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非连续性文本作为重要的阅读内容,明确指出:"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部分省份也将非连续性文本的考试要求明确列入中考考试说明。在考试形式上,有的在综合性学习中体现,有的在现代文阅读中体现。但是,反观日常教学,"几乎没有涉及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1。因此,本文将结合各地中考或模拟考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课标"要求其实仍着眼于"提取信息、概括观点"的实用作品解读原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主要考察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项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而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稀少。如何挖掘教材资源,在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尝试,对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自此,"非连续性文本"第一次进入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视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以前没有,而是没有独立为体系,没有引起重视而已。厘清原有教学中存在的缺失,明确接下去该怎样办是"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关键。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缺失"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肖莉 《小学语文》2013,(12):44-47
非连续性文本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内容——“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笔者认为,对于这个教学内容,除了要依靠教材,更多地还需要教师作好课外选择和自行设计。而在选择阅读内容和设计题目时,应尽量考虑阅读内容的实用性、可读性,体现“学以致用”。毕竟非连续性文本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说到"非连续性文本",这绝对是个新名词,要明白它需要从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中的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种文本的考查目前正逐步走进我们的语文考卷中。  相似文献   

7.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除文字之外,多以统计图、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信息量大、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海报、  相似文献   

8.
吴亚静 《海南教育》2013,(11):42-4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根据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的要求。对此,笔者对非连续性文本以及阅读教学实践进行一个相对更为深入的理解。一、非连续性文本及其基本阅读思路的基本含义根据国内对语文教育有一定研究的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本次课程标准提出的非连续性文本概念,源自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即著名的PISA)的学生素养测评。根据周永俐先生在《浅谈倡导生活化阅  相似文献   

9.
<正>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学段目标和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三学段(5-6年级)能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7-9年级)能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且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中建议,可选择新闻传媒类如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10.
正"非连续性文本"是指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给新时期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新思路,我们要在教学中善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哪些特点?怎样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是我们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个目标表述:"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特征,深入理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意义,以及更有效开展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新霞 《江苏教育》2012,(34):23-2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别在第三、四学段教学目标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这一名词源于国际PISA测试,指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其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  相似文献   

14.
<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新增的内容。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新课标为什么要增加这样一个内容?对大多数教师而言,"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名词。它向广大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话题。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一线教师又该如何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呢?本文就以上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1年起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修修补补到大规模的修订,历经艰辛而漫长的十年,终于以2011年版的新面貌和我们见面了(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修订的具体内容中,在阅读方面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的新要求: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1]  相似文献   

16.
曾扬明 《江苏教育》2012,(16):30-31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术语在以往的课标中是从来没有的。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  相似文献   

17.
徐雨燕 《小学语文》2013,(12):55-5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目标,具体表述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从“简单”二字可见它指向的是一般性的非连续性文本。而对过于抽象、意义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则是第四学段的要求:“阅渎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2011版课标提出了一种新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所谓的非连续性文本,就是指"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其关键词为"说明、解释、讨论",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下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热门话题,是阅读教学的一朵盛开的奇葩,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一股淡淡的清香。笔者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了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在第三学段的阅读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标准修订后提出的新的学习内容。那么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为什么要增加这一新的学习内容,语文教师该如何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要很好地落实这一新内容,必须弄清楚这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