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静静的顿河》的心理描写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文学不但是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更是人的心灵的一面镜子,要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固然从外部的描写可以达到,但直接剖析、展示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更是重要的手段。所以,对于典型性格刻画来说,心理描写是非常关键的。当代苏联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家肖洛霍夫在典型形象的塑造、对普通人精神世界的揭示上,显示了极大的艺术才华,他在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借助于心理描写的多方面技巧,描写出了  相似文献   

2.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划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除了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让人物内心独自或产生幻觉外,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其它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即间接心理描写。这种手法用得好,同样能揭示人物内心的奥秘,刻划人物的性格,还可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一般说来,人物心理的间接描写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上一位天才的作家,是一个敢于标新立异的伟大作家。他的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不同于传统文学中的心理描写,也不同于现代派文学中的心理描写。他的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是一种非理性的心理描写,我们甚至可以说非理性心理描写是劳伦斯的独创。 一 文学的心理描写在文学史上很早就已开始,《荷马史诗》和古希腊罗马悲剧作为西方最早的文学作品,其中就有了心理描写。在欧里庇得斯的名剧《美狄亚》中,美狄亚杀子前的独白,就表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妻子爱子怜子又不得不杀子的复杂的二重化心理。但这些心理描写在文学史上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文学作品真正深入到人物心理世界的是托尔斯泰。在他之前的作家如司汤达、巴尔扎  相似文献   

4.
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作家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因此,作家不仅展示人物外在风采,同时也触及人物内心世界。而人的内心世界并不象传统的看法那样,只是意识的活动,其实,它还存在着一种无意识活动,对创作来说,就是无意识心理描写。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 什么是无意识的心理呢?”传统心理学认为,意识乃是行为的感知,只有个人自己才知道,他人绝对不能直接知道,但有的行为个人自己却不能觉知,凡是这种自己不能觉知的行为,称为无意识行为或无意识。①可见,无意识心理就是不能被主体感知的心理活动。如梦境、病幻、错觉、直觉以及人的失言、失控、失态等等。文学作品中的无意识心理描写,就是对这些现象的刻划,它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第一,文学作品中无意识心理描写是对非逻辑性、非理性的精神活动的分析,无意识包括生理无意识和心理无意识两种。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一激动就“弯曲他的双手使关节哔剥地响着;”《林家铺子》中林老板娘由于胃不好而不断打嗝等,就是生理无意识,因为它“不是心理现象,”只是“心理反映的机制”②所以,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是有限的,而心理无意识对人物塑造作用则是巨大的,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他为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5.
陈祖英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6-19
徐訏的小说,始终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刻划,总是有意识地通过情节曲折传奇的故事来表述他关于人性与爱的思考,表达他对世界的一种感受,从而形成了心理描写与叙事艺术融合的独特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6.
“三言”、“二拍”中性爱描写的出现 ,有其历史必然性 ,它是明代中后期的时代文化环境、作家的性爱观念、读者的阅读趣味以及商业出版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性爱描写对于冲击宋明理学和宗教禁欲主义 ,肯定和张扬人的本能欲望 ,刻划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皆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打开人物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福克纳说:"除了人内心的冲突,这个世界上没什么值得去书写。"文学家大都擅长描摹人类幽秘而复杂的心理世界。歌德就曾赞美过莎士比亚,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从他的剧本中可以读懂人类的思想与情感。评论家沃盖则盛赞托尔斯泰是"一位无与伦比的人类心灵的观察家"。做好心理描写,需要把握两个原则:其一,就是要将"景语"与"情语"结合起  相似文献   

8.
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是刻划人物;而要刻划人物,就必须注意讲究人物的调度艺术。小说创作中的人物调度,主要是指对人物相互关系中轻重主次、进退离合所作的艺术处理。这种艺术处理,固然与作品的情节铺陈有密切的关系,但与细节描写、结构安排、环境设置以及人物刻划本身所使用的各种艺术手法等,关系也极为密切,因此,对小说的人物调度艺术,必须从多方面作综合考察。无论是从整个作品构思的全局来看,还是从作品局部所提供的某种相对集中的生活画面来看,人物调度在小说创作中都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怎样安排人物的轻重主次,何时调动  相似文献   

9.
文艺作品特别是小说,要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心理活动描写和人物的语言刻划人物形象,揭示其性格特征.鲁迅先生在这些方面用笔娴熟,特别是在行动描写中他善于用人物手的动作的特征来刻划人物形象,确实比他人高出一筹.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手应该像脸一样富有表情.”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就是注重通过精心描写人物手的动作以及手的特征及其心理活动的,虽然他着墨不多,却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一、用手的动作刻划人物形象手的动作是人物动作的显著特征之一,通过人物手的动作特征的描写,就能揭示出人物的内心活动.鲁迅最善于通过人物手的动作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①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屋里去了.  相似文献   

