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同样的新闻事件、同样的新闻素材,经过不同媒体编辑人员的“二次创作”,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目前而言,忽视电视新闻后期编辑、现有编辑人员缺乏创作型素质、电视新闻编辑教育不适应培养创作型人才等情况较为普遍。倡导电视新闻业强化电视新闻后期编辑也是一个重要的“创作”理念,对于引领培养“创作型”电视新闻后期编辑人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创作型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同样一件事,出自不同人的叙述,其效果会大相径庭。有的能将其讲得有声有色,有的却讲得平淡无奇,甚至不知所云。新闻写作也是这样,结构设置不同,表达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许多新闻作品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感染力,与其结构的精心安排有着很大关系。新闻结构是指新闻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它包含新闻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过程中的过渡与照应,以及新闻素材的取舍和详略安排等。结构设置得好,就会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效果;反之,就会削弱作品的表现力。因此,优化结构是增强新闻作品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新闻作…  相似文献   

3.
有关“550万天价医药费”事件的新闻传播,一时间可谓铺天盖地,从众多媒体即时而又热烈的关注使这一事件成为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热点与焦点合为一体的社会事件。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这一社会事件首先是一个新闻事件。这不仅是因为这一事件通过从新闻报道到新闻评论得到了纷纷扬扬的传播,并且以不同的新闻话语形式率先触及到与整个社会保障体制密切相关的现存医疗弊病;更是因为这一事件从电视新闻到网络新闻的传遍天下,在不同形态的媒介传播中显现出新闻传播在网络时代的重大变化,从而揭示了网络新闻传播以其媒介传播的现实优势促动新闻…  相似文献   

4.
梁丽丽 《新闻窗》2013,(3):66-66
一、新闻评论形式简析从概念上说,新闻评论是对社会中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或急需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发表看法、评论、意见等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所针对的对象是新闻事件,因此在特点上同样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等特点。在表现上,新闻评论是一种论说性的体裁,它对新闻读者的影响则体现为就事论事,以理服人。在新闻报道中,不同的新闻事件需要不同的表现形式与之相对应,这一点对于新闻评论来说同样不能例外。长期以来,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宣传的灵魂和旗帜,其形式大体上涵盖了社论、专栏评论、编者按、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等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5.
(一) 新闻写作,实质上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手工劳动。说来说去,总跳不过五个W、写作的主体与客体、思维与情感、方法与技巧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资深记者、老牌编辑或是熟练的“稿手”,可像工厂里的熟练操作工一样。手到“轻”拿,倚马可待。而同样的报道素材,如果让一位刚入道的新手去写。往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容易出现枯燥无味、涩滞呆板等毛病。原因何在呢? 笔者以为,每一篇新闻作品都是由诸多构成新闻的零星“元件”组合而成的。写作高手像熟能生巧的烹饪大师,可将酸甜苦辣咸诸种构成新闻作品的“元素”加以巧妙地组合,形成一篇构架完美、内容丰  相似文献   

6.
新闻文章是客观新闻事件与记者主观思维结合的产物,同样的新闻事件由于记者思维能力的强弱而可能产生不同效果的新闻作品。新闻记者水平的高低,与其新闻采  相似文献   

7.
“特”,就是要有特点。对于每一篇新闻来说都应该有特点,但对非事件性新闻来说,特点就成了它的生命。许多从客观上说不算是新闻的事实能够在非事件性新闻中被当作素材使用,就是说独特的视角,赋予了这些素材以新闻价值。1995年12月3日,潍坊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我的一篇通讯《良师益友孔繁森》。稿子反映的新闻事实全都是一年前的“旧”闻,当时对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舆论媒体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期。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如何在报业之间以及新旧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拥有更多的受众、抢占更多的市场,关键是看记者的业务素质。不同的人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的深度是不同的,归根到底就是采写新闻的记者挖掘素材能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凡给报社投稿者,无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早日见诸报端或都能够发表,但这是很难做到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不断提高见报率呢?现在企业界有一句行话,叫做以销定产。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投稿,也就是说,通讯员在投稿之前,除了在稿件质量上狠下些功夫外,还要对各家报纸进行分析研究,看其设些什么栏目,喜欢哪方面内容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10.
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表现和挖掘新闻事实时的侧重点和着眼点,构成事物的各个侧面和各个因素,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新闻的角度包括选题角度、取材角度以及写作角度。同一新闻事件或人物,由于选题角度的不同,可以从不同方面予以报道。而取材角度的不同是指同一新闻主题,能够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的组合予以报道。写作角度也是新闻角度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样的主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编辑的“再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  张静 《记者摇篮》2004,(12):23-23
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都要面对从不同渠道涌来的大量不同的稿件。这些稿件对于记者来说,基本上都是成稿,是已经完成的作品。但是,对于编辑而言,它们只是编辑合成新闻节目的一些素材。编辑的“成品”应是一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编辑意图和宣传思想的新闻组合。这就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要按照当前的宣传中心工作。按照新闻的价值进行组合和编排。这就是编辑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2.
一篇新闻作品的形成,总要通过对一定的主题的选取、相应的素材的运用、一定的结构布局来加以表达。然而,对一件新闻事件应该选取怎样的主题、选用哪些材料、采用何种结构,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新闻的表现角度这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中,后期编辑尤其重要,同样的新闻事件、同样的新闻素材,经过不同媒体编辑人员的"二次创作",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编辑及再创作工作的必要性,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现有的新闻制作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人们每天面临着海量信息,同样一个新闻事件,不同媒体在报道时所持有的立场、选取的角度、侧重的内容都不尽相同,这就让受众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比较。要想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让自己的报道能够引起更多的共鸣,报道中对新闻落点的选取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不同的落点传递和表达出不同的观点,这些  相似文献   

