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综艺大观》开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在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先后经历了综艺晚会时期、游戏娱乐时期、益智博彩时期并迈入了如今的真人秀时期。从草根狂欢的素人选秀到群星闪耀的明星竞技,真人秀时期的电视综艺节目力图运用"真人"、"真事"来向公众兜售"真情",其中最直接的当属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电视荧屏上,选秀类综艺节目、明星访谈类综艺节目、益智类综艺节目、生活服务型综艺节目、生活体验型综艺节目……可谓类型众多、喧闹非凡,这些节目在本文中,会根据参加节目的嘉宾身份不同而被分为"明星秀"节目与"造星秀"节目,实际上都属于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时代,有关综艺节目模式法律保护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国内在这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给相关案件的审理带来了许多阻碍,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综艺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在简要概述综艺节目模式保护的现实需求基础上,分析了综艺节目模式保护法律规制的困境,并重点探讨了综艺节目模式保护的法律规制路径,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克隆”电视综艺节目在国内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同类节目过多过滥直接导致了这类曾风光无限的电视综艺节目迅速衰败。如不想办法规范此类行为,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竞争将长期处于无序状态,这对于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5.
张韵 《新闻大学》2015,(3):44-51
在关于综艺节目引进的各种研究与讨论中,版权引进通常被理解为中国电视节目生产不断"与国际接轨"、规范化的过程。为了避免化基于抽象法律概念对节目生产和贸易所进行的去语境的化约式理解,有必要对节目引进的历史进行梳理。电视在中国诞生之初,作为电视生产方式的节目引进就早已出现,其发展经历了引进对象从内容到模式的变化,综艺节目从形式抄袭到版权引进的转变,这一过程深嵌于中国广播电视系统市场化与产业化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6.
电视综艺节目以其独有的包容性、娱乐性、现实性和艺术性,俨然已是广大电视观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同时也成为国内各电视台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市场呈现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面貌,但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的所出现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笔者对当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进行研究,报告了电视综艺节目现状,探讨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前景,以期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电视理论界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理论研究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对游戏类节目和智力问答类节目等是否应该被包括在综艺节目之中,理解就各不相同。《快乐大本营》节目的制片人汪炳文则认为"综艺"的"艺"已不再是"艺术"或"文艺"的简称了,而应该是指一个个组成整台节目的"元素",这个元素可能是文艺,也可能是游艺或新闻。这样的提法显然少了对于综艺节目的限  相似文献   

8.
"超级女声":电视本体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鑫 《现代传播》2005,(6):57-61
2005年之夏中国出现的"超级女声",是运用电视媒体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电视选秀活动.这一重要的电视文化现象,触及了电视学的诸多领域.本文分别从电视社会学、电视经济学、电视文化学、电视心理学、电视艺术学等不同视角入手,对其电视本体理念加以审视、思考.  相似文献   

