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语期刊引入书法做文章标题的,目前尚不多,从我们编辑部资料室订阅的百多种期刊看,搞了“书法入题”的,约占一成左右,其它的期刊,标题字完全出自“电脑字库”。前者在平衡中求变化,有不甘寂寞的突破意识,而后者在现有电脑字库中翻箱倒柜,搞得好的,也把标题弄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2.
通常,我们做的标题字为40磅,60磅或80磅,但也可以看到做到250磅或350磅的。例如《太阳报》,在封面它一般只有图片和标题,很少文章。这一类的报纸封面处理方式在国外并不鲜见,他们的标题也通常很短,但直指人心。这令我们联想到国外的电影片名也很简洁,但总是完整地传达了他们所要传递的信息。 当标题字大到一定的程度,它就不单单是文字了,更多的是成为了图象。当我们试图想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时,我们可以把标题做到“无限大”。在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候,有不少报纸出了“号外”,除了强视觉冲击的图片之外,标题也极其巨大和张扬——“北京胜了”、“我们赢了”、“申奥成功”。在张国荣和梅艳芳过世的时候,不少香港的报纸也破了常规,采用了图片和巨字标题的组合。因为在这样的情景下,任何多余的语言都是废话,任何多余的元素都只会干扰报纸试图营造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李潮 《记者摇篮》2005,(5):16-16
在日常报道中,电视新闻由于采制过程复杂、时间紧,很多记者往往忽略新闻标题的制作,认为那是编辑的事。这很不对。“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再创作。“题目也像一块招牌,招牌醒目、新颖,就引人注意。”因此,一定要重视电视新闻标题这种“画龙点睛”的作用。记者只有通过对标题字斟句琢、精雕细刻。才能吸引帮助观众了解新闻的主要事实,理解新闻的价值,提高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好题一半文”。读者拿到报纸,首先是“扫瞄”各版的标题,要看什么,先看什么,首先取决于标题。标题是报纸给予每个读者的“第一印象”。常有这样的事,某些报道内容本不错,但由于标题处理的不好,而使读者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5.
蔡韬 《新闻传播》2005,(8):42-42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标题是报纸的“广告、窗口、索引”。可见制作好标题有多重要!有一位老编辑说:“做好一道题,皱脱两撮眉。”足见制题之艰辛。下面就根据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谈谈如何制作标题。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标题这只“眼睛”来传神。“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7.
今年9月23日,本世纪的最后一次天象奇观——日全食,在我国境内出现,各家新闻单位竞相报道。笔者找出几家报纸作了个比较,感到它们从消息采写、标题制作到版面安排,都有不同的特色,表现了各自的匠心独运。这次日全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事,因此消息标题应该作得突出、醒目。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青年报》的标题制作得最为讲究:一幅17厘米宽的大照片上,日环食高悬左上方,右下是仰头观望的人们依次排开,3个镂空头号魏体标题字“金环食”跃然纸上。紧挨照片就是上海市民观看日食的消息。这个标题简洁有力,题图并茂,互为注脚,使人一新耳目。  相似文献   

8.
标题之于新闻,等于眼睛之于人。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一则好标题,犹如一块磁石一般富有吸引力,令人爱不释手,相反,若标题平庸乏味,读者就不想看,好新闻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可见制作好标题是多么的重要!画龙点睛,新闻的眼睛如何点呢?笔者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看到大量好的标题。这些标题,归纳其制作方法,大致有以下五种。一、设喻借代,形象深刻。此法有比喻式标题和借代式标题两种。比喻式标题,例如《大老齐成了“香饽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新闻事实的提炼和概括。人们读书读报.首先浏览的是标题。一个好的标题犹如一道佳肴.香气越芬芳,招徕的顾客也就越多;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抓住读的眼球,扣住读的心弦,使章明眸善睐、顾盼生姿。所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正是说明了标题制作的重要性。贵创新.标题亦然。但现在报纸版面上“似曾相识”的标题仍然比比皆是.倒人胃口。因此.适应读的需要.让“活鱼”游进“标题”是标题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标题是通讯的眼睛.”人们常常这样说. 是的,一篇通讯是不是引人看,固然主要看内容,但是标题制作得怎样,也不无关系.正是:“眼睛”传了神,通讯才会有“神气”. 通讯的标题与其他新闻文体的标题,不尽相同.通讯要是按照消息那样作标题,显然是不能成  相似文献   

11.
标题,是新闻的眉目,一条好的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使读者产生美感,也能美化报纸的版面。但是,一些记者、通讯员在写稿时却忽略了标题的制作,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内容好,标题无关紧要”,把制作标题的责任,推给了报纸编辑。其实,对编辑们来讲,编辑部每天来稿上千,若每篇都细看,恐怕也不太现实。编辑们往往采用“筛选法”,即先看标题,再看内容,如果标题引人,则“另眼看待”,若标题一般,一些内容好的稿子也可能会成为“漏网之鱼”。好标题,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诱惑。据笔者对100名军报读者调查,其中72人是先看标题,然后…  相似文献   

