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史学理论与史学的产生几乎是同步的,在古典史学产生的同时诞生了古典史学理论。古典史学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史学目的论和史学方法论。史学目的论上,中国古典史学从惩恶扬善、鉴诫资治到经世,与西方古典史学的垂训目的相同;史学方法论上,中西古典史学理论都提倡求真与批判精神,为后世史学树立了优良传统。虽然中西史学发展的路子不一样,但在古典时期的史学理论却基本上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史学理论的理论价值并不只是表现在它对史学研究的实际指导上,而在深层意义上更主要地表现在它对历史研究的可能性的深入思考上。史学理论的存在只是要保障历史学的自由,而不是要取消历史学的权利。长期以来,史学理论研究存在许多弊端,鉴于此,新史学理论的建构不能掺入任何非史学的因素。史学理论之于史学,始终意味着自由,历史冰学在理论上不应有禁区。新史学理论的建构必须首先以解构清谈主义的史学理论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而作。恩格斯对史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在批判和继承西方传统史学理论的基础上,与马克思一道创立了唯物史观,并且对本世纪西方新史学理论派别的创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恩格斯在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回顾了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论述了恩格斯对西方传统史学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对新史学理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于六朝史学思想与修史方法的探讨,在学术界尚属冷门,此前只有个别史学史作有所涉及。通过对六朝史学思想、理论以及修史方法的讨论,揭示六朝时期的史学成就,有助于推动当前古代史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一生,酷爱史学,于史学成就亦最大。在中国传统的封建旧史学向近代的资产阶级新史学转化的过程中,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严厉抨击旧史学;努力介绍西方的新史学,并写出了一批崭新的史学论著,在近代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史学研究等方面开拓了一条新路,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批判传统史学中创立新的史学理论梁启超一向把史学研究和提高国民素质、解救民族危亡。求强求富结合在一起。他认为只有史学才是“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①。欧美之所以强大,史学发达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在近代所以落伍,史学没有跟上…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集大成。他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主要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传统史学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唐代史学理论大家刘知几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经史关系、通史家风、人修史、史家史德的理论认识以及撰述与记注、史义与史法的区别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刘知几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毛泽东同志关于史学工作的理论和关于中国历史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周谷城是20世纪卓有成就的革命家和学者,他对史学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不仅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即“历史完形论”,为史学研究开创了新理论、新思路、新理念,而且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成为史学研究的两座丰碑。周谷城还以大量的史学著作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史学教育中,为中国史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史学英才。  相似文献   

9.
课改至今,历史教师较重视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却对史学理论本身知之甚少,以致教学过程中很少突破教科书的樊篱和传统史学观的桎梏。事实上,适当借鉴现代史学理论不仅有利于深化教师的历史认识,对创新教学设计、转变教学行为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史学的致用与求真张东光致用与求真,是一切史学活动的旨归。前者强调政治道德旨归,后者强调学术文化旨归。总结这两大旨归在传统史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对振兴当代史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两大旨归的理论追求及其偏颇所谓致用,是指史学规范社会、矫正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史学的变革问题成为史学界一热门课题。史学变革有一重要方面,那就是史学的开放。在文学开放过涯中,西方的文学理论与方法被人们有意和无意地引进来了,而且形成一段至今仍具有很大势头的浪潮。对此人们不能不冷静的思考:引进西方史学文化有什么合理性*西方的史学文化是一块无暇之玉吗?这些问题是史学理论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即此但陈一管之见。一、史学开放与西方史学理论方法的引进史学的开放既意味着中国史学从业者应拥有容纳百)I!的博大胸襟,积极地引进和借经西方史学文化;又意味着中国史学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192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产生,二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新的史学范式,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困境中的探索:中国教育史学元研究管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遭遇到内外双重危机。对于现实困境的反思暴露出教育史学理论自身的不足,故关注教育史学元理论研究,可能会带来教育史学发展的转机,为学科发展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用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诞生以来,人们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不断走向科学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新的历史时期,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史学中的运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一、唯物史观在运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理论建设来看,随着“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环境的出现,史学研究无论在范围的拓展还是理论的深化方面,…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史学改良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通过对古代史学思想、史学编撰方法以及对史料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批驳,指出其貌似发达的传统史学,其实质无益于国民,并在西方史学理论基础上,对史学近代化从它的任务、史料、方法、撰述以及与他学关系上具体探讨了新史学的创建,为史学的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计是在正式教学前,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预先制定特定环境中将要开展的教学活动的进程。教学设计常常是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学设计的创新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前提。从当前历史学科教学设计的一般情形看,普遍比较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运用,而史学理论的运用常常被忽略。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学历史教学长期处于“教教材”的状态,很少突破教科书的历史叙述;另一方面,不少中学历史教师常常用唯物史观代替史学理论,造成对当今史学理论的研究不甚了了,更无从运用。事实上,唯物史观虽然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但它不能代替具体的史实理论。适当借鉴现代史学理论不仅有利于深.化教师的历史认识,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对教学设计的创新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一些成功的课例入手,分析现代史学理论在历史教学创新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史学在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史学领域、研究手段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学历史教育应不同程度地体现、反映史学多元化的特点,从教育理念、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从"实证"到"年鉴"--论西方史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初诞生的法国年鉴学派是现代西方史学的重要代表,其创始人费弗尔、布洛赫以及年鉴学派第二代、第三代的史学家,在批判十八世纪实证主义史学的同时,全面重构了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完成了西方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本文从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方面论述西方现代史学这一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主任为瞿林东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龚书铎教授。中心成立于2000年1月,同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目前下设四个研究室,即史学理论研究室,中国古代史学与史学理论研究室,中国近现代史学与史学理论研究室,中西史学比较研究室。  相似文献   

20.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100多年中,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理论不仅主导着历史学的研究范式,而且支配着教育史学的研究方法。文章分析了传统史学理论的内涵,阐释了该理论对外教史研究范式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范式革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