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幼儿口语训练的关键在于要让他们敢讲、爱讲。敢讲就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讲。我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讲的机会。如开六一庆祝会,孩子们都爱上台去表演节目,凡是愿上台去唱歌或跳舞的孩子,我都要他们在表演前为大家讲几句话。根据幼儿语言水平的不同,我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基础好一些的幼儿要求他们在表演前介绍表演节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和要求 1.让幼儿看看、演演、讲讲,学习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一句话或一件事。 2.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话和表演的习惯,激发他们讲话和表演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正>对幼儿进行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相关教育案例,对中班幼儿倾听能力和幼儿教师倾听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反思与建议。案例一:为了锻炼班级幼儿的胆量,使其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我,我经常组织幼儿开展"才艺秀"的表演节目,孩子根据自己在家园学到的新本领,如讲故事、跳舞、讲笑话、念儿歌等内容在集体面前表  相似文献   

4.
怎样培养幼儿在集体中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在幼儿刚入园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三岁幼儿刚刚来到幼儿园,对一切都感到佰生又新奇。他们胆小羞怯,要幼儿在老师及同伴的注视下,站起来说话是有困难的。但只要老师启发得当,方式灵活,态度亲切,幼儿良好习惯是能够培养的。我们是以点名时要幼儿学答“到”为突破口的。“到”只有一个字,容易发音,孩子能脱口而出,难点是要他在大家面前站起来  相似文献   

5.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每天都在实施着各种教育行为,努力地为幼儿提供自认为最好的教育。但当你正将精心预设的活动方案付诸实施时,突然有幼儿对你的活动方案说“不”,你是跟随方案还是跟随幼儿?是顺从幼儿的要求还是置之不理?老师,我不想集体活动中,大家正在专心致志地探索颜色的变化,南南突然叫起来:“老师,我不想调颜色了,我想用调出来的颜色画画。”接着就有好几位幼儿响应。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我班开展了值日生活动。即由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配合老师将一天的工作搞好。孩子们都喜欢这项活动,谁也不轻易放弃轮到的值日,这一活动开展以来,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孩子们能够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向孩子们提出要求:值日生要帮助教师拿教具,为小朋友分饭,协助老师打扫卫生。孩子们都很乐于做这些工作。时间长了,我发现无论是否当值日生,孩子们都能主动  相似文献   

7.
本期问题:怎样表扬、鼓励幼儿才有效?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作出积极、及时、正面的回应。当一个幼儿任务完成得好或行为表现良好时,我就通过一定的方式,在集体前面表扬这个幼儿。这很有用。因为小朋友们都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有的时候他们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会特意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最近,我发现以前表扬的方式如“磊磊真听话,小朋友都应该向磊磊学习”,“小明真聪明”,“亮亮真棒”等越来越没有效果了--被表扬的幼儿似乎没有反应,有时反而会听到其他幼儿暗地里说:“哼!他还不如我呢。”现在连奖励都没有力量了。比如,我每天都给幼儿贴小苹果贴纸,偶尔不贴的话反而会引起他们的误会。有一次家长来接孩子时发现她没得到小苹果,便问他:“今天是不是没听老师的话呀?”直到该幼儿解释说今天老师没发小苹果贴纸后,家长才放心。对此我突然感到,表扬、奖励变成了幼儿正常表现的标志,而不是良好表现的赞赏或奖赏!我该怎么办?难道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的做法有问题吗?  相似文献   

8.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许多园所的老师都忙着排练文艺节目,以往总是少数能力强的幼儿有幸参加节日文艺节目演出,而大多数孩子却没有直接感受节日快乐的机会,对此,家长也意见纷纷。那么幼儿文艺节目怎样才能“面向全体”呢?在园领导的帮助下,我尝试着把大班的复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编成了童话剧,配上简短的音乐,让能力强的幼儿扮演主要角色,如鸭妈妈、金鱼妈妈等,能力弱的幼儿当配角,还启发孩子自己编动作。这样,就连平日不爱讲话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要求担任角色。“六一”节,我们全班幼儿都参加了表演。事后,他们都高兴地对自己的父母说:  相似文献   

9.
看了贵刊一九九二年第一期刊登的苏州市几所幼儿园的活动设计,深有感触。这几篇活动设计都是针对班上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同科目,同课题,不同要求的教学方法,使全班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提高,从而避免了教学中那种只注重能力较强的幼儿,忽视能力较差幼儿的倾向。以往我看到的试验课中往往只看到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在,‘表演’,而能力弱的幼儿只是在被动地跟随,老师无暇顾及这些孩子。在这几篇活动设计中,我们首先看到施教者对班上幼儿的能力差异了如指掌,然后再根据他们之间的差异设计出符合各层次  相似文献   