12.
尹薇 《新闻知识》2006,(7):69-70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张报纸在手,读者第一眼就是先看标题。标题“抓”住了读者,他才会继续往下读;否则,读者就很难再看下去。近年来,一些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为了“抢夺”读者的视线,在标题上或刻意渲染、大肆炒作;或矫揉造作、跟风媚俗;或故弄玄虚、凭空杜撰,什么“某某明星‘自杀了’”、“某某大腕‘出事了’”等标题频频撞入人们的眼帘,还有什么“动奶酪”、“一路走好”、“闪亮登场”、“将什么进行到底”之类的新潮八股和另类套话,在报刊上也多如牛毛。而看看题下的文字,大多是空穴来风,掺杂兑水,读者大有上当受骗的感…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末至5月中旬,京城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宣传报道某知名企业“正式宣布启用集团新标识”。篇幅大小不等的报道,标题字大醒目,用了“国际化全力提速”、“致力国际化”等提法。文中写道,我们对于“原有标识都充满感情,依依不舍。之所以要进行转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国际化的需要。”“换标旨在国际化”,“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有篇通讯还透露,在4月20日的誓师大会上,这家企业宣布了未来几年发展的战略,即未来的定位:高科技的企业、服务的企业、国际化的企业。以上从标题到内容,用了诸多“国际化”,原本明确的概念(国际化),用在这里却变得…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的俗话:“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读者看报纸,首先是通过标题来选择他要看的新闻.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把一篇好的新闻送入千家万户;标题平平,则会断送记者采访写作的心血.标题之于新闻,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近两年,长江日报国际新闻版在标题制作上力求翻新、突破,采用“厚题薄文”,以追求浓眉大眼、庄重、明快、大气势的版面风格,得到报社内外部分同仁和读者的肯定,初步归纳,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尝试.一、营造戏剧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题好一半文”、“看文先看题”,可见标题在新闻中的地位多么重要。如同欣赏一幅漂亮的少女画,首先要看她的眼睛画得美不美一样,读者看新闻之前,往往先浏览标题。好的新闻标题在给人们传递信息的同时,给人愉悦和美的享受。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发行量的大小,广告经营收入的盈亏,直截与掏钱买报的读者人数相关。好标题能够给读者的眼睛以冲击作用,使其产生购买欲。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读者中有“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之说,虽有失偏颇,但却反映了报纸编辑精心制作标题的重要性。一则好的标题往往能瞬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反之,好新闻如果没有好标题作“吆喝”,视觉冲击力明显减弱,阅读效果将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报业竞争“同质化”趋向较浓的情况下,比拼标题便成为竞争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17.
常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篇文章有个好的标题,便会吸引读者仔细去看内容.许多报社在设新闻奖时,也会分设一个标题奖,可见标题之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各行业都涌现出许多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发展兴旺的典型事例,报纸在宣传报道时,“××××天地宽”式的标题出现频率非常高:“推倒围墙天地宽”、“思路一开天地宽”、“走出山村天地宽”、“借船出海天地宽”、“面向市场天地宽”……众多扑面而来的“天地宽”,倒给读者一个标题制作上“天地窄”的感觉.还有许多关于青年人才的报道,无论是科技英才、体育尖子,还是影视新星、技术能手,其标题常常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有一首赠给夫人曾志的七律,结句是“心底无私天地宽”;“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一句,化用前人诗句也  相似文献   

18.
书有名,文有题。书名暂且勿谈,只来说说标题。标题被称为“文章的眼睛”,“新闻的广告”。读者阅读报纸,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标题,即人们常说的“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制作得是否新颖引人,直接影响读者的兴致。特别是在报刊如林,竞争日烈的今天,可以说报纸之间的竞争,标题制作的好坏也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樊成 《新闻爱好者》2006,(10):39-40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是新闻内容的精华。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新闻标题对受众是第一视觉冲击波,对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沟通受众、刺激受众感官、调动受众的注意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指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他吸引力的大小。”胡乔木同志说:“首先要讲究标题,报刊上那么多文章,谁知道哪一篇好,都要先看标题,标题好就能吸引住人。”标题常常被喻为新闻的眼睛,哪双“眼睛”最明亮,哪条新闻也就最能吸引人。为此…  相似文献   

20.
王慧 《新闻三昧》2006,(7):47-48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新闻标题如果没有吸引力,就有可能失去读者。没有人看的新闻,价值再大也是白搭。因此,把标题制作得抢眼,说到底是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拉住读者匆匆扫视的目光,就要精心制作标题。笔者在几年的新闻实践中总结了5条制作标题的技巧,权称标题制作的“五味子”吧。一、人情味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间七情,众皆有之。因此,标题中人情味的强化或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标题制作者关注人生、悲天悯人的境界表现,也是引发读者动容、动情、动心的重要因素。如:淄博晚报在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