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格尔是历史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美学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由此,黑格尔进一步将美分为自然美与艺术美,认为艺术美相比之下是真正的美,而自然美本身是不自由的、无意识的,所以自然美较艺术美缺乏理念、缺乏真实,但是黑格尔本人在否定自然美的同时,也无意中从反面肯定了自然美毕竟是美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自由观给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集体主义自由观以牺牲个人自由为前提,强调国家自由的优先性,导致了自由的内在矛盾和现实困境。然而我们研究孙中山的自由观,并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他为我们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为我们解决探索道路上遇到的自由民主问题作出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是为了丰富孙中山思想的理论体系。因此,研究孙中山先生的自由观思想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理查德·布隆克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质疑,表明了GDP与人类幸福之间的肯定与否定的关系。人类应该重新审视GDP与进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回纲 《职大学报》2004,(3):65-67
本文针对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听、说、阅读、翻译方面常犯的“否定词”错误,比较系统地归纳并分析了三种“否定词”的误用情况。形式否定的误用—形式否定指“表面上看是否定,而是实际上却是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的误用—双重否定指“句子同时有两个否定词,或一个否定词和一个具有否定意义的词、短语,它们相互抵消否定意义,变成了强势的肯定;完全否定与部分否定的误用,否定转移的误用—否定转移指“否定词所否定的并不是紧随其后的部分,而是后面的某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说的正说反说,肯定与否定之义,肯定与否定在语言使用中互为因果,有时肯定的句式是为了表达否定的意思,而否定的句式却是为了表示肯定的内容,并能加强语意,增强修辞效果。如:例1 您留几句回家说吧,这是人家周公馆。(曹禺《雷雨》)这是四凤为了阻止其父亲的噜苏而使用的一种委婉表达法,虽是肯定句,却是“您别说了”的否定含义。例2 无草不死,无木不萎。(诗·小雅)  相似文献   

6.
"好不"作为一个程度副词,常用在一些形容词前,相当于"很"、"十分"等意思。人们常常将"好不"区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其实只有一个"好不",也就是所谓的肯定式,而否定式应该看成是单音节程度副词"好"的用法,是"好+不AA",如"好不知足",是"不"先否定"知足",再用"好"来修饰。  相似文献   

7.
个人自由指自由的原始意义,即一个人不受其他某人或某些人武断意志强制的权利;民族自由指的是一种集体自由,也即政府的自由.个人自由比起民族自由来具有优先性,同时,我们也不否定民族自由的价值;与此相适应,人权与主权之间也是这种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用正题、反题、合题的三段式来表述否定之否定规律,马克思把它改造成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能否用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三段式来表述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个问题在国内外哲学界中,历来就有争论。本文从黑格尔自己对正、反、合的论述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它的改造,论证黑格尔的三段式中包含着合理的东西,三阶段的周期性是客观过程的正确概括。本文不同意那种认为多次否定、多个阶段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的观点,指出其所以错误正是把部分否定当作否定而引起的。本文也不同意用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的两段式来表述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其错误是对列宁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的论点作了简单化的理解所致,其结果是否认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独立的一个辩证法规律。  相似文献   

9.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现代冲突法理论对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实体法律适用规则进行分析,旨在对国际体育仲裁院实体法律适用规则的完善提出具体建议。研究表明:国际体育仲裁院为普通仲裁程序和上诉仲裁设置了不同的实体法律适用规则,均接受了意思自治原则,并且排斥了利用冲突规则选法的途径,而是直接选择适用相关实体法,国际体育仲裁院实体法律适用规则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赋予仲裁庭较大自由裁量权、最密切联系原则缺失等不足。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灵活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法律选择是当今法律选择方法的发展趋势,国际体育仲裁院实体法律适用规则应该注重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强调法律适用的结果,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兼顾商事性和体育专业性。国际体育仲裁院应该将最密切联系原则纳入其实体法律选择规范中,限制仲裁庭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0.
人道主义思潮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兴起而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大致贯穿了此后20世纪中国的思想史。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人道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折射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新文学对封建家庭的纲常伦理持一种激烈的否定态度,而“出走家庭”的娜拉也成为了风尚一时的文学典型。这种“个人主义”的反抗由于缺乏动摇社会制度的力量,很快就陷入了僵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庭与个人的矛盾让位于家庭与抗战的矛盾,因此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需要重新肯定家庭的作用:“救亡”的叙事将对家庭的反抗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出走家庭”必须与“保卫国家”结合起来。在这套话语框架中,不再受到压迫的个体却仍然在家庭和抗战的之间顾此失彼。因此,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不但需要超越五四式反抗的盲目和任性,同时需要对新的裂隙进行弥合。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际交往的密切,对语言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是在对语言进行转换翻译的时候难免会因为文化的差异出现很多无法对等的情况,本文从全部否定和半否定、部分否定、双重否定的比较以及正说反译,反说正译、否定转移现象讨论了英汉互译时的肯定和否定表达法.  相似文献   