10.
体操表演     
玩平衡木时,我改变了以前让幼儿鱼贯走走的方法,而是要求幼儿自己设计动作,在平衡木上进行“体操表演”。幼儿对这一形式很感兴趣,他们一个个表演得挺认真。有的模仿体操运动员的舞姿,有的把老师教的舞蹈动作创造性地加以发挥,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的诗歌教学,方法是很多的。除了传统的一些教法外,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以下两种方法,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其一,当幼儿对诗歌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一提头就知道后面说什么的程度时,给诗歌配上相应的动作,然后由老师和幼儿轮换进行朗诵和表演:即由幼儿朗诵诗歌,老师作动作表演;老师朗诵,幼儿表演动作。这样,老师参加幼儿的学习活动,幼儿感到更加亲切、有趣,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诗歌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幼儿的嗓子得以休息。这种方法主要可用于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里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中老人都很宠爱他们。在家吃饭靠喂、穿衣靠帮,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因此,我们应该运用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劳动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一、注意培养幼儿爱集体劳动的情感 我们利用每一次教育的机会,表扬那些主动为同伴、为集体服务的小朋友,并将发生在班级的好人好事编成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不让幼儿被动地服从老师的指派为集体做事,而是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幼儿体验自己为集体做事给班级带来的变化、给同伴带来的快乐;体验做好事后,同伴和老师对自己的感激之情。使幼儿感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理应为同伴和集体服务。使“要幼儿做事”这一外在的指令和压力,变成幼儿“我要做事”的内部动力,增强劳动观念。  相似文献   

13.
班上的实习老师走了。 第二天早晨,当我走进教室时。许多幼儿问:“胡老师,刘老师、戴老师怎么没来呀?”当他们得知两位老师已经返校不能再回来教他们时,许多孩子都发出了深深的叹息声,露出很失望的神情。我便把两位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留言念给他们听。想不到许多幼儿听后都哭了,连几个平时受到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在我园召开的一次家长会上,有几位家长尖锐地向我们指出:他们每次看到的活动似乎都很完美,幼儿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动手操作都十分顺当,老师得心应手,幼儿对答如流。可是,再细一想,还不老是那几个聪明的孩子在表演?这样的活动我们以后不想参与了。我们听后惭愧不已,事后,我园全体老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我是谁”     
要刚入托不久的弦子(2~3岁)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改变了以往直接要求幼儿讲名字的方法,面是一开始问小朋友:“我是谁?”他们一起说:“蔡老师。”我又问:“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大家都摇摇头。我说:“我的名字叫蔡孙俊。”小朋友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接着我问:“那你们是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都很愿意,一个跟着一个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我又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再让幼儿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我就这样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常识教育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音乐韵律活动“苹果丰收”,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愉快地做着各种“苹果”的动作。有的与同伴手拉手,有的变换着方向,孩子们都很投入。集体表演后,我像以往一样请部分幼儿到集体面前来表演,其余的幼儿坐着欣赏。在舞蹈过程中,浦未来的一个动作给我一个启示,她是坐着欣赏的,在悦乐小朋友跳到果园果子时,她伸出了小手轻轻地喊:“来,我的果子!”是啊!何不请其余的孩子来做果树呢?这样游戏就更有趣了。表演结束后,我立刻请浦未来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孩子们高兴极了。“我们把椅子围成一个果园,留个门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7.
表演游戏是儿童根据故事的内容,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动作和语言进行表演的游戏。近年来,我在小班开展了表演游戏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表演游戏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满足孩子好模仿的心理,孩子能以主动积极的态度表演。我班胡炘小朋友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入园后,一直不愿主动向老师问好,上课从不发言。但在一次表演“拔萝卜”故事时,小胡炘被游戏所吸引,要求扮演小花猫,表演时态度大方,动作认真。这次表演,对胡炘小朋友来说,是个突破,在老师和同伴的不断鼓励下,他提高了自信心,以后能大胆地参加集体活动,性格也逐渐活泼开朗了。游戏时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有感情地复述角色的对话,并辅以动作,十分认真。在一次表演“熊猫的客人”时,我让小朋友自己动手布置熊猫的家,  相似文献   

18.
娃娃学电脑     
上学期,我园添置了娃娃电脑。幼儿对电脑充满了好奇心,当老师操作电脑进行表演时,他们高兴得拍着小手说:老师的本领真大。我说:“老师也是刚学会的,只要你们用心学,也能学会。”接着又介绍了电脑的用途,使幼儿有学习电脑的兴趣。学电脑,首先要学会26个英文字母,开始幼儿较感兴趣,但学多了就要厌烦。于是我们就用形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关注周围的教师。有的幼儿会自豪地告诉小伙伴:“我认识某某班的老师哦!”“某某班的某某是我的好朋友!”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和体现。大班幼儿再过几个月就要上小学了,将面对新集体、新同伴、新老师。  相似文献   

20.
纪律和快乐能成为朋友吗?有的老师说:"小朋友守纪律,我就快乐."有的小朋友说:"老师一讲到纪律,我就不快乐."长期以来,各种各样的常规要求、活动纪律,都是老师凭着"专业知识和经验教训"提出的,幼儿对"指挥员"提出的各种指令都一知半解,很不情愿地接受,同时幼儿的天性——以自我为中心、自制力弱等问题,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违反纪律要求.面对着安全责任,每个老师都知道常规和纪律的重要性.教育提倡一切从幼儿出发,让幼儿自主活动,教师要做幼儿的追随者,但是幼儿的常规又不得不遵守,这两者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