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苗士娜 《中国教师》2009,(Z2):277-278
"基因"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教学中,我尝试从设计好"课堂开头"入手,并通过比照试验,得出一个好的开头容易引起学生们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形成对这一知识点的鲜明感知。  相似文献   

2.
3.
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是高中生物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该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这三个规律是分别讲述的,所以学生往往在学习之后,不能很好地把这三个规律相互联系起来而统一于同一生物体的遗传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4.
您好!在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时,我和一些同学听得“一头雾水”,解题时更是“一愁莫展”。现特来信,请您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5.
采用以建构知识体系和落实核心概念为核心,以灵活运用“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解决不同情境下的遗传学问题为主线,进行“遗传规律中的基因定位”专题的复习,以全面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史为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设置问题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分析和推理,在动手动脑的同时突破本节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和分离规律一起构成了二大遗传规律。分离规律是针对一对基因性状的,在正确理解掌握分离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数学中的组合思想把非等位基因控制的不同性状组合到了一块就构成了自由组合规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运用教材中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渗透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去理解自由组合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9.
“基因的分离规律”一节在高中生物遗传学部分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时会遇到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在习题课中对常见的一些典型例题进行了分析,把该节教学中一个个的关键知识点用这些例题串联起来,通过对习题的理解与练习,既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将这些例题分类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考查的能力两个角度分析了"基因敲除"类信息题的类型及解题规律。知识点主要涉及生物工程、遗传规律和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试题的解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P_1(大板黑瓜子白瓤籽瓜)和P2(红瓤西瓜)及其杂交的F_1代、F_2代、F_1代与双亲的回交后代为材料,研究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F_1代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趋向于白瓤籽瓜亲本,F_2代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被明显分为两个群体,呈15:1的分离比例;同样F_1代与红壤西瓜亲本回交后也被分成两个群体,但统计分析结果不符合3:1的分离结果;而F1代与白瓤籽瓜亲本回交后代集中于一个群体中。由此认为两对重叠显性基因决定着低番茄红素含量的解释相对符合本实验结果。再者,在低范围番茄红素含量和高范围番茄红素含量区域可能还存在数对微效基因对番茄红素含量起着修饰的作用,以至于在一定范围内使其呈现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2.
高中(中师)生物遗传内容的知识容量较大,理论性强,教学难度也较大,为使学生掌握,理解遗传的基础知识,教师在遗传信息及其传递,基因和性状的关系,遗传三个基规律的区别与联系及性别决定这几个问题上应予以很好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在细胞中分布位置不同,在细胞分裂时分配规律不同,所以在传种接代时细胞质基因表现出不同于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1)母系遗传: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时,F1总是表现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2)2个亲本杂交,后代的性状都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全日制  相似文献   

14.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子一代,在生长发育、繁殖力、抗逆性和产量等诸方面均优于双亲的现象。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既可见于种间杂种(马与驴的杂种一代——骡,与其双亲相比,其耐力性强,性温驯,适于役用),又可见于品种间的杂种(猪的品种间杂种一代往往比双亲个体大,生活力强)。玉米的杂种一代可增产20%~30%;  相似文献   

15.
张逸柔 《孩子天地》2017,(6):195-196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是高中生物教学重点,同时也是近几年来高考压轴大题的首选。由于遗传学知识储量大、变化花样多,因此具有一定的解答难度。本文将针对高中生物遗传问题解答时使用的三图巧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郭立安 《中学理科》2007,(9):99-100
孟德尔发现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建立在一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以及各对基因互不影响的基础上的.然而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性状的表现是由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基因互作.而这正是对自由组合规律的延伸拓展,在高考题、各种模拟题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以此为契机也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由组合规律适用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郭玲 《中学生物学》2003,19(4):30-33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学习了基础知识或基本规律,并表示已经听明白了或理解了。但一到实际应用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或基本规律去解题时又往往不知从那里下手。其实,试题中涉及的知识,学生不是不了解,只是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将其转化为各项能力。而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如何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所给出的问题,并找到用基础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呢?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通过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实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遗传和变异这一章节既是重点内容,又是难点内容,尤其是遗传规律的计算题。有些计算题采取传统的分析亲子代之间的遗传规律较容易获得正确答案,但有些遗传规律的计算题通过一板一眼的分析亲子代之间基因的传递规律,计算过程繁琐,而且容易出现错误。通过摸索我发现同学们学习完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知识,可以利用基因频率来解决有些复杂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雯茵 《生物学教学》2004,29(11):26-27
生物学概念是对生物的结构、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也是学生进一步探究深层的生物学与规律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知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主要是掌握概念和由概念组成的系统。例如,遗传学上要弄清自由组合规律,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分离规律。要理解分离规律必须弄清一系列概念,如基因、性  相似文献   

20.
<正> 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是解答许多遗传题目的基础,只有正确判断其遗传方式,才能正确推断个体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某种婚配方式下子代中特定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概率。下面,笔者就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规律总结如下:1 伴 X 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1.1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女性患者(X~bX~b)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X~bY),可总结为"母病必传子,女病父必病"。如果没有这个特点,即如果母亲有病却有正常的儿子或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