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亚里士多德创建的三段论体系中,有着一整套正确判定三段论有效式的规则,人们依据这些规则,在分属四格的总共256个三段论式中,得出了举世公认的19个完全有效式。近百年来,随着数理逻辑的产生和发展,有不少逻辑学家试图采用形式化的手段来重新解释亚氏三段论,但因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我们当代逻辑学家林邦瑾在他的《制约逻辑》一书中,也对三段论的形式化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令人惊喜的是,在他独创的制约逻辑Cn名词演算系统中,亚氏的三段论19个完全有效式,都一一得到了圆满的证明。林氏这一近乎完美无缺的成功,无疑为三段论这一古老的推理形式要现代逻辑领域内的发展,开辟了灿烂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和陈那三支论式作了简要论述,并在此基础上,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两种论式的异同。亚氏三段论是形式化的,就其性质来说是演绎的。陈那三支论武是用自然语言来表述,在演绎之外兼有归纳的性质。这就是两者的本质区别之所在。而这种区别是由两者的研究对象和目的不同所造成,并形成了在排列顺序上的不同。两种论式的规则是相异的,但在保证推理的正确性,防止逻辑谬误这一点上又是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谬误论是逻辑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墨家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分别对谬误论进行了各具特色的研究,其相同点是墨家和亚氏都分析了思维形式方面的谬误,都重视对语言和违反矛盾律所犯逻辑谬误的分析,其不同点是墨家和亚氏对谬误分析的表现形式不同,以及其谬误理论的系统化程度不同,墨家逻辑和亚氏逻辑是本质相同而形态不同的两种谬误理论。由于人类思维规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它们所形成谬误论的本质也是相同的,但又由于它们的谬误论形成的具体条件不同,如当时中西方论辩形式不同,逻辑体系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谬误论的内容和形式也就不同。它们各具特色,在当时都对反驳诡辨,认识真理起了巨大的作用,比较墨家与亚氏的谬误论,认识共同异和发生发展规律,是中西逻辑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西方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的伟大功绩是创立了推理的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证明的科学。这位逻辑学的奠基人认为,三段论是推理的最佳形式,所以他在《工具论、前分析篇》中详细地探讨了三段论的各种有效形式,并对有效三段论的形式作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两千多年来。亚氏的这些成果经无数逻辑学家的整理、补充、完善、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正确无误判定三段论有效式的规则系列,这就是三段论规则。人们依据这些规则,在分属四格的总共256个三段论式中,得出了举世公认的19个完全有效式。迄今为此,世界各国的各种传统逻辑教科书,在讲述三段论时,大抵都要介绍这些规则,尽管在规则的数目和表述上不全相同,但基本内容皆不出其窠臼。  相似文献   

5.
逻辑有三大源流,古希腊的逻辑、中国先秦的名辩之学和古印度的因明学。三者都与认识论问题有着密切联系,本质上是同一范畴的科学,即是有关推理、论证方法、思维方法的学说。其中以古印度的因明为最早,它萌芽于公元前六世纪,经历了古、新两个发展阶段。公元五世纪,陈那撰写了《因明正理门论》等因明论著,划时代地把古因明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成为新因明。新因明最主要的成就之一即是改古因明的五支论式为三支论式。三支论式是新因明中的核心问题,如果能够正确理解三支论武,就可以较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6.
论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互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所谓逻辑,就是人们在实际思维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关于思维的模式、规律和规则的学说。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33页)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应对“逻辑”这一概念有一个比较确切的理解,既不应将它理解得过于宽泛,如将它等同于思维的合理性;又不应对它持一种简单化的看法,如认为它仅仅是一些三段论式的连接程序;而应把它理解为一种既包括形式逻辑、又包括辩证逻辑的思维科学。而所谓逻辑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严格遵循思维的逻辑规律和规则,从前提通过逐步推理程序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的工具是一系列逻辑的格、式和方法,其把握现实的能力是和逻辑科学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宇宙观又称为发展观,它是人们对世界发展的规律性看法和基本观点,并在哲学思维形式上表现为两种宇宙观。就是说宇宙观必须赋予哲学思维的逻辑形式,否则我们将无法知道人们的宇宙观是什么,因此作为宇宙观特征的东西乃在哲学思维的形式规则。并不像有些哲学教材所说的那样,辩证法拥有诸如发展联系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则没有,殊不知形而上学也有渐变论和灾变说。辩证法的宇宙观只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发展现,是对存在和思维以及二者关系的辩证看法,并表现为相应的哲学逻辑形式。这些哲学逻辑形式就内在于马克思的哲学方法论,并以三种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如有逻辑,那么它是否和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么原因又在哪里?这是治中国逻辑史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古代有逻辑,但又与亚氏逻辑迥然有异,而是与中国语言紧密相联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的逻辑,并对中国古代为什么不能产生亚氏传统逻辑的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数理逻辑,又称现代形式逻辑,是传统逻辑的继承和发展。它与传统逻辑一样,都是以思维形式、思维规律以及一些简单的思维方法作为研究对象。不同的是,数理逻辑是用形式化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这种形式化表现在用符号把逻辑思维表达为逻辑演算。因此.它比传统逻辑更为严谨、更为丰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数理逻辑代表了形式逻辑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关系问题,是逻辑学和哲学领域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从主要区别来看,两类矛盾在客观基础或产生根源、性质和特征以及二者对人类进行正确思维和探求真理的认识活动所起的作用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从地位和作用来看,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在形式化和判定问题上,辩证矛盾命题不能像逻辑矛盾命题那样形式化,在判定矛盾命题时不能仅从形式着眼,必须考虑其内容.而在相互转化方面,"转化论"和"增加论"都是站不住脚的,两类矛盾根本不同,不存在一方向另一方转化的问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而且还有助于澄清现实生活中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等困惑人们的一系列矛盾的内涵及其实质,帮助人们解除思想和行动上的重重包袱.  相似文献   

