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第 96页有这样一行文字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已经分裂成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那时候 ,东北还有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这段文字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容易给人以一种错觉 ,认为北洋军阀就只包括直系和皖系 ,因为课本在“皖系”两字后面的标点符号是句号。而实际上 ,史学界包括课本的编者都认为奉系军阀亦属北洋军阀 ,只不过直系和皖系是袁世凯的嫡系 ,此时控制北京政权即中央政权 ,而奉系是袁世凯的旁系 ,此时尚属地方军阀而已 ,但后来奉系亦控制北京政权 ,直至192 8年被北伐军赶出北京 ,宣告北洋军阀…  相似文献   

2.
冯国璋是在袁世凯死后与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并列的早期直系军阀头目。在帝国主义采取分裂中国的政策下,北洋军阀各派都以列强为靠山。以英美为背景的直系首领冯国璋与以日本为后台的皖系军阀为控制中央政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此过程中,冯国璋打击段祺瑞的内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日本的侵华政策,也反映其民族主义思想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期,政局混乱,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依附于不同帝国主义的三大派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为了维持北京政府地位和全国统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日本帝国主义的"援助"。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和军事的支持下,段祺瑞编练了一支私人武装:参战军。参战军的编练不仅仅凸显了皖系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关系的亲密,更在客观上刺激了段祺瑞武力统一全国的梦想,但参战军的编练也引起其他派系军阀的不满。皖系军阀对于参战军问题的处理上也没有与其他军阀达成一致,最终直皖战争爆发,参战军(边防军)被打垮,而自诩与日亲密的皖系政府也彻底失去了掌握政权的资格。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与反直三角同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晚年曾与段祺瑞、张作霖结成所谓“三角同盟”,共同进行过反对直系军阀曹锟、吴(?)孚的斗争.这种曲折的斗争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产物,也反映了孙中山娴熟的斗争策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全面地、准确地分析孙中山和他所处的时代,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孙、段、张反直三角同盟萌发于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二年初正式形成,第一次直(?)战争后得到发展.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奉系和直系等三大主要派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日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加剧了各自支持的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的矛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反直三角同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晚年曾与段祺瑞、张作霖结成所谓“三角同盟”,共同进行过反对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斗争.这种曲折的斗争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产物,也反映了孙中山娴熟的斗争策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全面地、准确地分析孙中山和他所处的时代,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孙、段、张反直三角同盟萌发于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二年初正式形成,第一次直率战争后得到发展.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奉系和直系等三大主要派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日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加剧了各自支持的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的矛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段棋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开始寻求新的政治力量作为同直系对抗的同盟者.于是,将注意力首先投向孙中山.  相似文献   

6.
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的段祺瑞 ,在袁世凯死后 ,成为皖系军阀的首领 ,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 ,依靠武力 ,不仅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数省地盘 ,且以国务总理、陆军总长身份掌握北京政府的实权达数年 ,他的皖系与冯国璋的直系、张作霖的奉系 ,构成北洋军阀内部分足鼎立争夺北京政权的三支主要势力 ,这样一支北洋军阀的重要派系 ,为什么没有被广东国民政府列为北伐的对象呢?  相似文献   

7.
这节教材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二是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三是护法运动。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和护法运动是本节的重点,护法运动也是本节的难点。首先,教材通过介绍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分裂和斗争以及各省大小军阀的纷起,说明当时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教师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参照课本《1917——1918年军阀割据示意图》,重点向学生介绍,洪宪帝制失败后,南北军阀,特别是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其代表人物、所依靠的帝  相似文献   

8.
1920年7月爆发的“直皖战争”,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在各帝国主义支持下分为不同派系而爆发的第一次军阀大混战。战争仅经短短几天,即以皖系的失败而告终,北京军阀政府遂由皖系暂转为直、奉两系所统治。皖系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将曲同丰在关键战役中被俘投降,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曲同丰,山东省福山县人。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先后任陆军速成学堂教练官、正监督及云南新军标统带、协统领。辛亥革命爆发,曾出任云南革命军军务部长兼第二师长,后弃职北归,改任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招抚使。1912年以后历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96~ 97页 :“袁世凯死后 ,……北洋军阀已经分裂成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那时候 ,东北还有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南方有滇系和桂系军阀。此外 ,盘踞山西的阎锡山和割据徐州的张勋 ,在军阀中势力也比较大。”根据这段文字 ,我问学生 :“奉系军阀是不是北洋军阀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 :“不是。”这是课本表述欠妥给学生所造成的误解。其实北洋军阀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 1895年袁世凯到天津小站练兵 ,190 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 3年袁世凯把自己的军队更名为“北洋常备军” ,至 190 5年共…  相似文献   

