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粹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出现的一个带有浓厚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流派,是俄国长期经济落后,农民小生产者占优势这样一个历史时代特有的产物.民粹主义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形成、发展和衰落的时期,在俄国历史上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对这一历程依次展开简要论述,以加深我们对民粹主义的认识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民粹主义作为落后农民国度的特有现象,是俄国农奴制度走向危机和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的产物.俄国民粹主义的共同特征是信仰和崇尚“人民”,对资本主义怀有厌恶和恐惧,企图通过被理想化的农村公社,跳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是俄国先进知识分子对社会发展道路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3.
民粹主义与巴金早期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源于俄国 ,它与无政府主义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由于时代的误读 ,巴金在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同时 ,也深受民粹主义的感染。民粹主义在巴金早期的作品中留有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民粹主义的群众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俄国民粹主义指农民,西方民粹主义指各个平民阶层,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是一个历史概念;民粹主义割裂了精英和群众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辩证看待二者关系;民粹主义强调群众人数上的优势,马克思主义强调群众创造财富和改造社会的作用;民粹主义对待群众是机会主义的,而马克思主义在...  相似文献   

5.
俄国十九世纪知识分子“到民间去”运动和中国本土的文论资源促生了现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五四”时期代表人物是李大钊。受此影响,毛泽东思想具有一定的民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
列宁指出,所有民粹主义者固有的一个特征,就是相信俄国有可能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他给民粹主义下了一个定义:它“是有关俄国可能发生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学说”。俄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史家尼·别尔嘉耶夫又说:“民粹主义是俄罗斯的特殊现象”,“民粹主义的思想只能存在于农民、农业国家中”。把这两个命题综合起来,就是只有在落后的农民国度中,才能有民粹主义这种特殊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在落后的农民国度发生这种现象呢?一、俄国民粹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在俄国,民粹主义是沙皇专制农奴制度走向危机和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的产物。它的…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俄国民粹主义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广为流行,产生了一股“到民间去”的道德冲动,在文学理论的倡导和创作上形成了一股平民主义风潮。  相似文献   

8.
从平民主义到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产生了平民主义思潮,在以后的革命中又转化为新民粹主义。民粹主义以反资本主义和大众崇拜为特征,它推动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进程,同时又是一种反现代性思潮,在现代化建设中,新民粹主义导致以反现代性为导向的政治运动,直至“文革”。在当前,必须汲取历史经验,批判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反现代性思潮。  相似文献   

9.
民粹主义思潮从2016年由少数国家蔓延到现在欧美的诸多国家,成为当今席卷欧美的国际性政治现象。是全球政治经济困境导致民粹主义,还是民粹主义导致全球政治经济困境?本文在对欧美民粹主义产生原因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解读其影响,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在互联网上的延伸与拓展,同时与传统民粹主义又有区别。网络民粹主义的成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网络民粹主义的成因,有利于我们采取正确措施应对网络民粹主义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粹主义是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重要标识,其构成远承中国传统的民本论思想,近受俄国民粹派运动的影响。在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中,民粹主义不仅是革命实践中进行社会动员的情感元素,而且是文化建构中不断趋向大众、走向民间的思想资源。左翼知识分子在言说方式和言说姿态上呈示出了借重民间形式、靠拢民众情感、皈依乡土道德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2.
This introduction offers an overview of the concept of populism, the debates around its definition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emocrac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attending to populist politics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 It also lays out the political contexts in which authors have engaged with education and populist politics in the UK, Brazil and Israel,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y understand populist shifts in education. Detailing the two main conceptions of populism used by authors in the special section, namely, populism as ideology and populism as political logic, we discuss how authors underst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 and ‘the elite’,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antagonism’ between them in each case. Dividing the nine articles in the special section into three groups, we look at the ways in which right-wing populism has sought to (re)shape divisions based on race, religion and nationalities, among other things; how political and pedagogic practices are being (re)imagined to counter these divisions and populist moves; and the stakes of bringing the question of populism into education. We show how this special section has brought together different conversations and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n right-wing shifts in education, challenges to these and a potential way forward. Most importantly, we invite readers to think through the shifting role of education in democracy, as well as the divisions and hierarchies that are entailed in institutionalise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博等新型传播媒介的涌现,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途径更加广泛,影响日益扩大。在技术、传媒与政治的勾连过程中,网络政治参与下的民粹主义日渐升温。网络政治参与下的民粹主义具有非理性、平民化、极端化、反权威等特点,给政府治理提出了新挑战。要从经济、政治、制度、教育等方面着手研究和解决网络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提升网络时代的政府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4.
The populist turn has produced contrasting conceptions of education.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individuals educated to university level are unlikely to support populist discourses. Meanwhile, populism is often understood as a social illness or disease that needs to be cured through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both populist and anti-populist discourses are fantasies in which education comprises an ideological grip. In the populist fantasy, education is perceived as being ideologically controlled by the elite. In the anti-populist fantasy, education is seen as being inherently emancipatory, liberating us from irrationalism and economic inequality. The article concludes not by showing how these ideological alternatives might be reconciled, but by suggesting that we can only proceed by creating new discursive landscapes where emancipatory education can be understood differently.  相似文献   

15.
论"开明派"的文化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主义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启迪制约着开明派从事文化活动的独特立场和思路。他们从理性上服膺启蒙精神,一生坚守启蒙主义文化岗位,更从情感上建立了与民粹主义的精神联系,从平民方场上确立了他们参与新文化建设的思路和角度,并规定了他们的启蒙对象和启蒙方式。  相似文献   

16.
霍夫施塔特与拉什对民粹主义的论述代表着美国民粹主义研究的两套对立话语:前者将民粹主义视为危及民主化进程的一大威胁,后者将右翼民粹主义当作救治民主化偏弊的一剂良药。观点的对立源于二者理论取向的分歧:霍夫施塔特持有温和自由主义的理性化立场,拉什则是糅合了经济激进主义与社会保守主义的道德取向,这直接影响了二者对社会结构与体制运行的判断,以及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的批判性评价,并指向两种不同的发展观——霍夫施塔特以多元主义为基础的温和进步史观和拉什的反文化多元主义、反进化论史观。但两人在民主、理性、道德、传统、启蒙与进步等基本问题上具有共识:他们都怀有对民主体制的深刻认同并持改良态度,对理性与道德的认可和珍惜,对美国自由主义传统的肯定与反思,以及对启蒙、进步与多元主义的审慎期待。总体来看,二者对民粹主义的论述在表层的现象判断上呈现明显对立性,在中层的制度分析上存在分歧和交叉,而在底层的价值认同上表现出同构与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但许多人仍有“清官情结”,将其所折射出岛民本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混淆。认清民本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本质区别,借鉴以民主主义为特征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主要国家,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往往受到来自民本传统和民粹倾向的双重干扰。这些国家的政治只有在现代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发育成熟的基础上实现理念与制度的双重超越,才能达成维系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墨家思想在近代的复兴是与中国社会变革和传统儒家思想的危机相联系的。墨子的社会理想和他主张的勤勉互助精神最容易为农民所认同,也与民粹主义有联系。毛泽东在领导农民进行革命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解决土地问题,调动农民的积圾性;另一方面又强调纠正革命队伍内的错误思想,批判民粹主义,实现了对墨家思想的超越。这对认识现代社会的民粹思潮也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