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乌古斯人是东部天山地区的土著居民.自唐贞元七年(791年)秋以后,东部天山地区便为回鹘所控.会昌二年(842年)至咸通六年(865年),黠戛斯又入主该地.仆固俊部是从黠戛斯手中收复西州、北庭等城的.高昌回鹘王国的起止时间为965~1280年.其辖境在11世纪中叶以前大致为天山北麓东起北庭以东;北隔白骨甸与乃蛮相望;西达伊塞克湖及其以北的伊犁河流域,与喀喇汗王朝交界.天山南麓东止于纳职城;西至焉耆盆地,与龟兹回鹘为邻.11世纪中叶以后,其天山北麓的西部疆域,由于喀喇汗王朝的东侵而回缩至巴尔斯罕以东的凯米·塔拉斯、泰楞库尔湖地区.西辽时期,则进而回缩至昌八剌城以西地区."高昌回鹘"的文化,是兼收并蓄的文化.其中融有诸多的汉文化及胡人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2.
高昌回鹘王国史考辨(三)——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古斯人是东部天山地区的土著居民。自791年秋以后,天山地区便为回鹘所控。842~865年,黠戛斯又入主该地。仆固俊部是从黠戛斯手中收复西州、北庭等城的。高昌回鹘王国的起止时间为965~1280年。其辖境在11世纪中叶以前大致为:天山北麓东起北庭以东;北隔白骨甸与乃蛮相望;西达伊塞克湖及其以北的伊犁河流域,与喀喇汗王朝交界。天山南麓东止于纳职;西至焉耆盆地,与龟兹回鹘为邻。11世纪中叶以后,其天山北麓的西部疆域回缩至巴尔斯罕以东的凯米.塔拉斯。西辽时期,进而回缩至昌八剌城以西地区。高昌回鹘的文化是兼收并蓄的文化。其中融有诸多的汉文化及胡人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3.
乌古斯人是东部天山地区的土著居民,自791年秋以后,天山地区便为回鹘所控,842~865年,黠戛斯又入主该地.仆固俊部是从黠戛斯手中收复西州、北庭等城的.高昌回鹘王国的起止时间为965~1280年,其辖境在11世纪中叶以前大致为天山北麓东起北庭以东;北隔白骨甸与乃蛮相望;西达伊塞克湖及其以北的伊犁河流域,与喀喇汗王朝交界;天山南麓东止于纳职,西至焉耆盆地,与龟兹回鹘为邻.11世纪中叶以后,其天山北麓的西部疆域回缩至巴尔斯罕以东的凯米·塔拉斯,西辽时期,进而回缩至昌八刺城以西地区.高昌回鹘的文化是兼收并蓄的文化,其中融有诸多的汉文化及胡人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4.
龟兹回鹘的主体是西迁回鹘中的庞特勤一支。由于回鹘的汗族居于该部,故而又称为Sar1ьur,意为“中心回鹘”、“中央回鹘”、“高贵的回鹘”或“正统的回鹘”。沙州回鹘与西州回鹘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而是龟兹回鹘的一支,是与沙州曹氏归义军政权和睦相处、风雨同舟的回鹘群体。敦煌并不存在一段沙州回鹘(龟兹回鹘)统治的时期。龟兹回鹘是现代裕固族的主要族源,亦是操用罗布方言的雏吾尔人的先民。现代裕固族东、西两部分在语言等文化层面的差异,以及雏吾尔语罗布方言的独特性,正是古代龟兹回鹘集团语言等文化层面构成特点的保留和体现。  相似文献   

5.
对岑参在北庭期间创作的"西征诗"所涉及史实,诸家论述多有分歧。根据现有史料,西征的对象应是葛逻禄东支。西征顺利解决了由漠北进入北庭的葛逻禄东支的问题,使葛逻禄汗国、回鹘汗国及唐朝在西域的利益得到协调,对盛唐以后北庭地区的安定,回鹘与唐关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高昌回鹘的西部疆域库车,古称龟兹、丘慈、屈支,从九世纪中叶至十四世纪初,一直受高昌回鹘统治,并且一直是天山南路的佛教中心地之一,为此,要弄清伊斯兰教传入库车情况,必须首先弄清高昌回鹘西部的辖境区域。高昌回鹘是在公元848年由840年回纥汗国西迁的庞特勤所创建,因而西部疆域系承袭回纥汗国在天山南北的统治境域。现在国内外对于高昌回鹘的疆域通行一种说法,认为它的统治范围大体包括东起哈密,西到库车,北到天山及北庭,南到和田之间的地区。如:  相似文献   

7.
新近刊布的几方唐代回鹘墓志资料内容宏富,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如《仆固氏墓志》证实唐对回鹘仆固部之羁縻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仆固部世代效忠唐朝,履行朝贡之责,出兵助唐评定叛乱,系唐朝控制漠北的一支重要力量。《回鹘葛啜王子墓志》《回鹘米副使墓志》和《史孝章墓志》等反映了唐文化在回鹘中的传播与影响,表明中原文化儒家在唐代已被回鹘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并传播,从思想上和生活上主导着人们认知的流向。  相似文献   

8.
河西地区的达怛张久和九世纪四十年代,蒙歪高原回鹘汗国败亡以后,一些回鹘余众西走,与回鹘关系密切的一部分达怛人随行。十世纪中叶以后,河西走廊一带出现一些达怛人,我们姑且称之为河西达怛。本文主要就河西达怛与后周、北宋的交往,在河西地区的历史活动及黄头达怛...  相似文献   

