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现在,一谈起会议新闻,往往是作者觉得报道的没劲,观众认为看的乏味。但是作为新闻媒体,我们在日常的宣传报道中又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会议新闻,所以学会写电视会议报道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台上台下,会标高挂,群众鼓掌,领导讲话”,这是观众对一些电视会议新闻的印象。长期以来,一些缺少新意的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过多过滥,成为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会议新闻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它是以会议活动为主要对象的一种公务活动报道。电视会议新闻是党和政府通过电视媒体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长期以来,电视会议报道由于过多、过滥、内容空洞、单调刻板,使读越来越失去兴趣,逐渐疏远了与受众的距离,而且更重要的是淹没了会议的价值,使得会议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得不到发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南燕 《视听纵横》2009,(5):115-116
会议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还是时政新闻栏目的“主食”,作为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新闻源,会议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电视会议新闻又常常陷入程式化误区,难以引起观众的收视兴趣。  相似文献   

5.
不断地改进电视会议新闻,是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认真研究、探索的严肃问题。如何改进电视会议新闻报道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按照新闻规律办电视新闻 新闻规律:“存在于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媒介发展过程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新闻学大辞典》)电视新闻节目要按照新闻规律来办,首先要加强和党政领导机关的联系、沟通,以争取各级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因为会议新闻主要是涉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会议召开的繁与简、会议时间的长与短,都直接关系到电视会议新闻报道。 另外,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克服有…  相似文献   

6.
刘晴  张雷 《新闻世界》2012,(4):39-40
电视会议新闻是民众了解政府政策的主要渠道,由于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模式的程式化、报道角度的官方化以及报道语言的严肃性,电视会议新闻报道往往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为此,改进电视会议新闻报道,可以从民生视角,从新闻价值角度出发,从观众关心的角度进行针对性报道,同时,内容生动形象、语言通俗朴实,可以提高会议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观众不喜欢会议新闻,除内容枯燥以外,节目形式单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许多会议新闻,镜头在人群中摇来摇去,解说是毫无信息的官话套话,成为画面与解说不密切甚至不相干的两张皮新闻。因此,增强电视会议新闻的可视性,还要通过形式的改变,调动多种手段来搞活它,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8.
朱彦明 《记者摇篮》2005,(12):59-59
做为一名县级台电视记者接触较多的采访莫过于会议新闻.几乎成了电视台的“家常菜”。由于某些记者对会议新闻的报道重视程度不够.图省事.会议又有一定程序和现成的材料,从而形成了会议新闻的模式化。年长日久.这道“菜”变得干干巴巴,没有味道,形势单调、枯燥,信息含量少。观众不爱“吃”.记者不愿采,会议新闻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日益下降,节目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视的会议新闻怎么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彦 《传媒观察》2004,(5):48-48
“台上台下,会标高挂,群众鼓掌,领导讲话”,这是一般受众对电视会议的印象。会议新闻模式化的结果,就使会议报道成为会议议程 领导人名单 领导人讲话摘要。这样的报道尽管记者写起来省心,审稿者改起来放心,会议的出席者也较为关心,但对于广大受众来说,就很难产生什么效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1.
关燕 《青年记者》2004,(9):83-83
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新闻栏目一度成为每日更新的“会议秀”。在这些会议报道中一些流于程式化的空泛报道让人生厌,先是领导名字依次罗列了一大串,然后以居高临下的领导的“要求”、“强调”等口吻强塞给观众不知其所以然的信息加上画面单调乏味,语言呆板枯燥,有用的信息少之又少。面对这些会议新闻。面对内容变幻无穷、面积大小不一的各幅红色会标观众们最终作出了“看完头题就换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卫视新闻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尴尬,就是重要性与收视率不成正比之间的尴尬。造成这种局面是卫视新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需要大力宣传省委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的喉舌功能。这一功能的突出在现阶段使得卫视新闻中大量播出会议新闻,并在新闻中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视点。“台上台下,会标高挂,群众鼓掌,领导讲话”,这是一般受众对电视会议新闻的印象。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过多过滥,成为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由于电视媒体的特殊性,电视新闻中的“会海”,比之报纸上的“会海”更为严重,更引人注目。而在节目形态、节目内容充分发挥的今天,这样的卫视新闻在冲击力强的综艺节目、贴近性好的地方新闻面前不占优势,收视率不高也是显而易见。因此改革会议新闻,提高新闻节目质量,是卫视新闻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据了解,观众不爱看会议新闻的主要原因有:一、电视会议新闻画面拍摄制作的模式化。二、会议报道的有效信息量少。三是会议新闻过多过滥。就目前情况而言,会议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传达政令、制订政策、研究和布置工作的重要方式,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电视台有责任抓好会议报道,提高报道质量。要改变观众对会议新闻的看法,首先应该精减会议报道,严格控制会议新闻的时间。其次是选择观众最关心的角度直接报道会议主题,抓住会议中感兴趣的新思想、新精神、新政策做文章。在改革的年代很多会议的内容与观众有着密切联系,比如住房…  相似文献   

