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周兰英 《成人教育》2009,29(10):11-12
荀子作为儒家的集大成者,十分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他从民为邦本的思想出发,就农政、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农业哲理和民众教育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其农业教育思想。挖掘其价值,对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一直把"改善民生,谋求民众的幸福"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他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达实业、发展现代农业等民生主张。孙中山的民生思想现代启示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利益分配必须坚持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3.
河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目前仍然有大量的民众生活在农村地区。随着河南省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就使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大为减少,农村出现了许多富余的劳动力,这些富余劳动力如果长期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必定对劳动力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将农村这部分由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需要减少的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生产,才能够提升民众的收入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分析河南省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签国内外先进经验,从政府责任、市场机制、民众参与等多个角度出发,创新适合我省农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开发奠定了自然基础。农业开发促进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保障了民众生活,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破坏。当代西部开发过程中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进行农业开发,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开端,中央苏区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改造并利用中国传统社会广泛存在着的约定成俗的民间互助行为、创新并发展马列主义合作理论的结果,是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动员与经济动员策略而在苏区发展起来的。就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与革命战争、经济建设、资源动员的关系而言,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成功地利用了赣南闽西地区乡村既有的民间互助习惯与行为,有效地动员起中央苏区民众投身农业生产与商品流通,充分调动了苏区民众参与革命、支持革命的积极性,有效集约地动员了苏区颇为紧缺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手机逐渐成为我国民众的标配,近年来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农业电商优势,并详细论述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业电商计算机系统设计、农业电商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卢作孚是为我国现代教育史增添了一笔丰富的遗产.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不可多得的经验财富,尤其是表现在民众教育方面.以其丰富的民众教育手段,紧贴生活的民众教育内容和为人民谋福的理念贯穿于他一生的民众教育实践活动中.他本人也在各个阶段的民众教育实践中不断成熟,最终由梦想走向现实,为中国的民众教育而努力终身.  相似文献   

9.
兰卡斯特是英国民众教育的积极践行者和民众教育思想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民众教育实践活动分为英国和美国两个阶段;他倡导并积极推行导生制的动力源于其民众教育的思想;他提出的一些教育建议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如实施强迫教育、清除道德败坏教师、关注女孩教育、为学生建立公费保险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汉江源头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休闲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台湾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借鉴和比较,可充分利用汉江源头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制定出发展汉中休闲农业的可行性方案,促进汉中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6,(7):57-61
以广东梅州市为例,针对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生态农业确实能更好挖掘自然环境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基础设施优化,拓宽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在先进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支撑下,保证农业重视生态生产和环境保护,促成民众生态文明素质的养成与提升,以此证实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全面提升地域农业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将军一生重视水利事业。农业生产、水旱灾害和民生问题,都成了他重视水利问题的因素。他的水利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到水利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国家和民众对水利问题应有的态度、如何解决水利建设中的经费问题和人才问题、水利与林业的关系、水力资源的综合利用、黄河的治理等方面。他在水利建设上作了大量的实践,主要包括机构的设置、人才的培养和利用、系列水利工程的兴建等,为防治水旱灾害和农业生产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底层民众是杨逵小说叙述的重点,以1942年杨逵复出后发表小说为界,他小说中的底层民众形象出现了嬗变,1942年之前是被苦难残噬,被同情与待拯救的无知、无助者,此后则变为被仰赞的勤劳、勇毅者。1942年之前的底层民众形象是杨逵表达人道情感和进行社会批判的工具,折射出他早期作为左翼知识分子的政治精英意识;1942年以后理想化的底层民众形象则是他表达庶民价值认同的载体,体现了他对劳动及劳动者价值的肯定,寄寓他的劳动美学想象。  相似文献   

14.
84岁这个年纪,早应该在家含饴弄孙,而钟南山院士却在嘱咐民众好好待在家里,尽量不要外出的同时,迈着矫健的步伐冲向疫情的一线。他的声音真实.成为非常时期民众最期待的声音:他的表达贴心,与亿万民众心心相通。  相似文献   

15.
谭峭(紫霄真人)能够受到民众崇拜的原因:(1)他关心民众疾苦,获得人民群众拥戴;(2)封建统治阶级敕赐及道教派系的尊崇,为他身后成神提供了条件。谭公信仰随着华侨出国传播到马来西亚,在华侨反抗殖民统治与发展华文教育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目前还在华侨华人中持续。  相似文献   

16.
墨家之学是先秦诸子中最大也是最令人惋惜的“绝学”。墨翟教育思想最大的特点,在于他是一个出身下层的思想家,站在民众的立场为民众争取权益。本文将重点讨论墨翟教育思想中的学前教育内容,希望能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乡土小说家中,黄春明是颇为突出的一位。几十年来,他一直以饱满的人精神关注并反映台湾由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变时期民众的命运和心态。其作品,无论是乡土写实还是都市批判,都以表现真善美为旨归。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陆坛而言,他的作品具有权可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初以前,即他正式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思想发展轨迹究竟如何,可以从其早年的生活经历、求学生涯、社会活动中作一番探究。毛泽东早年的思想,主要包括三条线索,即中西合璧、取精用弘的治学观,相信民众、依靠民众的民众观以及立足现实、实事求是的国情观。这些思想观念,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创新,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卢作孚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初,平民教育思潮兴起,怀着教育救国梦,卢作孚召集成都各界精英,创建了成都通俗教育馆,面向民众开放,以此为基地开展各类民众教育活动,推动了巴蜀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并以此为背景,对他以后实施民生公司职工教育及以重庆北碚为中心的农村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劳伦丘·索伊图(Laurentiu Soitu)博士,罗马尼亚人。他是推动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发展,特别是罗马尼亚戏剧性变革时期成人教育的卓越领导人。为了满足罗马尼亚广大民众的需要,他创设了大学和社区成人教育项目,并以此推动成人教育在罗马尼亚作为一门学术性学科和实践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