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与时代特征.齐白石擅长花鸟,山水,人物,称的上是一位全能画家,在他洋洋大观的作品中,花鸟虫鱼数量多,面目多,精品多,成就最高,也最有代表意义.齐白石的画中表现出天真、童心、自然、真切,而他的人越老越有童心,天真和童心足以去除浊气和俗气,乃是他绘画不同凡俗的主要因素.白石老人的绘画洋溢着爱的温馨.他的作品有儿童般的想象.什么是纯真?童真稚趣是一个极端."老小孩的那种"纯"不是单纯的"纯",而是经过了人生陶冶之后又"回归"的"纯",是一种复杂的"纯",其作品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他对人生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许谋清 《高中生》2009,(13):68-68
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他俩各画各的,各自成了大师。按李可染的说法是,如果齐白石只活到60岁,那么世人将不会知道齐白石。60岁以前的齐白石,可大不同于我们熟知的齐白石,刚踏入京门,画风冷僻,知音无几,生涯落寞。有人劝他出新意,于是他开始了"衰年变法"。  相似文献   

3.
齐白石,现代中国画大师,1956年国际和平奖获得者.他五十多岁定居北京,97岁去世.在此间的几十年中,他同荣宝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发生过许多趣事. 管鲍之义 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情深义重,故称"管鲍之义".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叔牙也."齐白石与荣宝斋,也是情深义重的知己.  相似文献   

4.
倘若说,文学是一种寂寞者的事业;那么,从事散文创作的人,更注定了一辈子不能摆脱寂寞的命运:他很难象小说或其他体裁的作者那样,靠一两篇作品就可以一举成名;他的面前,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和喝采,更没有跻身于全国大奖的殊荣.——的确,与它"走红"的"左邻右居"小说相比,散文是太冷落寂寞,太不引人注目了.于是乎,面对这冷  相似文献   

5.
大学理念一直是古今中外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不懈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大学和大学理念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地诠释,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看法。德国"现代大学之父"威廉.冯.洪堡提出了教养、科学、自由、寂寞的大学理念,特别是他独树一帜地阐释了寂寞与自由是大学全部外在组织的依据,对欧美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证了大学守持寂寞、享受自由的重要性,同时也阐述了大学超越"象牙塔",走出理想国,保持无限生机与活力的必要性。既要坚守"大学的寂寞",又要走出"寂寞的大学",大学要实现"坚守寂寞"与"超越寂寞"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35-137
陶渊明远离了当时舆论与风尚的激流与漩涡,而过起一种"闲居"或"隐居"生活,所以"闲"是他生活的常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有常闲"。"闲"自然指生存时间的"闲暇",更多是指生活心态意义上的"悠闲"。虽然他很"悠闲",但是也时时流露出"闲居寡欢"的几分"寂寞"。但是陶渊明的"寂寞"是一种"风流",反过来也可以说,陶渊明的"风流"是一种"寂寞"。也可以说"寂寞"是"风流"的土壤,而"风流"是"寂寞"的花朵。陶渊明"寂寞"与"风流"的内核是"逍遥自闲",而"逍遥自闲"是一种"傲然自足"的诗意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7.
处世留缝隙     
1920年,齐白石应邀参加一个活动,因为穿着土气,加之不善言辞,导致无人理睬.这让齐白石很尴尬,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恰在此时,梅兰芳走了进来. 那时,梅兰芳已是京剧名家,衣着光鲜,捧他的客人极多.梅兰芳在众多宾客里发现了齐白石.此前,他们只是相识,并无深交.但梅兰芳还是很恭敬地走过去,与齐白石寒暄.此举让在座宾客很惊讶,纷纷打听梅兰芳主动招呼的客人是谁.当得知眼前那位衣着土气之人是画家齐白石时,宾客们也过来寒暄,这才打破僵局,让齐白石摆脱尴尬.  相似文献   

