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任红敏在天津古籍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的《元代文坛格局与走向研究》,是当前元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突破。该书从文坛格局和文体格局两个视角研究元代文学,全面审视了元代文学史、文化史的相关问题,是从史学观念到学理模式的重要创新。该书力图在“多元文化—文人活动—文学格局”的三维体系中,建立文学研究坚实的历史学、地理学和文化学支撑,增强文学研究的整体性、理论性和丰富性,是一部研究元代文学的宏观论著。  相似文献   

2.
晚清青楼小说的传播与南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后期以大上海为轴心,江、浙繁华商埠为辐射带,形成了极具江南文化意味的以《海上花列传》为代表的青楼小说系列。清代后期小说的这种地域文化特征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演进历程中是独特的,从清代后期青楼小说叙事风格的地域化与传播走向、接受群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地域化;小说叙事主体的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濡染;小说的文化渊源与南方文化生态及相关的人文背景等层面来阐释清代后期文坛这一奇特的文学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只要稍加留意.我们使可以感到,当前我们的时代氛围中弥馒着一股怀旧与感伤的情绪:无论是大街小巷传来的流行歌曲,还是文坛上流行的一时文学作品一我们都能从中领略到一种或故或淡的感伤与迷茫,似乎每个作家都有浓郁的乡愁,好家每个人都被就地流放。有人说当今的文坛是“文学循入历史.电影走进青楼”,这话虽然不能概括当今文学的全部.但至少说出了人们对当今文坛的一种感觉.敏感的文人早已敏锐觉察到.文学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在有意无意地“躲避崇高”。透过这些粉繁复杂的现象静心沉思,我们似乎突然发现:“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  相似文献   

4.
青楼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狭邪小说是中国古典青楼文学在近代的特殊发展.其中的妓女形象相较于中国古典青楼文学中的妓女形象而言,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通过文本细读,对妓女的姿容与体态、性情与人格、才艺与诗性、与名士的关系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与古典青楼文学相比,狭邪小说中的妓女形象失去了美丽的容貌、出尘的气质、高尚的人格以及与名士的美好关系,而变得丑陋、庸俗.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官妓的没落与私妓的兴起,清中叶至清末政治腐败、社会风气萎靡,文学体裁的变化以及文学通俗化、商品化的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文学作品、文学观念、文学精神直接影响着当代作家。具体表现在其作品直接为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养分;培养了当代作家的文学兴趣,牵引他们在创作上进行多方的尝试,丰富着当代文坛的创作格局;影响着当代文坛上重要的文学流派中的一些重要作家和作品;影响着当代众多作家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6.
明代乐籍制度及其蕴涵的集乐籍、女妓文化于一体的艺术氛围,代表了古代青楼文化的最高标度。乐籍制度与行院体系所创造的稳定、富足而自由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乐籍女妓的独立、自主与个性之精神。文人与女妓的酬唱诗词,以及以青楼为题材的说部与戏曲等文学,都深刻地反映了明代青楼文学之传统。  相似文献   

7.
作为晚清文坛的开端,嘉道时期的文人结社逐渐增多,成为文坛重要的文学现象。道光时期文社数量是嘉庆时期的两倍多,反映了随着时代风云的突变而文学群体运动的加快。嘉道文人结社主要分布在江浙、京师、广东、福建,为晚清文坛的地域板块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晚清文坛整体地域格局的形成与嘉道时期文人结社的地理分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张金海 《考试周刊》2011,(12):40-41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不仅完全打破了纸介质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垄断格局,而且在审美情趣、审美过程、审美品格和审美特质等方面呈现了与传统纸质文学不同的审美特征,进而向传统文学发起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白烨在《文艺争鸣》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新世纪文坛的主要问题,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艺创作”问题,而是文艺创作的环境氛围发生了巨大演变,文艺领域本身出现了新异的变动:如文坛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异。置身于当下文坛,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文坛在变大,文学在变小。  相似文献   

10.
<正>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19世纪中期,达到了它的繁盛时期。那时,它是一股声势浩大的潮流,在西方文坛上独领风骚。到了19世纪后期,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实主义文学退出了它的主流地位,西方文坛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格局。那么,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格局中,现实主义究竟占据什么样的地位?与19世纪的现实主义相  相似文献   

