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些改革前沿的学校,师生直呼姓名似乎成为一种"时尚"。理由是既然我们这个社会追求人人平等,又何必在乎师生直呼姓名呢?老师能叫学生的名字,学生为何就不能直呼教师的名字?他们认为师生直呼姓名不仅体现了对学生  相似文献   

2.
金鑫 《考试周刊》2011,(42):145-145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体育课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不再是怎样对学生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一种师生之间的社会契约。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而使学生朝着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化的效果,师生关系良好时,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前沿的一些学校,师生直呼姓名似乎成为一种"时尚",理由是既然我们这个社会追求人人平等,又何必在乎师生直呼姓名呢?老师能叫学生的名字,学生为何就不能直呼教师的名字?他们认为师生直呼姓名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彰显自由与平等,而且也有利于师生关系融洽,便于沟通和学习。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喜欢教师,就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也就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这是一条具有普遍性的教育现象。教师只有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怎样去配合与协作,师生之间才会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彼此接纳的关系,才会奏响教与学最完美和谐的乐章,因而成功教育的关键在于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  相似文献   

5.
林志强 《中学数学研究》2010,(1):F0002-F0002,1-3
新课标提倡“以生为本”,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但是,不管课标怎样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永远离不开三个方面: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师生的互动.我们的教应该围绕学生的学进行,应该依托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展开,同时也应该处于主导地位.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怎样衡量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是否成功呢?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倡导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感受,关注学生生命……针对这一全新标准,怎样将更新了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具体的行为?如何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怎样做才可以使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教育学生并不一定要摆好架式,一本正经地说教,有时在自觉与不自觉的师生交流过程中,孩子们便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我觉得让学生在平和、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比在严历的训斥中接受教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九月又将迎来一群可爱的孩子,怎样快速记住他们的姓名,使师生很快熟悉呢?我常用的方法是:先熟悉班级名册上幼儿的姓名,并熟记。然后制作各种五颜六色的花(数目为幼儿人数的两  相似文献   

9.
飞不走的信鸽●付智记得我刚踏上教育岗位,就担任了班主任。怎样在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稳固的桥梁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找到了一条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即通过设置“师生信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效果的确不错。“师生信箱”外形似...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本是师生从事数学教学最直接的工具,是联系师生数学教学的纽带,它为数学的教和学提供了具体的内容,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良田沃野,同时,也给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无穷的创造领域。因此,充分发掘、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便成为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刘光银 《宁夏教育》2010,(7):132-132
学生犯错,教师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管理,但在管理教育的过程中易造成师生冲突和对抗,既极大地伤害了学生,也对教师形象造成恶劣影响。怎样避免师生冲突从而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引导学生成长前进的引路人。作为教师应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设置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因此,与学生交朋友,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情谊,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还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让学生喜欢老师呢?  相似文献   

13.
协商课程:促进高效学习的一种课程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时代性课程,协商课程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讨论确定学什么?怎样学?从满足学生主动和高效地学习的需要出发,协商课程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严格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中有爱,严就是爱。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铅山县紫溪中学把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当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师生安定团结,教学秩序井然。 紫溪中学是怎样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世界上如果没有老师会怎样?我满以为他们会说没有老师就没有知识,没有老师就没有科学等,可是孩子们的回答却令我失望:没有老师就没有考试,没有老师就没有作业,没有老师就没有暴力……听到这些回答,我不禁从心底发出一声感叹:孩子,我用什么触动你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三尺讲台给了我太多的教育体验和情感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情感交流的纽带便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师生之间要有和谐的情感共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说到底,是教育者以各种方式使学生接受某种思想,并自觉地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行动.而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这种交流离不开师生间的相互信任,但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了解程度.在不了解学生情况下的无的放矢的教育,无异于对牛弹琴;而一旦我们既看到了学生们是怎样做的,又洞察了学生是怎样想的,我们的教育水平才有可能升华到生动活泼、出神入化的境界.我们进行这次思想调查的目的也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见到教师责任学生的现象。这些责怪,有些不无几分道理,但有些显然是因为不明确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而出现的。为此,本文期望通过浅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地位,找到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携手共赴神圣的教育事业。一、明晰要素关系认清师生地位从学校教育的一般情况看,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可以简化为三个,即教师、学生和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从教师教的过程来看:教师是施教者,是教的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师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是客体。教材是教师认…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看现成教材,听教师讲课,照试卷答题,等教师判分,使教师习惯于离开学生备课、授课。这种教学方式累了老师,苦了学生,效果不佳。而师生角色置换教学模式,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使师生在教学中相互尊重、配合。学生清楚学什么,怎样学;教师知道教什么,怎样教。  相似文献   

20.
邓朴 《云南教育》2005,(11):7-9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孩子的成长,对达到国家教育教学目标至关重要。“阶梯教育”认为:每堂课都应该是优质课。其标准是: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好的教育和发展;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堂上进行着独立的、紧张的、愉快的脑力活动;师生间、生生间互动良好,形成心理相容,即相互肯定的心理倾向,师生双方都“相容快乐”,教育教学目的基本达到,绝大多数学生做到“当堂消化”,课后复习、作业十分轻松。这样的想法,真有点“理想化”,但不少学校达到了,如上海闸北八中,盘锦实验中学魏书生班等。怎样决胜课堂?它们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