8.
正在《齐白石年谱》序中,胡适提到了齐白石曾经嘱托自己给他作传记的事。那是1946年秋的一天,齐白石亲自带着一包材料到他家里,让他作为写传记的参考。齐白石生于1863年,胡适生于1891年,两人差了整整28岁。1946年,齐白石已经83岁了。他在诗书画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标题"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会想到一个关于影子的成语吗? 生:形影不离 (师板书"形影不离".) 师:我很开心你们的回答,说明你们都不是孤独的人,都有伙伴,也都有阳光的心态.老师好像有些悲观,我想到的是"形影相吊".(师板书"形影相吊".)不过老师也是有依据的,课文中说盲孩子是寂寞的.你们看看老师的依据在第几小节? 生:第六小节. (学生读"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师在"形影相吊"的下面板书"寂寞".)  相似文献   

10.
"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独倾瞻徐君……最怜一口反万众,使我衰颜满汗淋."这是齐白石写赠徐悲鸿的诗,表达了他对徐有恩于已"识拔于困厄之中"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守自己的诺     
齐白石之所以是齐白石,可能是他对自己守诺。  相似文献   

12.
曹政 《中小学电教》2008,(12):123-123
<正>回顾中国近现代书画史,无论从哪个角度,齐白石的名字都令我们驻足长思,他出身农民,起于木匠,却攀至中国书画艺术的最高峰,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国家授予其"人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艺术大师。齐白石,186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杏子谓村,早年取名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有幸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送别组诗"的教学,感受到了孙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情智教育"的无穷魅力.他的课如行云流水的草书,看似自由泼洒,实则章法严密,法全在"无法"之中.国画大师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只有透过"形"的表层把握"神"的内核,才能进入"学"的境界.下面试对他的古诗教学艺术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齐白石的一生可谓傲骨独立,耻与流俗。大器晚成的齐白石一生经历的坎坷很多,学画治印曾屡遭闭门羹。34岁那年,齐白石去老师胡沁园家中做客,席间知晓老师家中有一门客丁拔治印独具匠心,颇为巧妙,便请丁拔赐予石印。岂料,颇为自负的丁拔并不给他一点颜面,见齐白石素朴衣衫,寒微低贱,便婉言谢绝。受此冷落的齐白石并不懊恼,而是下决心躬身亲为,他不信凭借自己的刻苦与执着而制不成一方小小的印石。回到家中,他挑上担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如果你学过《齐白石的画》、《争画》、《齐白石与李苦禅》等课文,相信你一定知道齐白石,他可是我国杰出的中国画艺术大师,20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更多地了解他吧!  相似文献   

16.
红影 《新读写》2008,(4):59-59
齐白石原名纯芝,由于家住白石铺附近,老师给他取了别号“白石山人”,后来,人们就叫他齐白石了。 齐白石13岁跟叔父学木工,14岁学雕花,17岁时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小木匠。一天,他发现了一部《芥子园画谱》,如获至宝,将厚厚的一部书临摹了很多遍。  相似文献   

17.
眼镜叔叔拿着一本大大的画册,在聚精会神地看。"这是谁画的呀?"孩子们问。"这是齐白石画的。你们知道他吗?他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关于他,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于是,眼镜叔叔讲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柳延延 《科技文萃》2005,(10):126-127
20世纪初,一位17岁的在校住读的青年给当时已如日中天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写了一封信,述说自己虽然整天和许多同学在一起,但仍然时时感到寂寞.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里尔克很快就回了信,他在信中说:"亲爱的先生,你要爱你的寂寞."这话听起来,就像是一种恳求,似乎寂寞是一件轻柔、贵重的东西,必须小心翼翼、充满珍视地加以保护.我们今天的人能理解这份珍视吗?  相似文献   

19.
齐白石爷爷是我国的一位大画家,他一生画了许多富有生活情趣的画。小朋友,你知道齐白石爷爷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吗?齐白石爷爷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境贫寒,念不起书,可是他很喜欢读书,画画。  相似文献   

20.
"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若要问起谁将这寂寞的滋味品得最深透、最美好;谁将他的人生赋予满满的清愁,当四月的蔷薇落地,又发出清脆如金的纯音,令倾听者陶醉;谁把他的生命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