10.
安福系是皖系军阀为了控制国会而组织的一个政团,它是皖系军阀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袁世凯的北洋军嫡系,在袁本人死后,开始分裂为直、皖二系。直系以冯国璋为首,由于冯的乡籍属直隶而得名,皖系以段祺瑞为首,由于段的乡籍属安徽而得名。直、皖两系的分裂及其斗争,袁世凯的死自然是一个原因,但更为深刻的原因,还  相似文献   

11.
北洋军阀的来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史上所谓“北洋军阀’,是指从辛亥革命后篡窃政权的袁世凯起到蒋介石国民党新军阀出现以前的军阀势力。这十几年间残害中国人民的大小军阀,固然有一些不属于北洋军阀系统,但是这一期间北洋军阀是主要的反动势力。因此,我们谈反动军阀统治要以北洋军阀为主体,以其他派系的军阀为附属。北洋军阀最早的首领为袁世凯,要说明北洋军阀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 97页《北洋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的名称是否妥当呢 ?众所周知 ,北洋军阀是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 1916年袁世凯死后 ,北洋军阀分裂成直、皖两系。因此 ,课本中的命名容易使学生错误地认为西南的滇系、桂系军阀 ,山西的晋系军阀等也属于北洋军阀 ,为了尽可能避免产生这种错觉 ,我建议将这幅图中的“北洋”改为“主要”而成《主要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如果为了让学生明确割据形势的不稳定性及可变性 ,最好将此形势图命名为《1916年主要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北洋”改成“主要”可否?$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吕光荣…  相似文献   

13.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大系,各省的地方军阀乘机割据一方。随之,四川省的大小军阀们亦各自据地称雄,互争防地,长期混战,到蒋介石势力入川为止,战争断断续续绵延近二十年之久,大小共四百余次。其派系之复杂多变,混战时间之长,次数之多,为祸之烈,人民受苦之深,均属历史上所罕见。一个素称“天府之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南北军阀、中央和地方军阀的反动统治。袁世凯垮台以后,北洋军阀内部形成了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南方各派军阀集团,在云贵有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两广则有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此外,北方还有晋系阎锡山,等等。他们各自占据地盘,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使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扶持下,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洋军阀又分裂成几个派系,分别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拥兵自重,连年混战,把国家败坏到了极点.面对这种情况,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幻想  相似文献   

16.
军阀是封建性的事物,军阀们的思想意识充满了封建主义。中国近代军阀主要指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诸派系。他们入民国后,表面上不宣扬“天命”、“神权”、“君权”一套,但实际上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依然主要是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和迷信思想。其统治思想和统治方法,无一例外都是封建主义的,或者说基本上是封建主义的。如果说和古代军阀有所不同,则是由于历史条件不一样,中国近代军阀除封建思想意识外,还伴有资本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思想和统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答:北方军阀政权,始为袁世凯独握。袁世凯死后,政权变幻于皖系、直系、奉系之间。北方政权的更迭反映了英美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争夺权益的胜负格局。下面对北洋军阀政权的更迭作简单介紹: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3月——1916年6月)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重新出山,掌握了清廷军政全权。他以此一面要挟清帝退位,一面胁迫革命派妥协,于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根据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规定,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但唐就任后意见多与袁不和,而袁世凯又深忌这一政权的“民主共和”招牌,力图复行专制。6月15日,他不经内阁总理付署,擅委王芝祥为宣抚使,命往南京遣散起义民  相似文献   

18.
<正> 袁世凯称帝败亡后,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了北洋军阀政府。李大钊对段祺瑞的认识有一个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大都认为李大钊是始终反对段祺瑞的。笔者自1987年以来发表的有关拙文中,曾多次提到李大钊拥护或支持过段祺瑞~①,但因受  相似文献   

19.
北洋军阀是清末由袁世凯开始建立的封建卖国的反革命武装集团。1916年这一集团的总头目袁世凯死去,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斗争迅速激化,终于形成分裂之势。那么,北洋军阀是分裂成直、皖、奉三大派,还是分裂成直、皖二大派?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两种看法都存在。人教社历史室编1987年和1988年版《中国历史》明确叙述“袁世凯死去以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而同样是人教社历史室编的90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和1992年  相似文献   

20.
北洋军阀内部混战始自直皖战争,其结果是皖系败北,直系掌握北京政权.皖系失败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而人们在研究皖系失败时,往往只注重军阀之间的矛盾和日美角逐中日本失势带给皖系的影响,却忽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皖系统治的冲击作用.一1915——1916年间,袁世凯为巩固其卖国统治,极力鼓吹“尊孔复古”,大搞复辟帝制活动,随着袁世凯的一命呜乎,又出了个张勋复辟;先有“筹安会”的鼓噪,后有康有为、张勋文武双状元的出台,社会上名目繁多的“尊孔”团体纷纷出现,一时间复古的乌云迷漫整个中国.就在此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应运而生的《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它一开始就勇敢地担负起了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尽管陈独秀表示只谈学术不贬时政.但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而不是真空中的陈独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