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依族的藤甲舞起源于三国时期藤甲兵的防身装备,距今有两千年之久。藤甲舞表演形式独特,舞蹈与历史、生活相结合,是最具民族性的舞蹈之一,因其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被誉为舞蹈世界中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史丽欣  孙壮 《兰台世界》2014,(12):61-62
菩萨蛮队舞是唐代艺人李可及所创作的经典队舞,他借鉴天竺舞蹈文化、音乐文化,融合中原本土舞蹈音乐进行了创新,成功编制出一曲风靡唐朝的经典队舞,不仅深受皇帝喜爱,也对后世舞蹈和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菩萨蛮队舞是唐代艺人李可及所创作的经典队舞,他借鉴天竺舞蹈文化、音乐文化,融合中原本土舞蹈音乐进行了创新,成功编制出一曲风靡唐朝的经典队舞,不仅深受皇帝喜爱,也对后世舞蹈和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代舞蹈中,水袖舞以舞姿婉转、飘逸的审美特征和服饰特点见长,本文从水袖舞中袖子的形制和表演技法上来探讨舞蹈服饰文化对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佳宁 《文化遗产》2023,(1):91-98+2-3
四川省泸县石桥镇新屋嘴村二号墓出土有两件石刻,一为奏乐图,一为舞蹈图,二者虽分刻不同砖石,但实为一组,它们共同构成了宋代《采莲》队舞的表演场景。这件《采莲》石刻的披露对舞蹈史研究颇具价值,作为反映宋代《采莲》队舞的首件文物,它改善了当前队舞研究史料数量稀少、来源单一等问题;并且反映了《采莲》队舞的演出实况,借此可知演员装扮、舞台布置、砌末使用、乐队组成等诸多内容;再者,这组石刻说明,《采莲》队舞至晚在南宋就走出宫廷,流行于民间社会,它是两宋时期宫廷和民间表演艺术传播互动的一个真实写照;而队舞的民间化势必会导致它的演出规模和体量缩小,表演规制不再像宫廷时那般严格,队舞进入杂剧的最大障碍不复存在,它由此具备了与杂剧融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对中国舞蹈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笔者根据唐代舞蹈健舞与软舞的分类,分别探讨了她在健舞与软舞方面的修养与表演技能,同时也分析了她对舞蹈创作的成就,与对舞蹈人才培养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从唐代乐舞和汉代歌舞两者的演变过程进行浅析,以唐代乐舞和汉代歌舞极具代表性的舞蹈作品作为典型,对其表演的内容、手法、要求等方面进行探寻。  相似文献   

8.
定茜 《兰台世界》2013,(11):104-105
本文将从唐代乐舞和汉代歌舞两者的演变过程进行浅析,以唐代乐舞和汉代歌舞极具代表性的舞蹈作品作为典型,对其表演的内容、手法、要求等方面进行探寻.  相似文献   