11.
在逻辑史上,黑格尔构建了第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辩证逻辑体系,这一体系是以古希腊朴素辩证法和康德的先验逻辑为主要思想渊源的。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和康德的先验逻辑发展的结果,从亚氏的形式逻辑到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的中介环节是康德先验逻辑,黑格尔从这一中介或"蓄水池"出发,创立了自己的辩证逻辑。这一崭新的逻辑体系是以概念的思维为对象,以思维自身所具有的辩证法为方法,以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相统一为特点,以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三者一致为总特征的。黑格尔的这一划时代贡献,对我们拓展当代辩证逻辑学的视域,树立现代的“关系”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渗透逻辑是形式化的辩证逻辑.它的内容包括辩证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渗透集合论及三个公理系统;模糊渗透集合论及辩证逻辑的量化.渗透逻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中华文化的现代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进行独立分析的思维过程。非形式逻辑主要关注对日常论证的逻辑分析和批判,借助形式化以外的方法,对包括并非形式有效论证在内的日常论证进行评价。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都产生于实际的需要,评价二者的发展前景对于现代社会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无谓词逻辑和类逻辑都不能完全反映传统词项逻辑的特征。亚氏逻辑与命题逻辑一样,都是二值逻辑。三段论蕴涵式比命题蕴涵式复杂,它表示一种特殊的蕴涵关系。希尔柏脱和阿克曼认为,对命题演算符号可作谓词演算的解释,也可作类演算的解释。通过对谓词的新解释,可以在命题演算、谓词演算与类演算之间建立起完全的类比,从而把传统推理的有些形式作现代逻辑的处理。这一联合演算思想虽未发育成熟,却能够为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词项逻辑、谓词逻辑、类逻辑和命题逻辑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关系开辟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量论因明学是因为辩论的需要而产生的.量式是在辩论的过程中必须恪守的众多规则之一.量式的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早期耆那教和正理派富差耶那提出的十支论式,到正理派确立的五支论式,以及后来集大成者陈那改造的三支论式和法称发展的二支论式,到最后藏传因明的应成轮式.从它总的发展过程来看,量式的形式越来越简约,所有的论式到最后只有回到现量境,才能最终确立正智.  相似文献   

16.
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先人就创造了以爻卦为命题形式,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体系的辩证逻辑形式演绎系统。此后,又给出了爻辞和卦辞的语义解释系统。后来,又给出了《易经》的语义和语用解释系统。它自古至今,长盛不衰,成为中国的传统逻辑、文化发展的活水源头。以互补结构整体思想的形式结构和推理有效式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数理辩证逻辑,是以易经逻辑为其辩证逻辑基础的,它又是易经逻辑的一致性扩大系统。它为实现易经逻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现代逻辑形式化方法。易经逻辑形式公理系统DPA 就是其现代化形式公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1.培养数学创新思维应突破形式化 一切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往往是直觉的,非形式化的,非逻辑的。中国传统数学没有严格证明,牛顿的微积分更没有形式化,但这些都创造了数学。诚然,数学特别注重逻辑上的严密,形式上的推演,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必要的。但完全的单纯的形式化,往往会制约学生对数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从而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塑造。如概率是高等数学中一个很平凡的概念,无非是生活中“可能性”的量化,如果非要按照形式化的方法,从事件集、等可能事件一步步讲起来,势必使生动活泼的概念淹没在形式演绎的海…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用心阅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物理学》,就会发现这两部著作的开篇所论都是作者的认识论基本观点。如此布局,绝非偶然,它说明亚氏的全部哲学和科学研究,都是在认识论的自觉指导下进行的。不仅如此,亚氏还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撰写了认识论专著的哲学家。被后人归入逻辑著作类(《工具论》)的《分析后篇》,其实是“科学  相似文献   

19.
该文认为普通逻辑以普通思维为研究对象,研究普通思维的形式、规律及其方法的逻辑学科。当前普通逻辑的教学改革存在三种方式,该文赞同“吸取”式,并认为在普通逻辑的教学改革中,要适量吸收现代数理逻辑与辩证逻辑以及当代普通思维的新成果,以丰富和发展普通逻辑。  相似文献   

20.
直言判断变形推理是普通逻辑的重要内容,它依据的是直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和主谓项的论域关系。直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又是依据主谓项的外延关系确定的。然而,现行教材概念论中概念外延关系、负概念及其论域内容与直言判断及其变形推理内容并不一致,变形推理操作规则与实际推理也有龃龉。从普通逻辑的实际功用看,这种不一致应该以新规则消除之,以使普通逻辑与日常思维理性相一致,使概念论、判断论、推理论的内容贯通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