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累,并幸福着     
参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我加入了"宋君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很荣幸能够和伙伴们一起搞研究、促成长,在工作室的日子成为我工作中一段宝贵的经历。记得刚刚加入工作室的时候,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敲打电脑键盘到凌晨,那是因为,在我心中始终存在着一份对教育的执着。清楚地记得2012年4月,在导师的推荐下,我加入了"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络课堂教学设计大赛"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中,  相似文献   

2.
高雅 《河南教育》2013,(1):42-43
课前研讨突降大任——从忐忑不安到暗自庆幸2012年4月,我有幸成为了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的成员。一个月后,我接到黄老师要我承担课题研讨课的通知,忐忑从那一刻开始。黄老师是全国众多数学老师的偶像,在进入工作室之前,我远距离地欣赏着他幽默风趣、游刃有余的课堂;进入工作室之后,我近距离地感受着他为人的谦和、治学的严谨以及对工作近乎完美的追求。对"大问题"教学理解尚不透彻的我怀疑自己不能担此大任,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幸运地走进重庆市人和街小学,走进重庆市渝中区翟渝成名师工作室,我的世界之窗就慢慢打开,外面的阳光照了进来。磨砺铸就细致"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悄然来临,我又一次踏上征程,从备战到比赛,整整30天的时间,在翟老师的引领下,我经历了一次全新的蜕变,往日的自信里,无形间又多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细致、谨慎,更多的是对教师这个职业孜孜以求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施萍一是我名师工作室第一期成员中年龄最小的。她申报成为工作室成员时,差一点与工作室失之交臂。按规定,要成为我工作室的成员,必须获得无锡市教学能手的学术荣誉称号,而她那年刚好在参评。由于我的大徒弟——施萍一所在学校校长李淑英的极力推荐,我才破格录取她为工作室一员。我工作室的每个成员在语文教学中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有的甚至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教学风格。我的宗旨和做法是"五子登科",即"结对子、搭  相似文献   

5.
技能大赛作为检测专业教学水平、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洋葱理论的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显示,学校应结合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与技能大赛能力要求,提炼技能大赛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的思路,重构"课赛融合"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六化"的课程教学实施路径和"兴趣小组-工作室-创新团队"的商务英语专业育人平台,进一步完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华雪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华雪珍语文名师工作室是连云港市"港城名师"工作室之一。工作室现有成员24人,其中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2人,市名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其余均为省市骨干教师,他们曾在省市优质课评比等教学大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在参观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的名师工作室之前,我只知道名师工作室这个名词的存在。于是,带着很多问题,我认真地参观了这所学校的8个名师工作室,尽管他们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已经在省内处于领先的水平,我还是要追问自己,如果建立我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它是什么模样?在参观之后,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很多有关名师工作室的资料,结合我所了解的一些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现状,我发现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几乎是学校自发组建性质,成员大多来自同一个学校甚至是同一个教研组。名师工作室的功能也几乎雷同,新课程开发、优秀教师教科研基地、技能大赛训练基地、创新工场、学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9月,南通市17个中青年名师工作室之一的"王笑梅工作室"成立。作为工作室领衔人,我遴选了8名教师作为工作室的首批成员,其中瞿德良、蒋晓飞、朱红霞、陈志祥、朱国忠5名老师是教学思想风格较为成熟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瞿卫华、王树峰、陈桂萍3名老师是青春、朝气、激情、活力的"80后"。我以"铸造  相似文献   

9.
端午的阳光     
正推荐人于海斌男,汉族,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中级教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呼和浩特市名师工作室"教学能手",呼和浩特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第十六、十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特等奖,第四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内  相似文献   

10.
<正>"工作室学校"更适合职业教育,我的启发:一、职业教育工作室化。"职业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以"工作室"作为教学场所,生产劳动同教育相结合,这实际上和德国的"双元制""现场教学""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做中学,做中教"一脉相承。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由专业教师组成学科方向教学研究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教学、项目承接与实施能力,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进行学习、研究、社会服务与实践等工作。以工作室的形式,把工作实践与学习  相似文献   

11.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室"制项目课程教学是根据艺术设计职业岗位需求,以项目课程为载体,以工作室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一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文章就"工作室"制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内涵、"工作室"制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及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观摩课后的教学研讨既是一种常见的集体研修形式,也是实现智慧共享、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不同的组织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情境再现1、习惯的模式第一次工作室学员观摩课后的教学研讨,对担任过多年教研员的我来说,组织这样的活动既驾轻就熟又充满自信,惯例式地宣布了研讨的要求,活动就进入了"预定的程序"。先是执教老师介绍本节课的设计想法和  相似文献   

13.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创业实务>课程.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课程形成"知识、实训、实战、拓展、评估"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以创业流程为主线,设计选业、开业、守业三大项目和若干个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点.同时,针对三大项目建立创业策划工作室、创业申办工作室和创业管理工作室,并通过创业计划大赛、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等,强化学生创业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21日与22日,浙江省"郭吉成名师网络工作室"与"吴涛名师工作室"在舟山中学联合举办"专题课例研究: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主题研究活动。作为其中一员,我有幸聆听了余剑锋与张颖老师精心准备的以《今生今世的证据》为课题的课例,感触颇多。下面我着重就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情况来谈谈余剑锋与张颖老师的这两节课。余老师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三点。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过去的生活对于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12月25日,我成为了"葛庆霞名师工作室"成员,这让我非常激动。葛老师是我高中的化学老师,学生时代的我就被她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所吸引,高中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安阳师专化学系。1990年毕业后,我就一直教初中化学。这一次,我有了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感受她治学严谨和对工作近乎完美的追求。在葛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工作室开展了"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通过不断实践、反思,我对化学教学从关注教学流程的完整性、新颖性,关注如何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转移到了如何创设自主化学习环境、设计具有探究性、递进性、开放性的问题上来;从关注课堂知识的传授,转移到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出现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旨。然而,名师工作室运行的现实状况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主旨,在组织建设、运行机制、绩效评估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引发教师反思"我为什么参加名师工作室"、"我如何参加名师工作室"和"我对名师工作室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提升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功能,需改善名师工作室的入口、强化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拓展名师工作室的边界。  相似文献   

17.
赵加春江苏省苏州市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管建刚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优秀学员,江苏省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曾荣获全国小学教学特色设计(教研论文)大赛一等奖、全国新体系作文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3年3月常州市武进区启动"双名工程"建设以来,先后有区内外600余位优秀教师、校长进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学习研修。6年多来,在武进区教育局的领导下,通过"双名工作室"领衔人和入室学习研修的教师、校长积极努力,建构了以"双名工作室"为引擎,驱动教师、校长高水平快速成长的专业发展机制,积累了通过"双名工作室"引领教师、校长、学校和区域教育发展的丰富经验,为武进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2017年5月,我受聘担任常州市武进区第  相似文献   

19.
<正>名师工作室团队孙继红:教授,法学硕士,德育教研室主任。先后获得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文科组二等奖、乌兰察布市科技创新奖、优秀教师和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新起点工作坊"获批为自治区实践育人精品项目,孙继红名师工作室成为学校首批名师工作室之一。完成《大学新生适应与发展》专著一部,主编《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创业指导》教材一部、主持课题4项,撰写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学科工作室在目的、任务、活动内容与方式上的鲜明独特性。从信息技术与教师的特点入手,以巫雪琴教师工作室为例,梳理了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多层次的任务,阐述在"教学探索""专业方向""技术应用""反思提升"4个方面所进行的探索,重点展示如何依托工作室将理念变成行动,将思考变成研究,最终将"我"变成"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