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IA),或“网络成瘾障碍”(IAD)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同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主要表现为:上网时间过长、过频,且不能自制,对网络产生强烈依赖,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健康、行为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江西教育》2005,(19):34
什么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障碍”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人们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阿姆斯壮(Annostrong)曾对网络成瘾的概念做过详尽的阐述,他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可以分成以下几类:网络关系成瘾,指的是沉溺于经由网上聊天或色情网站结识的新朋友;网络色情成瘾,指着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或网络色情的图片、视频、音频、…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IA),或“网络成瘾障碍“(IAD)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   ……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网络成瘾现象和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共有514名黑龙江省某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439人,女生75人,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SCL-90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占18.09%,其中,男女比例差异显;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大学生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艾森克各项人格特征平均分普遍高于非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大学生的SCL-90的10项因子分与艾森克E量表呈负相关;与N、P量表呈正相关;且在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项上正相关显。  相似文献   

5.
网瘾,心理学将之命名为"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障碍"。目前,心理学界对其较为通用的定义为:网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由重复地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生理上的依赖。  相似文献   

6.
网络成瘾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所形成的虚拟空间,超越了传统时空的限制,打破了信息的垄断,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但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就在互联网带给人们丰富信息与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问题,即一部分网络使用者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因过度沉迷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性的依赖症状,称之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11亿,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加强对网络成瘾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一网络成瘾的概念1、网络成瘾的定义网络成瘾障碍(Inter…  相似文献   

7.
何谓网络成瘾?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有关网络成瘾的确切的和公认的定义。本文采用Goldberg的说法。把网络成瘾定义为IAD这个概念,即网络成瘾(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指的是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以452名富裕家庭子女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学生网络使用问卷》和《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进行调查。与以往研究相比,富裕家庭子女的网络使用基本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高危人群学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网络成瘾倾向;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效应的因素是“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平均每次上网时间”、“性别”、“平均每月上网次数”、“上网的主要目的”。富裕家庭子女网络成瘾对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静 《文教资料》2011,(23):234-236
本文对“网络成瘾”的研究成果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及评析,分别是网络成瘾的概念、理论模型、测量工具、治疗方法,以及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格特质,通过述评既有的研究成果.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她终于会笑了.小陈已经开始转变了。”吴孟恩是石家庄解救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志愿者.14岁的小陈才上初中,是吴孟恩最近正在实施“帮助”的一名网络成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成瘾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网络成瘾的概念及其特徵、有关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理论解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成因,并根据以往研究提出网络成瘾的干预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使用网络,网络成痣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对网络成痣诊断、网络成痣社会-心理风险因素、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等问题的分析研究,可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网络成瘾的界定 “成瘾”一词最初仅用于药物依赖,类似的成瘾标准被应用于一些行为障碍,如饮食障碍、赌博成瘾、电子游戏成瘾及某些技术的过度使用。“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O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误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现实。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4.
马维 《成长》2006,(5):76-76
Kuso.原是日语.多用于口头禅,指“可恶”或“大便”。日本动漫里常见的一幕是,打不过人或被人狠揍一顿爬起来时,挨打的那位都会愤愤地说一句:“Kuso!”现在,它更广为人知的是“恶搞”、“好笑”的意思,是一种经典的网络亚文化,大约在三四年前,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成了台湾BBS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爷爷您回来了”的彩铃体现的就是台湾Kuso族的敏捷。后Kuso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全中国。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阳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1):132-135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互联网的使用当中,其中相当多的小青年由于长时间地使用互联网而又网络产生依赖,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环境复杂、青少年自身心理品质不良和教育影响的相事后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要减少或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应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建立有效的教育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网络使用率和网络成瘾率。通过对大学生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及其上网行为特征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使用者可划分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未成瘾三种状态,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三种网络成瘾状态的比例有显著差异;不同网络成瘾状态大学生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活动以及对网络影响和网络成瘾的认识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对安徽省8所高校的618名大学生进行采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14.08%的网络成瘾者;男生较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容易网络成瘾;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在网络行为和网络内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成瘾会影响大学生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化社会里,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过度使用和不良使用互联网会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造成身心损害,危害家庭和社会.所以青少年网络成瘾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文章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对840名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和心理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网络健康教育、网络成瘾机制、诊断方法、矫治措施和防治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使用类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网络使用量表对560名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发生率为15.5%;男生的网络成瘾程度要比女生的更明显,存在性别差异;城市青少年在网络成瘾上显著高于农村青少年;与父母有关的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通过对网络成瘾概念界定、网络成瘾表现类型以及网络成瘾的成因与对策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