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人或事物彼此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此”及“彼”的想象活动,叫做“联想”。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叙述所见所闻的同时写出联想,借以充实文章的内容。但怎样把联想表达出来呢?我认为,只要研究教材中联想的表达方式就将有助于指导学生写好联想。教材中的文章表达联想,最常见的有如下方式:1.相似联想。事物千差万别,但在形、声、色、味、触、数、意的某些点上,又常常存在着惊人的相似。由甲的某一特点,想到与其相似的乙的某一特点,这种由此及彼,寻找相似点的联想,统属相似联想。相似联想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比喻,例如: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这里是形似。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这是意似。2.相关联想。事物之间的关联,千丝万缕,或由人想到物,或由物想到人,或由人想到事,或由事想到人,或由物想到物,或由人想到人。相关联想,正是通过事物之间的关联进行想象的。例如:  相似文献   

2.
联想规律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想能力是人脑特有的一种能力 ,并不是每个人都因联想而有所发明创造。要使联想导致创造 ,必须懂得理想的类别和规则。人的联想过程是有规律可寻的 ,早在亚里斯多德时代就己提出联想的三定律。对联想规律的进一步探讨不仅可以在学习和回忆中帮助人们巩固知识 ,更有助于提高人们发明创造的创新能力。一、联想触发创造的形式1.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事物相似而形成的联想。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似性。相似联想要求人们能够正确地判断哪两类事物性质相似 ,可以互相借鉴 ,这是一种宝贵的认识能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似…  相似文献   

3.
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工大附中陈峰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可以说,没有联想与想象便没有文章。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这两种能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关于联想能力,我将它分为三类作训练。一、同向联想。同向即由这一事物到另一事物之间的想象飞跃是同一...  相似文献   

4.
联想与想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作文教学与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联想和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想到相似或相关的另一个形象,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它根据人们对现实的记忆或经验,把事物联想、想象得更加逼真形象。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和写作中,学生极易对联想和想象产生混淆。下面结合实例对二者的内涵及区别阐述如下: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其它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往往是由当前的事物想到其它事物。其主要特点是,两个事物之间有着某种形似或神似的联系,使我们在头脑中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联想: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会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立联想;还有因果联想、辐射联想等等。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一、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前者是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再造性想象。联想和想象都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元素,形象思维本质上就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而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掌握并运用联想与想象。 什么是联想与想象?联想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因此,只让学生了解抽象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具体怎么操作,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9.
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同、相似、相关、相反关系的反映,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由特殊现象想到普遍现象的心理过程。其在话题作文写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能使作者张开形象思维的翅膀,拓广思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审题立意,构思谋篇,深入议论。联想类话题作文是近年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考察形式。一般来说,联想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一、相关联想,又称接近联想。事物之间原本存在着某种联系,当提到其中的一种事物时会自然想起另一种事物,也就是平常说的“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10.
不管是什么体裁的作文,作为观念形态,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要写好一篇作文,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在此,我们就联想、想象和作文的关系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以求同仁指教。一、联想、想象的意义和作用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现象。联想的方式,主要有相似联想、相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等。想象是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可分为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前者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非常自觉地进行的一种想象,后者是指没有确定的目的,很不自觉地进行的一种想…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相关、相似。通过联想由某一事物生发开去.以拓宽思路。从平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如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由“叶子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舞女的裙”:  相似文献   

12.
一、训练重点联想和想象二、训练要求 1.分清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理解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表达思想内容,抒发思想感情。三、知识要领 1.联想和想象的联系和区别。联想和想象都是心理过程,在写作活动中,联想和想象往往结合起来运用,不是截然分开的。联想是由此时此地此类事物想到彼时彼地彼类事物。由这一个想到另一个。而想象则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联想和想象的表达作用。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使所写的形象具体、生动,使作者感情得以充分抒发。  相似文献   

13.
电影《雅马哈鱼档》的作者章 以武谈到创作体会时认为,联想和 想象是创造的两张翅膀。从生活中发现有创新意义的素材,必须借助于丰富独特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的一样,“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 著名学者王力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屈原、李白……”想象是创造的先导。联想和想象都是一种心理活动。联想指的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往…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蕴涵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素材,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利用。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侧重于信息之间的联系,是想象的初级形态。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重视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要启发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去思索和捕捉与课文有关联的事物现象、诗词歌赋和妙言佳句,引导学生就文章的某一方面或知识点进行联想。  相似文献   

15.
联想,是想像的一种,就是依据某个事物的某种特征,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例如,著名作家夏衍看到日本在中国的纱厂“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不禁想起“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就属于联想。(见《包身工》)人们在作文过程中的想像,经常运用和主要运用的就是联想这种方式。下面介绍几种联想的方法。一、相似联想法。相似联想,就是依据某一事物的某种特征,去想到具有相同特征的另一事物。这是人们想像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相似点不同,它又分为“形似联想”、“神似联想”和“质同联想”三种方式。1.依据事物相互间的外形…  相似文献   

16.
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事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而想象则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形式.联想侧重的是人或事物间的联系,是由联系而引发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侧重的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联想的事物是现实中已经存在或已被感知的事物,想象的事物是现实中还不存在或还未被感知的事物,但两者都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在描写瞿塘峡时,就自然想到了描写瞿塘峡的古诗、古歌谣;在描写神女峰时,就自然想到了关于神女峰的神奇而优美的传说.这些都是联想思维的结果.至于说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蒲松龄笔下的狐仙等,则是作者借助想象这种思维形式,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而创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7.
联想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在认识活动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它是解答数学题的一种重要思考方法。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实质上是己知和未知之间的一系列的联想  相似文献   

18.
联想是想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某种信息情景想到与其相关联的另一种信息情景的思维过程,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巧妙解题的基础,它具有思维的跳跃性、独创性和综合性.数学活动中常用的联想有相似联想、方法联想、逆向联想、数形联想、关系联想等等.1 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指解题时,对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由此及彼地联想到与之相似且已经解决的问题及其解法,常可以使我们茅塞顿开,是巧解题目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作文题目]见人教社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 P59—60[文题审辨]题一是联想型记叙文文题。所谓联想,就是要求写作者能够由这一事物联想到与之相似,相关,相反或有因果关系的事物,能从“无”想到“有”,从“小”想到“大”,从“此”想到“彼”。联想和想象密切相关。想象则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即刘勰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联想和想象,是学习写作此类记叙文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写作《×年以后的故乡(或母校等)》时,必须展开“神思”的翅膀,飞得高些,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都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通过对两个以上事物之问存在的关联性和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联想是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创造性思考方法。联想思考不能随心所欲,它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正确想象的必然结果。一般说来联想思考要遵循三条法则:一是有接近才能产生联想(关系联想),即联想的事物之间须有某些方面的接近处与联系,能在时间和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二是有相似才能联想(类比联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