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人的精神存在两种不同形式,即理性与非理性。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非理性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方法,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混沌无序的精神现象,它主要包括预测、想象、灵感和直觉,以及欲望、情感、意志、信仰等。理性和非理性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在实践中两者不缺一不可。对于学校管理而言,科学的管理理论可以指导管理实践,对学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校长的个人经验则明显地显示出优势,这些经验中包含了预测、直觉、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成分,可以起到理性因…  相似文献   

2.
创新精神指对人的创新活动有发动、激励和调控作用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人格特征等。创新精神要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条件外,还有赖于学校及其教师的创造性教育和教学。  相似文献   

3.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包括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以及情感、意志等一条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科技意识,是人们关于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活动的认识和情感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但意识又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为此,我们从对学员进行以下科技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郭进 《黄冈师专学报》1997,17(1):98-99,105
马克思说:“动物是和它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生命活动之间的差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因此,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简单地说即是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由个人的全部生活所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自我的认识;二是对自我的情感体验;三是对自我的意向。  相似文献   

5.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它们两者之间的争论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情感、欲望、意志等)对人来说谁更重要。它们发生冲突的症结在于各执一端,没有强调理性和非理性作为人的精神固有属性和谐共存的一面,而是把理性与非理性作为生命内在的对立。  相似文献   

6.
应知、情、意全面培养--论我国当代教育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精神世界认知、情感、意志三部分构成,且三相联系,相互影响。长期以来,教育界存在的片面重视智力教育,轻视情感、意志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认知能力培养的现象,正是我国教育的缺失。本重点阐述了情感、意志教育对智力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应对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几方面进行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7.
人是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愿望和能力的,人从自我实现中获得一种精神的享受。人是理性的存在物,具有指导、调节、控制认识、情感、意志行动的巨大功能。人的自我实现活动是追求人的价值的活动。教育学生的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引导学生从追求社会价值中去实现自我价值。人的自我意识在道德内化中起抉择性作用。只有通过自我意识的活动对道德的价值、需要进行一番分析、抉择,并与自我思想、情感、愿望相结合,社会道德才能变成自我的道德需要和信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宗教和西方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宗教以人为中心,强调依靠人自身的努力得到解脱;基督教以神为中心,强调神对人的拯救,把人的活动视为神的意志的体现,以荣耀神为人生的使命。第二,在对人生的关注上,中国宗教追求现世苦难的解脱和现世幸福的获得,注重实际;基督教追求彼岸的幸福,强调对于现世苦难的忍受、顺从。第三,中国宗教具有一种宽容精神;基督教则具有强烈的独断性、排他性  相似文献   

9.
人是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愿望和能力的,人从自我实现中获提一种精神的享受,人是理性的存在物,具有指导,调节,控制认识,情感,意志行动的巨大功能,人的自我实现活动是追求人的价值的活动,教育学生的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引导学生从追求社会中去实现自我价值,人的自我意识在道德内化中起择性作用,只有通过自意识的活动对道德的价值,需要进行一释分析,抉择,并与自我思想,情感,愿望相结合,社会道德才能变成自我的道德需要和信念。  相似文献   

10.
自从亚里斯多德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开始,人类就逐渐把自己的认识活动奉为至高无上。近代工业革命中科技的巨大威力,更使人们陶醉于自己的“理性”力量,发展人类的认识能力似乎成了人类最终目的,陶冶情操,锤练意志被有意无意地弃之不顾。可是没想到,伴随迅速发展的物质文明,精神颓废道德沦丧却成了损害人类健康的社会顽症。人类若要真正地实观健康、全面,充分而自由地发展,那么,理顺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之间在发展上的关系则是必要的前提之一。认识、情感(情绪)、意志是心理活动的三大基本机能,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三者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理性是否得到健康的发展,一个人的内在潜能是否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本文试从情绪体验对认识发展的巨大作用上入  相似文献   

11.
人精神是人的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心理、修养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属性的综合体现,是通过感受、体验乃至直觉、顿悟等因素作用而产生的人的精神化产物,不仅对人的学习与工作具有动力、定向、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作为基础教育,首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以树人、育人为宗旨,全面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人类从粗野的猿类进化成万物之灵,从饮血茹毛的暴虐变成人性化的仁爱,从刀耕火种的贫瘠落后变成现代的文明发达,其重要标志和力量的源泉就是有理性。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人从动物而来但高明于动物,就在于人拥抱理性不分离,唱响理性赞歌,高扬理性大旗,追随理性,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13.
情绪智力是指人认知和调控自我及他人的情感,把握自己心理平衡,形成自我激励、动机与兴趣相结合的内在动力机制;形成坚强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具体包括:第一,认知和控制自己及他人的情感。第二,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心理动力。第三,坚强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第四,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其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是数学教育(教学)的手段,又是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喜欢数学,在有情感地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时,以境生情,以情生情,以情施教。数学教育需要以情感伴随理性我国的教育目标经历了从学生掌握知识为主到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再到现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阶段。相应在课程上表现为工具理性到实践理性再到解放理性。但无论是全面发展还是自…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所特有的 ,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出发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教师授课和学生认知的过程 ,而且是一个情感和意志的交流过程。人们惊奇地发现 :知识传递的渠道日益拓宽 ,但情感联络的大门渐渐关闭。我们要知道 ,思政课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富有理性的知识 ,而且要给学生一个健康的富有情感的精神世界。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正如列宁所说 :“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选择作用。人们愿意接受情投意合的理论、意…  相似文献   

16.
王艺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111-111,120
所谓情意“共振”,是指师生之间情意的共鸣。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同学关系。教师要懂得学生是感情丰富的活生生的人,要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一切教学措施对学生情感、意志、性格所造成的影响;二是力求认知活动与情感等活动的最佳结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人的任何活动一样,既有智力因素的参与,又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意志等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本文尝试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人的精神存在两种不同形式,即理性与非理性.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非理性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方法,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混沌无序的精神现象,它主要包括预测、想象、灵感和直觉,以及欲望、情感、意志、信仰等.理性和非理性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在实践中两者不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鲁迅早期的文学活动系统包括四个环环相扣的因素:立作家,立文学,立读者,立“人国”;“立人”思想是其核心。文学活动的时间发展因素和空间结构因素包蕴其中,主观思维逻辑与客观发展逻辑相互吻合,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其文学批评的深层中心是具备下述特点的人:情感上师心使气、自由放任,意志上坚韧不拔,思想上超越世俗。鲁迅早期的文学活动系统显示出来的科学理性和磅礴激情、大气包举和灵悟气息,至今仍闪烁着熠熠光彩;其中包含着时代预言和个人预言的丰富信息。,鲁迅早期的文学活动系统是其早期及此后的文学批评、文化思想的枢纽。  相似文献   

19.
情感在实践活动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三种作用:情感对实践活动起激发作用、选择作用、调节作用。这些基本作用是内在地交织和渗透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综合发挥作用的,而且这种整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健全的理性的指导。任何情感只有在健全的理性的指导下,才能发挥它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心理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构成,就是知、情和意(意志)。既然如此,那么就应有三种科学来研究它们。知,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意志,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情,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审美教育就是指为了培养人在接受正确理解、评价和创造活动中对美好崇高事物判断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日臻完善。审美教育不仅诉诸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