11.
食客在春秋战国的政治、外交上有过重要影响,到秦汉时,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食客由政治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转型,食客文学集团孕育产生。以吕不韦文学集团、梁王文学集团、刘安文学集团最负盛名。食客文学集团成为中国古代文学集团的滥觞。  相似文献   

12.
“七一五”政变后,因种种原因,茅盾脱离了实际的革命斗争转向文艺战线。1933年《文学》创刊后,茅盾又把目光投向文学批评方面。由于国民党当局对进步文艺进行围剿,茅盾从事文学批评的外部环境极为恶劣,在对作家作品评论时有较多顾忌,不能畅所欲言,只能寓政治思想于文学批评之中,同时他还要反击国民党的文化压制,对不良创作倾向和文坛风气予以抨击,这都使得茅盾在《文学》上的批评具备了与此前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东汉文论经历近百年的发展,不论在研究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以时间为序,东汉文论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1949年为第一阶段,东汉文论随着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而发展。1949年至1979为第二阶段,此时大陆的东汉文论研究发展缓慢,海外有新成果出现。1979年至今,是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来说,鲍照的边塞诗,较之前代,都有明显的开拓创新。并对唐代边塞诗派的兴起,有着导夫先路的开辟之功。本拟就其边塞诗的创作因由、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作出简要论析。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学年代学角度看,建安十三年、建安十七年均是建安文学发展和转变的重要年份,文人心态、文学创作的题材内容和风格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建安十三年文人齐集邺城,建安文学开始进入创作繁荣期,建安十七年阮瑀之死对建安文人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建安文人的心态由乐转悲;表现在文学题材上便是大量以寡妇为描写对象的哀悼之作的产生,由此拓展了建安文学的创作题材;文学风格上则是哀感之心大于雄深之气,伤生之意多于哀世之情,使建安文学展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倾向,在建安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标新立异的杨维桢及其铁崖体在元末明初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其时东南文坛的风云人物,于此也遭到了持理学观点的人们的激烈批判。对徐一夔的标举张载诗学,特别是贝琼的“词涉夸大”和王彝的“文妖”等进行考论,发现理学在进行超然的文学批判时,常常和元明更迭的政治局势、传统诗学的观念传统所共同要求的雅正、平易观念糅合在一起,而这和明代的理学重回意识形态主流和士人重回社会精神生活中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937年到1945年,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广大的版图被分割为"沦陷区"、"国统区"和"根据地"三个部分.这种分割,对本时期的文化、文学的构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进一步考察,这三个文学区域中文学流派、作家群体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其间有一个迁徙、转移、分化和重组的过程.重庆、延安和昆明这三座城市代表着三地,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坛面貌,反映了40年代前半期中国文学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40年代,虽然战争使交通和媒体的传播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文艺协会和杂志的活动、发行仍然呈现出比较活跃的局面.1946年"五@四"文艺节的次日,上海<大公报>发表了该报编辑萧乾写的"社评"<中国文艺往哪里走?>,对文艺现状和发展前景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表现了40年代后半期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中所普遍感受到的一种"大茫然".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的爱欲说(libido)至今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艺心理学等各个领域广泛地应用。因其具有革新性质的意义引起众多人的兴趣。笔者在研读该理论时,不禁忽发奇想,如果放到一个更广的领域里,用来阐释西方两大文明时代——古希腊与文艺复兴时期所取得的人类的高度文明成果的某些社会原因,是否也一样适用呢?鉴于此,作了一次笨拙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新发现的公鼐《问次斋稿》出版发行。公鼐曾崇拜拟古主义者,后来成为拟古主义的反对者,认为文学创作是时代的反映。其作品表现出鲜明的政治主见和思想倾向。公鼐对多种诗歌体裁运用自如,艺术特点鲜明。公鼐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从《小说月报》到《文学》时期,茅盾的文学批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深究其实却并非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只是简单的取替,而是积极的扬弃。甘苦自知的亲身创作体验使茅盾对批评家和文学家的关系有了新的体认,在时代的感召下,其批评观念逐步从早期的"为人生的艺术观"转变为现实主义文学观,同时他还受到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影响。这些因素的融合最终形成和确立了独具特色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