14.
刊林漫步     
改变会议新闻的单调程式 怎样改变会议新闻的单调程式? 1、信息化处理。就是扬弃其中程式化、重复性、低值的信息,传播其中最为人们关心的高值信息,多增加报道中“观众未知因素的含量”,减少“已知的成分”。 2、典型化处理。就是深入会议或跳出会议,报道会议所介绍的典型人物、典型单位和典型经验。 3、知识化处理。在电视会议新闻里摄录些知识性画面,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使人看后长知识,开眼界。 4、评论化处理。就是用言论的形式评述会议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看一些电视会议新闻,特别是地方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时,感觉常常是在给观众汇报材料,而 没有真正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缺乏新闻报道应有的特色和艺术性。电视画面上都是台上台下的人头亮相,新闻稿件内容简单枯燥,调动不起观众继续收看的欲望。观众不仅对这样的会议新闻产生反感,甚至对我们如此报道新闻的媒体也会产生反感。笔者作为县级电视台的记者,在长期从事新闻报道的实践中觉得,会议报道应该在可视性和贴近性上做文章,力求使新闻作品在立意上出新、在内容上出色、在形式上出彩。  相似文献   

16.
大家对会议新闻往往有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这就需要寻找会议新闻的看点,而这些看点还应当由电视新闻工作者结合会议本身特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按照电视新闻规律进行拍摄报道,这会明显提高电视会议新闻的质量和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电视会议新闻是党和政府通过电视媒体直接宣传政策、指导工作、动员群众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长期以来,电视新闻会议报道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所占分量大)、“长”(单条会议新闻长)、“呆”(声画两张皮)、“空”(程序式、公式化)的现象,逐渐疏远了与受众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议新闻的权威性和感染力,湮没了会议新闻的价值。因此,为会议新闻报道“整容换面”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褚伟 《新闻世界》2012,(5):49-50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平目的工作,就如何使会议新闻的报道灵活生动,避免套话空话、程式化做出一些分析。认为通过一些“文风”的改变、报道手段的多样化,提高记者报道会议的能力,可以使会议新闻更加贴近观众、传达更多的信息和精神,不断提高电视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戴贞健 《新闻窗》2007,(1):43-44
“台上台下,布标高挂,群众鼓掌,领导讲话”,这是一般受众对电视会议新闻的印象。长期以来,会议报道充斥电视新闻,成为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拿《贵州新闻联播》举例,每天会议新闻安排按领导级别排序,从上到下一算,一期20分钟的节目往往已经用去十几分钟,轮到地、州、市新  相似文献   

20.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会议报道是最能反映记者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报道题材。如何使形式单调的会议报道丰满起来?如何使相对静态的会议富有动感,使电视传播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在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电视会议报道的改革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让会议新闻回归新闻本位,成为很多电视台时政记者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