15.
新闻必须真实,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在道理上,这是大家都肯定和遵守的原则。但是,在有些具体问题上,认识恐怕还不尽一致。例如这样的问题:新闻作品可以“合理想像”么? 有的同志认为,新闻是概括、扼要地反映事实的,须是严格地遵循事实的本来面貌;通讯要求细致、生动地反映事件的始末经过,而记者又往往不是事件的直接目暗者和参与者,所以通讯常常免不了要加入记者的“合理想像”。过去,也有人认为,这种  相似文献   

16.
深挖出清泉     
常常出现这类情况;同样一个新闻素材由不同的人去采写,效果会截然不同。即使由同一位通讯员先后两次去采写同一事件,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主要在作者对事件挖掘是否深刻细致上。户县涝店乡里贤村有个文化室,创建8年来,接待群众6万人次。文化室里有电视机、橡棋、台球等,还有报刊杂志30余种,为活跃本村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意识到,目前党中央正倡导在全国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这无疑是一条绝好的新闻线索。便打算前去采访。不料,妻弟得知他日日要去的文化室里有新闻,马上来了热情,要求把这个素材让给他。不久,妻弟采写的稿件被《陕西农民报》以简讯的形式刊出。我读了稿件甚觉可惜,那么好的素材怎么才用了一句话呢?于是我又先后三次去文化室,亲临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新闻写作能力,这是作为记者必须研究的课题。新闻写作要循着事物发展规律所提供的信息,揭示主题;新闻要写得生动、鲜活、精彩,需要从新闻素材、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下工夫,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记者新闻写作的能力。一、新闻素材角度选择和主题的确定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的形成,总要通过对一定的素材选取、主题的确定以及结构布局来加以表达。素材选择角度是指记者对同一新闻主题选取不同的材料予以报道,以达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新闻培训班上,我向听课的记者、通讯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新闻采写中,处于第一位的是什么?有人回答是写作.其理由是:同样的新闻源,同样的新闻素材,有人能写出新闻佳作来,有人则不能,可见写作是第一位的.我的回答是:积我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的经历体验,结合我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研究分析,我个人认为,在新闻采写中,发现一则新闻比写作这一新闻更重要.怎样去发现新闻呢?从笔者对"中国新闻奖"作品的研究发现,可以从下述12个方面去寻找新闻.  相似文献   

19.
徐迅 《新闻三昧》2003,(1):50-51
同样的新闻素材,一百名记者可以写出一百种报道,而不同的编辑也会做出大相径庭的处理。但是,不论怎样运用技巧,妙笔生花,任何新闻作品都应当有一个大致的规格。五个“W”可算是一种规格,但  相似文献   

20.
对于初入新闻门槛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获奖作品除了标题究竟好在哪里;而自已辛辛苦苦采访了新闻素材,却无从下手,勉强写出稿子也羞于见人。应该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初学者,对于何为“新闻眼”和如何拎出“新闻眼”,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或把握不准,恐怕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状况。何为“新闻眼”我这里所说的“新闻眼”,指的是一则新闻的主题、红线、灵魂、它是整个报道思路和整篇新闻文脉交织的枢纽,是新闻作品中的精气神和最为光彩照人的闪光点。有没有“新闻眼”,“新闻眼”显不显著,抢不抢眼,将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作品的深浅高低和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