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其参透于学校教学、管理和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对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校园文化的涵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称学校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高等院校以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维系团结的精神力量,集中反映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构成师生富于特色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它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功能。1.导向功能高校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体现在对学校师生整体和个体的价值观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学校所确定的目标。这种导向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校每个师生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学校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所建立起的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能够引导师生的行为心理,使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  相似文献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能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文章针对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系统性、创新性等原则以及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称学校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高等院校以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能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文章针对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系统性、创新性等原则以及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学生行为为主体,以精神文化包括艺术、体育为导体,旨在培养活动参与者良好的精神、品格、个性、习惯及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年代,校园文化在高校中渐热。90年代,我国处于转型阶段,社会成员主体观念的萌生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校园文化,由于其契合了青年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特点,因而愈来愈显示其蓬勃向上的活力,加之校园文化是生长和根植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作用及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庄越 《文教资料》2012,(12):101-102
校园文化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学校风气、学校氛围,代表着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素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作为反映校园人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群体意识和作为方式的亚文化形态,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它对大学生成长过程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已成为教育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正确把握校园文化的内涵,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有组织、有步骤地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整体建设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总体文化形象的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1.
构建校园文化精神: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作为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承担着培育人才、传承文化和弘扬人类文明的社会功能。学校管理,必须从学校这种组织形式的特殊性出发,突出其文化特质,特别是要努力构建一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先进的人文思想、符合历史趋势的价值取向的校园文化精神。可以说,构建校园文化精神,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一、构建校园文化精神是一条必由之路学校特有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学校管理必须始终把构建校园文化精神当成管理上追求的最高目标。这是因为,首先,学校行为的对象是人,学校行为的目的是育人,而这种意义上的育人,其本质在于对人…  相似文献   

12.
学校建设就是一种文化建设,学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  相似文献   

13.
一校园文化一般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教职工、学生所认同的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的总和。其核心是呈现出来的以个体心理为基础的群体价值取向,也就是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学生要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校园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在学校的集中反映,是学校的灵魂。任何从校园中走出来的学生都无不打上特定校园文化的烙印。校园文化的内涵是一个多层次、多成份的有机组合体。从其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三大类。物质层面主…  相似文献   

14.
校园精神是历史和文化的概念,反应了学校的灵魂,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校园精神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要通过提升文化品味,强化成才意识,建设文明校风等途径来培育校园精神,从而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宿舍是高校组织管理中最小的子系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多功能场所。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人本德育理念,研究大学生的需要,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宿舍环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文化的建设日益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校园文化品位的高低以及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但在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校长过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呈现出"六大不良倾向",具体如下:一、校园文化建设"雷同化",缺乏"创新性"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7.
冉群峰 《新疆教育》2013,(9):119-11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是陶冶学生情操、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举措,是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的必然选择。而语文教学和校园文化一样,具有教育性、规范性、多样性、敏感性、超前性、辐射性等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变革师生的语文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共同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具有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育人作用和传承作用。校园文化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影响着学校师生的行为,反映着一个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特色。然而,由于校园文化倡导者、构建者的指导思想不尽相同,校园学校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属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微电影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电影是新兴的微文化,广受大学生的追捧。大学生微电影具有高参与性、教育性、实践性、娱乐性、创新性等特性,符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与校园文化的特性具有一致性,具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将微电影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既要讲求原则,又要讲求策略。要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寓教于乐、教育三原则,又要坚持引导、指导,精神、精品,创意、创新三策略。  相似文献   

20.
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教育探索》2009,(3):109-110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具有政治上趋向现实化、自我意识上趋向个性化、精英意识上转向平民化、网络沟通日渐生活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重塑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建设的基本要求.需要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需要进行学校主课堂、辅课堂和社会课堂相结合的综合教育,需要宿舍文化、网络建设、党团组织活动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需要注意高校教师人格力量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