、“自信”、“成就感”、“公正”、“兴趣广”、“合群”、“耐心”、“乐观”和“幽默”;并且可以区分出五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的“敬业精神”和“进取心”,第二层次的“创新精神”和“爱心”,第三层次的“自信”、“成就”和“公正”,第四层次的“兴趣广”、“合群”、“耐心”和“乐观”,第五层次的“幽默”。  相似文献   

9.
广西藤县教师进修学校龙文余老师问:“撤销”和“撤消”这组异形词,用哪个规范呢 ?一些有影响的书报刊物中,有的用“撤销”,有的用“撤消”,这又如何解释呢 ?  答:异形词,有的专家称为“异体词”,是指社会上并存的同音同义而在书面上不同形的词,如“撤销”和“撤消”。换句话说,异形词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书面形式,它的范围不可随意扩大。例如把“林阴道”写成“林荫道”是不符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是在写别字,不是异形词。“哎呀”与“啊呀”不同音,“礼拜”与“星期”不同义,它们之间都不是异形词关系。“眼泪”写…  相似文献   

10.
有位教师教学义教教材第十一册第48页例3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后,出示尝试练习:一块地,耕了tr,还剩下150公亩。这块地有多少公亩?旨在让5’——””““——”””“”“””””“”””““学生仿效例题,发现解题线索和解题思路,从而给予解答,以反馈新授内容的掌握情况。某生似乎未解师意,一反常态,列式为1505(5-3)X5。教师得知后,惊诧而生气地评价说:错了!究竟错在何处呢?我们不妨来考究一下该生的解题思路:从分率“tr”入手分析,这块地的公亩数是被”””””“”””“5””””””’“”“‘“”“”””““…  相似文献   

11.
程颢、程赜所创立的理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其中以“理”为本体、为核心而建立的理学体系,“真知必行”、“知行相合”的知行观,“万物有对”、“动静相因”、“动静不离”“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中庸之道”、“大中之道”的中道观,“理”与“欲”、“义”与“利”相互关系的理欲观、义利观。以食为本,轻赋宽役,使民有时,仁政德治,规过养德,读书明理,因材施教,去疑求新,贵在自得等思想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思想,我们应当合理地去取,为建设现代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的哲学实则是一种对存在意义的思考。“道”之存在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不是任何物的存在,故“道”是“无”;但“道”又不是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真实的存在,故“道”为“有”。“道”之作为存在正是这种“无”与“有”的统一,是“无”之“有”,即不是任何事物之存在。由于“道”的存在是“无”,故为无限,是无限之存在,故能包容天地万物,为天地万物之母。“道”的这种“无”与“有”的矛盾统一是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在道的“无”“有”矛盾转化中的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先来演绎一下“管理”的意思。“管”上面是一片竹林,这片学校生命的林子,只有一个“官儿”;再看“理”,学校这片林子里,只有一个“主”。由此,学校里真正享有“管理”的,应该是一个人——校长。作为管理者的校长容易吗?不容易。反过来讲,“管理”的“管”上面是竹子头,古时候“竹板”那可是打人的,这不正对着下面的“官”吗?“理”呢,那也是“擒贼先擒王”啊。  相似文献   

14.
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当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师仅仅作为音乐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时,他只是按既定的课程去“教材”,考虑最多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教师成了音乐课堂的主宰者,这种单边活动过程让“教”与“学”走向对立,“教”代替了“学”,“教”控制、支配“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德治”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的周公,他在总结殷商灭亡的历史教训后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只辅佐那些有德之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遂成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孔子继承了周公的思想并丰富了“德”的内容,成为儒家“德治”思想的创始人,“德治”思想也就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德治”经典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治国宝典。正因如此,一些人把“德治”与封建专制等同起来,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思想,常常被认为是同“法治”根本对立的“人治”思想。人们…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连不断地有人推出什么“培养神童”的“方案”、“ 工程”、“行动”、“教室”、“摇篮”之类的著作,拍着胸脯自我吹嘘什么“揭开了神童 之迷”云云,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扫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儿童个个都是天 才”,“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从我这个幼儿园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等等。似乎那 些人开办的培训班、幼儿园或小学,都是制造神童的“工厂”,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 是神童 “批发站”。其实,这完全是自吹自擂,是在制造“神话”,鼓吹“现代迷信”, 是根本无法兑现的虚…  相似文献   

17.
“启发”是一个复合词,“启”与“同源”。“启”,从“户”。从“文”,意为用手打开窗户。“兽”指称教学,用言语打开心灵的窗户,联想起了作用。“发”,射箭,取“发”的引申义,从学的角度进行。“启发”兼顾了教和学的两方面,教者启,学者发。把“启”和“发”两个语素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词,指称了教学的行为和效果之间的关系特点。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制不复也。”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不知自何年月始,语文课的“讲”字被逐出了课堂,谈“讲”甚于“谈虎变色”,语文课变成”导”“读”,“问”,“练”……等,美其名日:“变讲堂为学堂”:似乎谈“讲”字就“抱残守缺”,就是“不合时适宜”,就是“少慢差废”。  相似文献   

19.
戴欣欣 《小学生》2007,(7):94-94
有些同学经常写错别字,比如把“娱乐”的“娱”写成“误”,把“派遣”的“遣”写成“遗”,这样,不但字音变了,字义也就变了。那么,减少错别字有哪些方法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字丰富多彩,能使人所要表达之意更加征细。如看,远宕为跳,近者调视,此外有“瞟”、“瞄”、“睹”、“凛”等等。再如说,声大谓之吵.音小口之语;表示说的内容的,有一道”、“日一、“云”、“言”等,表示动作形状的,有“叫”。“嚷”、“呼”、“唤”等;对话则如“谈”、“旧”、“告”、“诉”、“问”、“答”等举不胜举。中国文字组成的词汇更是多姿多彩,妙趣汉生。其中不少是外国人怎么也弄不懂的。如有一位外国留学生,稍学些许中国文字,似懂非位对中国同学赞叹:“你们中国人真会劝告别人珍惜时间广中国同学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