9.
石丹 《传媒》2018,(9):41-42
近几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数量全面爆发,传媒领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唱衰电视"的大背景下,2017年中国电视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做了强有力的回应,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同步发力,各大卫视与视频网站制作无论在体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骄人成绩,制作出了一批具有"综艺+"模式的优秀节目,并且在慢综艺、文化类等类型中寻找新的节奏,承担起作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视角下,梳理2017年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脉络,并分析目前电视综艺节目在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传播与引导过程中的文化转向,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电视综艺晚会、游戏、博彩、选秀等几种主导类型的变化和更替出发,将"类型运动"作为30年来综艺节目最本质和直观的发展特征,对其运动的方向与轨迹、特征与能量进行理论阐释,分析综艺节目类型运动过程的内部因素,包括范式的延续与创新、解构与重构,来自文本内部的形式张力、主导者的创作冲动、接受者的类型期待等促使综艺节目不断演化的内部能量,以及类型运动所带来的节目元素移植与越界、节目形态的克隆与本土化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渴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电视综艺节目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诞生.如今,电视综艺节目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本文试分析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并对建立电视综艺节目的科学生产运行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梅  尚文 《今传媒》2016,(5):8-11
随着由数字网络技术支撑的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因自身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效力与模式,在现代传播体系中占领了重要的地位.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视听产业的支柱产品,是使观众与电视台产生黏连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依靠传统的电视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做好电视综艺节目的品牌传播对于电视行业的主体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品牌传播为切入点,在分析媒体融合对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形成影响的同时,探究如何利用媒体融合进行电视综艺节目品牌的塑造与传播,以及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发展应规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侯坤 《声屏世界》2017,(9):71-72
近些天,《朗读者》又一次吸引了眼球.不过,这次火的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主编的综艺节目同名图书.作为传播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电视综艺节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深受好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亲近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热潮.现实中,许多人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因为追捧此类综艺节目而爱上了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电视综艺节目虽然不是文化教育课堂,但它却是传统文化兴趣种子的播撒者,但如果将其视作深入学习传统历史文化的途径或工具,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与电视综艺节目的结合是目前很多电视节目都采取的方式。目的是强化电视综艺节目的趣味性,提高收视效果。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的互动让电视节目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以此为例,通过研究新媒体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徐珩 《声屏世界》2017,(5):45-47
在新媒体不断发达的今天,广告市场似乎已经是被新媒体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现今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却出现了APP应用广告的"倒行逆施",这无疑给沉睡多年的传统媒介广告市场焕发新的生机.本文从客观的社会环境和主观的APP应用市场两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出现逆向循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媛 《传媒》2017,(21)
一部文艺作品是否为优秀作品,取决于其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电视综艺节目要践行这一标准,必须在服务人民、发挥公益功能上有所建树,将公益引入综艺,让综艺变得更有意义.中央电视台《等着我》、安徽卫视《全星全益》、江苏卫视《远方的爸爸》、东方卫视《妈妈咪呀》、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等五档电视综艺节目(以下简称"五档节目"),于2016年2月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受到褒奖,被冠以"电视综艺节目开启公益模式"的美誉."五档节目"弘扬优秀传统以守正,开拓发展有创新,是近年来迅速涌现出的大量具有公益属性的电视综艺节目的杰出代表,为日趋同质化的电视综艺节目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如何使电视综艺节目在公益情怀中生辉,将其公益属性充分发挥出来,"五档节目"提供了多方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肖萌 《视听》2022,(5):68-7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电视媒体遭遇困境,电视节目创作者从"危机"中探寻"转机",优化和升级节目形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与观众需求.电视综艺节目在疫情发生之后表现出积极的形态创新趋势,进一步深入类型融合,开发全渠道的内容衍生节目,探索空间再造和时限突破的可能性.利用多元场景与编剧思维挖掘戏剧叙事深度,并通过互动程式与...  相似文献   

18.
《传媒》2018,(10):6-7
李冬梅:就目前来看,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节目在客观上存在着竞合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茁壮成长的网络综艺不断争夺着电视综艺节目的各种资源,由此形成的"鲶鱼效应"更是使电视人不得不寻求创新的路径;另一方面,两者的合作互补可以促进电视综艺节目整体的良性发展.节目内容资源领域的竞合带来节目类型的多样性,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竞合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受众资源领域的竞合满足了用户的多元需求,广告资源领域的竞合为广告商提供了更多选择.较之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网络综艺节目更加重视细分受众市场,注重实时、垂直、体验和交互,可以凭借可观的资金投入和创新研发获得高人气和高关注.这背后离不开网络综艺节目在媒介技术领域、人力资源领域、受众市场领域等的深耕细作与创新实践.在"溢出效应"的带动下,电视综艺节目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也不可避免地获得了创新驱动,在借鉴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中寻求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张帅 《出版广角》2018,(4):76-78
在"慢综艺"节目走红的现实背景下,节奏因素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与研究.文章认为节奏是综艺节目的重要元素,有主观节奏和客观节奏之分,节奏决定了综艺节目的"快"与"慢".节奏从主体运动、画面剪辑、画面色彩、声音四个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与其他元素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一档综艺节目的呈现方式.优秀的"慢综艺"节目必定体现在对节奏的精准把控上.  相似文献   

20.
2017年10月28日,《演员的诞生》在浙江卫视首播,短短一季的节目中就获得了超高的收视率,并在演艺圈引起了一阵关于演员演技的大探讨.所谓"剧作法",即剧本创作的法则,本文将在对《演员的诞生》进行拉片式的分析基础上,跨编剧和电视节目制作两个方面,来探求电视综艺中与"剧作法"的相通之处,针对其节目制作中的"剧作法"特点进行解读,包括节目的冲突,戏剧表演段落中的前提、场景和原型角色、原型主题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求综艺节目制作与故事"剧作法"间的联系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