9.
850年,沙州归义军驱逐吐蕃,光复伊州,但伊州西附近的纳职却一直为回鹘所占据。856年,张议潮一度出兵纳职,虽击破纳职势力,但未攻克纳职城。同年,唐册封安西回鹘庞特勤的使者王端章在伊州附近被劫掠。劫掠者最有可能的就是东与归义军为敌、西与庞特勤争雄的纳职回鹘。876年,高昌回鹘势力东扩,取伊州,这一行动受到沙州民众的赞扬;而且此后,高昌回鹘与沙州归义军政权保持密切关系,说明高昌回鹘不是从沙州归义军政权而是从其敌对者手中夺取伊州的。该敌对势力最有可能就是纳职回鹘,加上此前纳职回鹘曾多次侵入河西地区,其经行路线需要途次伊州,说明纳职回鹘已从归义军手中夺取了伊州,其时大致应在867—869年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从西汉至840年回鹘南下之前,一直有突厥语族群栖息于河西地区。正为此,漠北回鹘汗国破灭后,其一支才南下河西。甘州回鹘是于乾符二年(875年)正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出现于历史舞台的,毗伽可汗(875~885年在位)是其第一任可汗。甘州自唐中和四年(884年)底开始为回鹘所控,汗庭是于光化三年(900年)或稍后不久由合罗川迁往甘州城的。其辖境,最盛时东达秦州,东北至贺兰山,南以祁连山为界,西止于沙州,北至合罗川下游。甘州回鹘几乎从南下河西后便注重学习汉文化,重视保持并发展同中央王朝的关系。这也是其最终能发展成一个受中央王朝重视、使归义军政权不安、令安西回鹘汗国无奈的独立政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帕尔哈德与西琳》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悲惨的爱情长诗之一。帕尔哈德和西琳的爱情传说主要来源于(公元590—628年在位)萨珊王朝的国王之一霍斯罗·帕尔维兹与伊朗国王大流士一世(Darius1)之间的矛盾。帕尔哈德与西琳的传说产生后几世纪以来不管反映在维吾尔民间文学中还是维吾尔书面文学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对维吾尔文学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这篇文章陈述《帕尔哈德与西琳》产生以来在描写维吾尔书面文学中及其描写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位于安纳托利亚(又称小亚细亚)阿马西亚州的维吾尔族区内的维吾尔人及其先辈建立的“阿纳托利·艾莱特纳伯克领地”(1327—1981)的简要历史经历。  相似文献   

13.
《帕尔哈德与西琳》是世界文学上最悲惨的爱情长诗之一,帕尔哈德与西琳的爱情传说主要来源于(公元590-628年在位)萨珊王朝的国王之一霍斯罗·帕尔维兹与伊朗国王大流士一世(Darius 1)之间的矛盾。帕尔哈德与西琳的传说早已在西亚、中亚流传开来,与其是维吾尔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悠久历史。在中亚《帕尔哈德与西琳》长诗有一百多种版本,十几世纪以来,这部长诗不断重复的唯一原因就是情节的完美。本论文主要对纳瓦依与尼扎里笔下的爱情长诗《帕尔哈德与西琳》的具体情节类型按照原有典型,基本情节和派生情节,结局性情节和展示性情节,英雄的行为传统,英雄的行为符号等项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鄂尔浑碑铭文》作为鄂尔浑维吾尔王朝时期的重要的历史文献和文艺作品把我们提供当时维吾尔人的意识形态、生活状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邻国关系等方面的珍贵的信息。《鄂尔浑碑铭文》虽然是现实主义体裁的作品但是不乏一些深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突厥语大词典》中有关维吾尔族原始倩仰的词条的分析,简要论述《突厥语大词典》中所反映的维吾尔族的撒满教、巫术、跳神、图腾等原始信仰及其在维吾尔族当代生活中的遗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维吾尔语言文字的社会功能,维吾尔文字的起源,语言文字的发展,维吾尔语的使用现状及维吾尔语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知密州(治所即诸城)。次年八月修葺城之旧台,采其弟苏辙之意,取《老子》篇"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中"超然"二字命名为超然台,意为"超脱尘世,乐天知命"。此后超然台逐渐成为一个登高远眺、吟诗作赋的场所,由此超然台亦被称为"词赋胜地""千年名台"。然而几年之后在熙州(治所即临洮)地区又出现了一座超然台,这种超然台的"时空位移"现象,除反映熙州当地盛行道家文化外,这主要是受到了苏轼超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语存在时间范畴,独立地表示时间信息。在维吾尔语研究中有关“三个时态”和“两个时态”的争论。即究竟是“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三个时态还是“过去时和现在一将来时,或者过去时和非过去时”两个时态的争论.这是由于把“时间”和“时制”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造成的混淆;语言中的“三时”(过去、现在、将来)既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也可通过词汇形式表达,其表达形式就会形成时态范畴。就是说,“时间”和“时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本文分析“过去、现在、将来”这三种时间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维吾尔语动词的时态范畴及其时间指向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中维吾尔族历史和社会事件相结合,详细的论述了用古代维吾尔文字写成的社会文献的年代。  相似文献   

20.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苏轼奉凤翔太守陈希亮之命作《凌虚台记》,虽为记凌虚台的建造而作,但苏轼却联系到古往今来的废兴成毁的历史,告诫人们人事万物的变化无常,不能稍有所得就“夸世而自足”。通过考证文中所涉及的“陈公”其人其事,凌虚台的建造及发展状况来进一步了解苏轼所写《凌虚台》的目的及意义并不只是为讽刺太守所作,而在于苏轼在文中所揭示的规律,以及对后人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