10.
怎样刻画人物呢?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让其多行动少说话。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可以说,动作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下面对人物动作描写略作阐述。一、动作描写类型:单一动作描写和动作群描写1.单一动作:重笔特写凸现人物个性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  相似文献   

11.
表现性语言重在表现,强调的是语言的表现功能。表现性语言所引发的想象属于情感现象。根据表现性语言所指情况的不同,情感想象可分为心理想象、通感想象、类比想象、虚拟想象。 心理想象,这是一种揣摩人物心理状态的想象能力。它要求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情态和所处的环境,来揣摩其思想感情,进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小说《分马》中老孙头的形象,作者周立波运用了人物动作、语言等描写进行刻划。当老孙头分到了他亲手挑选的儿马,高兴地骑着马在场上跑了一圈而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和紫式部是表现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两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其小说的艺术特质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心理描写技巧的角度对张爱玲小说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进行比较研究,两位作家高超的心理描写技巧呈现出惊人的相似:都着力于人物微妙而复杂的两难心理描写;善于运用心理独白的艺术手法;采用梦幻形式展现人物的潜意识心理;擅长运用意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  相似文献   

13.
朱笑冬 《语文知识》2000,(11):61-63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活动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见的心理描写往往采用自我表白式、对话独白式、作者直叙式,而高明的作家往往巧妙地运用曲笔描写人物心理,取  相似文献   

14.
王琴 《考试周刊》2013,(83):13-13
《祝福》(必修三)中鲁四老爷也是一个重要人物。大家在分析鲁四老爷形象时常常较为洼重他的语言、行动。但实际上.文中的那段关于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也是折射鲁四老爷形象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5.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社会哲理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兼具社会心理小说和社会哲理小说特征。融社会、心理和哲学因素于一体,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重要特点,也是他的艺术创新和对文学的重大贡献。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分析大师,素以心理作家名重天下。一百多年来,围绕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创作展开的论争持续不断,但对他那深刻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批评界却有口皆碑,众口一词。卢那察尔斯基指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一切都是以人的心灵感受为基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心理分析,通过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在其支配下所采取的往往是乖谬的行动来揭示社会的畸形现象,反映社会的现实。他说:“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不,我是高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描写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日益增多。大批进步的、革命的作家,纷纷以自己愤怒之笔,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为中国文坛开拓出一个崭新的境地。他们一方面通过描绘劳动人民的肉体毁灭和精神崩溃,反映封建制度的极端腐朽,一方面又通过刻划农民的经济破产和理想幻灭,说明三座大山的罪恶。这种对于新的题材,新的主题和人物的开发,是中国新文学的最大特色。 三十年代崛起的青年作家艾芜的早期的短篇小说,同样以下层人民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他与当时一些作家虽然在题材选择方面有其相同之处,但是在人物设置和题材的处理手法方面却显现出了自己的独创。 我们试把他这时的作品与鲁迅、茅盾、郁达夫、老舍、吴组缃以及柔石、沙订同时的有关作品作一比较,就会明显地看出艾芜小说的迥异之处。读了鲁迅等人的有关小  相似文献   

17.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脍炙人口、经久不衰,除了结构、情节安排等方面的不同凡响之外,艺术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出色的心理描写,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我的叔叔于勒》,便是在心理描写上很有特色的一篇。 心理描写直接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我的叔叔于勒》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由于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所以多半是取间接心理描写的手法,多侧面多层次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杰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在长篇小说领域也有相当的建树与实绩 ,体现在《一生》、《俊友》中 ,其意象描写与心理刻划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 ,利用同一物象的反复出现而凸现人物的鲜明个性特征。这会引起读者的回味和反思的深化 ,使读者追根溯源地识破当时社会黑暗污浊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刻划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作家们总要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上下功夫。同人物平时的语言一样,人物临终时,说出的最后的话,也应受其独特性格的支配,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死,是一个人性格发展的终点。人物死前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也与平时不同,所以,人物的临终之言对其性格发展往往有着特殊的作用。从一些外国文学名著中,可以看到高明的作家非常珍惜这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最后一笔。他们笔下人物的“临终之言”,或者使人物性格的整体更为完整、丰满,或者使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在特定的条件下,还能使人物性格在临死之前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巴金写作小说,从一开始就表现了对探索人心的兴趣。在《秋》的序里,巴金曾这样概括他的创作志趣:“我是在‘掘发人心’。”对于巴金小说研究者来说,“掘发人心”,或曰“探索人心”,是一个比心理描写含义更广泛的概念。但二者的联系也是明显的:对人心的关注和兴趣,必然使得作家重视人物心理的表现和描写。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心理分析“几乎是享受真正优秀作家盛名的最可贵的依据”。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是有这方面才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