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兰华 《现代语文》2014,(10):148-149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是增加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悟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会观察,增加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表达能力。实践证明,学会观察,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学生听、读、看、写知识水平的综合训练。要顺利进行这一复杂的过程,就必须学会一定的方法。尽管小语各单元作文的训练重点不一,但就整体训练而言,主要应该让学生学会以下三种基本方法: (一)学会观察 观察事物,获得生活实感,是作文的先决条件。只有实际接触到了事物,对生活有了亲身感受,才可能用文字真实而富有感情  相似文献   

3.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为了反映生活,要想准确地反映生活,就必须了解生活。了解生活的方法是学会观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呢?  相似文献   

4.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作文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深化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老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不断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为提高作文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指导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长在农村的儿童有机会更广泛地接触自然,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而有些孩子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要想让孩子们的作文能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培养作文兴趣,帮助其“找米下锅”,提高他们的选材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意识地体验生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发现事物的真谛。培养学生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广辟园地,丰富习…  相似文献   

6.
学生升入三年级后 ,就开始进行写作训练。学生每次写作文都感到为难 ,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写作文时总是咬着笔杆无从下笔。即使绞尽脑汁写出了作文 ,老师的批语也是内容不具体 ,言之无物。究其原因 ,是学生的脑海中缺乏可供写作的素材 ,平时没有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要想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苦 ,就必须让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一、观察事物 ,认识生活 ,积累素材首先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前 ,要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 ,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 ,观察仔细、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观察…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统一体,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就必须让学生学会习作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习作的主动权。一、重视选题指导,提高拟题能力选题能力是学生习作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在生活中,凡是实际应用的作文都是先有写作的动机,然后才有作文的内容和题目的,都是不需  相似文献   

8.
1.观察作文。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想写好作文,不但要熟悉生活,而且要学会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基本功。只有让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才能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积累素材,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静物、图片、实物、人物、景物等。如:教学《小手帕》作文课,把准备好的小手帕用放大镜展示出来。课堂上,先引导学生观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作文实际上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代表着他们的语文能力。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本文主要从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墨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让学生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  相似文献   

10.
看图说话是最初步的作文训练。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这就告诉我们,在看图说话的训练中,既要使学生学会看图说话,发展语言,也要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发展思维。 思维一般有动作的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因而,它往往和想象伴随在一起。想象参与思维过程,而思  相似文献   

11.
杨小梅 《考试周刊》2011,(54):71-72
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语文能力。作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本文主要从留心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语文积累素材、课外阅读扩充素材、勤动笔写用好素材四个方面来谈小学生作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懂得勤能补拙,练能生巧,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素材,从而有兴趣去写,有话可写,让写作成为小学生的乐事。  相似文献   

12.
杨秀祖 《甘肃教育》2001,(12):20-20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灵魂,而这真切的感受又来源于对生活中周围事物的观察和体会。生活每天都会给人以新的感受,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事物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并把这些情感体验随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积攒成作文的素材,作文时就不愁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小学语文新大纲中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是:能写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关键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积累。众所周知,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了解,都离不开观察。小学生如能学会观察,并把观察所得积累下来,在作文时…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反映事物三者的统一,即生活、思维、表达三者的统一。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纲要求:“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作文时,要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分析周围的事物。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一、引导学生留心事物,学会观察,及时捕捉作文内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时,备好材料是关键。材料从何而来,《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呢?第一,指导学生观察得法。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很大优势。他们观察事物时,往往被奇特的或色彩鲜艳的部分所吸引,而忽略了其他部分,而且很可能是反映事物本质的部分,这样,就难以反映事物的全貌与特色。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应首先指导…  相似文献   

15.
周瑛 《青海教育》2001,(8):74-75
作文是生活、思维、语言的统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它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可以提高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对学生来说,作文的确是一件难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克服诸多困难,学会作文呢?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6.
观察,是作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性质、状态、事物的发展变化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一、观察要有目的性有明确的目的,是做事情成功的首要条件。没有明确的目的,学生盲目地观察,就会失去其意义之所在。因此,在观察前,教师要告诉学生要观察的事物是什么,要观察哪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作文训练是观察一件自己喜爱的小物件。在写作文前,我拿了一个小狗闹钟让学生观察,并且告诉学生要观察这个小狗闹钟的…  相似文献   

17.
说话教学,是作文最初步的基础训练,也就是教学生学会说话。既要有话可说,又要说得对,说得好。怎样进行说话教学呢?我有几点粗浅的体会。一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我除了在语文课上加强对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基本功训练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指导学生作文要从生活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实际接触到了事物,对生活有了亲身的感受,才有可能用文字真实而富有情感地将它们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9.
潘学廷 《广西教育》2010,(28):57-57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常觉得写作难,主要原因是觉得没有内容可写。由于对身边的事物很少关注,学生提起笔来,往往一片茫然。观察是学生写作的基础,要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难,首先要解决学生写作材料难的问题,有了材料,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养成观察习惯,从而让学生在习作时有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少教师布置的作文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加上学生对各种要描写的事物缺少观察和体验,于是造成学生作文假话、套话、空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教师布置作文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让学生去写那些他们没有真实感受的东西。在作文实践中,我用多媒体来辅助作文教学,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所要写的事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