13.
由“屈己以就群”而“屈群以利己”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近代中国知识分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实际上表现为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五四知识分子人的价值取向带有空想性质和虚幻色彩。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当代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一书中,主人公也即第一人称叙事者秦珍珠讲述了自己和妹妹在遭遇家仇国难后逃亡至大洋彼岸的美国,并在那里艰辛地落地生根的故事。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挑战了珍珠的自我同一性,颠覆了她的自我意识,使得她能够进入他者的世界,在自我与他者的互为观照中不断地寻求自己的位置,最终完成身份建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不和谐关系,使得珍珠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识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又包含着肯定。这体现为她言辞中的矛盾和冲突,及叙事上的"复调"特点。而透过这一点,读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珍珠及她心中的家庭成员形象和国家形象,并明了其对身份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学习自由”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由”是大学这一综合体的本质理念。自 1 9世纪初柏林大学首次具体阐述了“学习自由”的含义后 ,“学习自由”日渐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与重要追求。这不仅是由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 ,更是教学自由与学生个别差异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人权的体现。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 ,学校要落实和完善弹性教学管理 ,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为保障“学习自由”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运作理念的嬗变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奥委会一直为维护和捍卫神圣的奥林匹克理想而长期坚持非政治化、非商业化、非职业化的运作理念,但是这种理念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萨马兰奇和罗格的奥运理念改革之核心是扬弃传统的奥运原则而肯定现代奥运会的商业化、政治化和职业化的运作模式,这并不是不要或否定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相反,是为了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真正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而对奥运运作模式做出的重大调整.同时,这个嬗变与调整过程是使奥林匹克适应时代,融入当代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福斯特通过将其著作的名称由《马克思与生态学》改为《马克思的生态学》,从而使马克思与生态学的联系由外部偶然转化为内在必然。然而书名的改变只是表象,只有依靠理论的支撑,福斯特才能够走得更远。这种理论的支撑,除了福斯特本人对马克思著作的深刻了解外,还在于他对三个问题作出了颠覆性和创新性的理解。首先,重新理解旧唯物主义内涵,突出其理性的一面,将能动的方面还给旧唯物主义;其次,深度挖掘伊壁鸠鲁生态思想,使马克思思想中的生态成分合理化;最后,通过对弗兰西斯·培根的颠覆性解读,使“支配自然”从必然导致环境问题的固有认知中解放出来。正是通过上述努力,福斯特使其重建马克思生态学的理论诉求具备了思想基础和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18.
枞阳话中有两类特殊的"得"字结构——"得得/不VP"和"不得VP"。"得得/不VP"表达的是客观环境上的许可,"不得VP"表示主观猜测,二者共存于枞阳话中但其历史来源不同,"得不+VP"在枞阳话中的出现也使它"瓜分"了"不得+VP"的一些用法。二者都表现出了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对称,"不得VP"只有否定形式没有肯定形式,而"得得/不VP"表现出的是使用频率的差异,这种不对称除了有历时的动因也与"得"语义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回喻是“A,不是A,是B”的一种崭新的比喻类型,它以“肯定———否定———肯定”相交错的形式构拟而成,具有“本体+否定中介+喻体”和“喻体+否定中介+本体”两种基本类型。其修辞特点是尺水兴波;修辞功能是升华物象。  相似文献   

20.
"命运"是个延伸了几千年,从不同的人身上以不同角度、层面、形式出现的话题,它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研究人生哲学的重要部分。命运与命运之间有着无数神秘的必然与偶然,而每出现一个必然和偶然就会产生出命运与命运的关联,每一个关联会形成一条无形的线,许多的线重叠交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一面巨大的网络。从这个演变了无数岁月的网络中,我们可以探索出命运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得出命运的客观结论,进一步揭开命运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