9.
卓妮妮 《传媒》2015,(1):47-48
2007年,湖南卫视推出舞蹈类电视节目《舞动奇迹》,节目引进英国BBC电视台《Strictly Come Dancing》的模式,又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进和发展,《舞动奇迹》是以明星搭伴为主的现场演出,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奇舞飞扬》是湖南卫视2013年推出的舞蹈类电视节目 《奇舞飞扬》表现出了与《舞动奇迹》明显的不同,这档节目中无沦选手的年龄大小,也无沦是个人还是团体,只要是热爱舞蹈都可以参与进来.并且,在《奇舞飞扬》中已经没有了舞种的限制,它更加注重对“奇舞”的挖掘,注重舞蹈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草根”舞蹈形式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比较这两档节目的异同,可以看出舞蹈类节目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傩舞,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化现象,是民俗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万载傩舞起源较早,流传较广,是江西省傩舞原始生态保留完整、较具独特性和代表性的一种地方傩。它有两个传统流派,即开口傩与闭口傩。而发展至今,也有学者划分出了新的流派。把当代文化馆世人表演的傩舞称作新傩。在过去巳有的文献材料当中,甚多专家者对万载傩舞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开口傩的音乐特征、社会文化价值、传承与发展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特别是最后,笔者就万载开口傩当代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上提出了深刻地认识与思考,并给出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舞蹈教学实践--评《新媒体舞蹈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晶 《传媒》2016,(14):95-96
在现代社会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众多领域都得到了普及和应用。对于舞蹈艺术来说,在其进化过程融入新媒体将会产生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新媒体技术下的激光舞、全息剧场舞、荧光舞等层出不穷,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新媒体舞蹈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相对于传统舞蹈来说其拥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在创作、表现、效果等方面与传统舞蹈存在显著的区别。新媒体技术在舞蹈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舞蹈教学来说,新媒体技术也是推动其进步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跳蚤舞是舟山海岛地区迎神庙会、赛会、喜庆丰收时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该舞蹈约产生于清乾隆年间,最早流行于浙江舟山定海、沈家门一带,形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其舞姿酷似跳蚤,故而得名。一一、、跳跳蚤蚤舞舞的的历历史史渊渊源源济公的罗汉艺术形象,在佛像雕塑、小说戏曲,影视作品等艺术创作中屡见不鲜,但融入浙东海洋文艺,形成独具特色的跳蚤舞,却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
查玛舞是一种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传统蒙古宗教舞蹈,它和藏传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这种由寺庙喇嘛来表演的宗教舞仪之所以能够在蒙古草原上悠久流传并保留至今,有其深刻的宗教、文化和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4.
罗伟明  陈美玉 《大观周刊》2012,(50):27-27,39
烟盒舞是彝族民间艺术中最具特色、发展水平也较高的一种舞蹈,也是中国民族舞苑中的一枝奇葩。彝族烟盒舞的起源依赖于民间多彩的历史传说,而作为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存在。它吸收、消化、融合许多历史传说而形成,反映了历史时期滇人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永昌县档案馆联合县电视台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策划,在县档案馆开机拍摄《永昌节子舞》专题片,预计12月底前拍摄制作完成。《永昌节子舞》以馆藏档案史料和舞蹈表演拍摄为主,配以解说,真实反映永昌县新城子镇赵定庄村节子舞的保护和开发。永昌因其地理位置处于河西走廊最窄处的蜂腰地带,历史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乃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多事之地。由于战争之故,民众中历来就有习武的风气。赵定庄的节子舞最初与战争有关,而节子正是由兵器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双红袖舞纷纷,软似花鼓乱似云,自是擎身无妙手,肩头掌上有何分。"这是清朝初期,著名剧作家孔尚任在观看花鼓灯表演后,写下的《舞者词》中的一段,形象地描绘了花鼓灯优美的舞姿和精妙轻捷的技巧。安徽花鼓灯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的舞蹈动作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  相似文献   

17.
西汉时期崇尚古典乐舞、楚舞,同时民间乐舞也逐渐盛行,在表演形式及内容上很有特色。赵飞燕是当时著名的舞蹈家,同时也是汉成帝的皇后,在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绘制出了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昂毛措 《大观周刊》2011,(10):158-158
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不仅娱乐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当前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还起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畅 《兰台世界》2014,(5):73-74
西汉时期崇尚古典乐舞、楚舞,同时民间乐舞也逐渐盛行,在表演形式及内容上很有特色。赵飞燕是'-5时著名的舞蹈家,同时也是汉成帝的皇后,在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绘制出了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郭珊 《大观周刊》2012,(28):33-33,19
黄平县谷陇镇苗族的芦笙舞大多在节日中进行,多以芦笙、芒筒、铜鼓伴奏,集体进行的多,个人表演的少。芦笙舞根据其舞蹈形态大体可分为对芦笙舞、大芦笙排舞、芦笙芒筒舞三大类。普遍流行于苗族地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的“芦笙舞”在形式上大体相同或相似,但在曲调和舞步动作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谷陇芦笙舞曲一般由引子、主部、结尾三部分组成。引子是舞曲的准备乐段包括一块一慢两部分,两部分间以自由延长的“抖音”为分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