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虽然数学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主课之一,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有不少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程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教师应采取必要的教学策略,不断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由于其知识容量丰富,难度较大,使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烦情绪。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为学生其他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提高带来了障碍。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课堂教学值得关注的问题。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是把学生训练成解题"机器",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会数学思考"的人。要求教师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陆佳华 《辅导员》2010,(13):109-109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常规性的行为倾向。新理念下呈现的新型数学课堂应该是"活跃、灵动而又稳定、常规"的课堂,它不仅需要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还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学习常规。我们要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由"教"达到不要"教",由"讲解"转为"点拨",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那么,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领悟数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芳 《考试周刊》2011,(56):76-77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展现数学美,以及挖掘数学美,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举例介绍了数学的"对称之美"、"简洁之美"、"统一之美"和"奇异之美",目的在于落实中学数学教学的数学美育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王新才 《甘肃教育》2010,(11):58-58
数学高考复习教学工作概括起来就三句话:澄清概念,归纳方法,教会思考。其成功标志是"大面积提高"。而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追求"熟能生巧",想以过多的精力投入来换取高考的高分数,结果造成师生身心疲惫,教学效率并不高,并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在短短的45分钟里,如何提高数学高考复习的效率,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认为把握好“准、实、活”——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高考复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高中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同一个数学问题,不同的数学老师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就是"教无定法",数学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本文针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激扬学生的生命。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相比,无论从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思维层次、学习方法上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是解决学生"数学难学",教师"数学难  相似文献   

9.
孟祥锋 《教师》2011,(3):55-55
高中数学新教材增加了"研究性课题",这一改革并不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加,而涉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以及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更进一步地涉及数学教学目标的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要适时、适当、适量,才适宜。忌"哗众取宠"、"本末倒置"、"信息一言堂",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整合过程中充分正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工具"作用,需要广大教师充分将传统教学御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使二者优势"强强联手",才能给学生一个热情、充实、有收获的课堂,才能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下文明确要求"通过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完全符合中华复兴的历史要求,因此创新教育毫无疑问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师"授业""解惑"的专制型教学,构建创新的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希望本文中的观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问题"被喻为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数学问题为前提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数学问题的设计是要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使之与新知识发生冲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从而掌握新知识,揭发展能力。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使数学问题适应他们的心理需求呢?这就需要教师悉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认真寻找教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曹文俊 《考试周刊》2012,(50):70-70
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本文着重从了解学生——"评"之基石、注重激励——"评"之精髓、引导品味——"评"之力量三方面,阐述了教学中,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作出恰当的、学生能接受的、能细细"品味"的"评价",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个性化的主动建构与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特别是职校数学教学,在实践中有很多困难,如生源差、学生不重视、教师不得法等等。教师应明确教师情感与职校课堂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注入"爱心"、"耐心"、"细心",以提高职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题功能;教师的"内功"差,教学观念、教学手段长期不变,使学生练而无劲。在上体育课时,学生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负担重",丧失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增添学习"兴趣",要为学生的体育课"减负",推行快乐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写作体验的缺失是语文教学费时低效之根本原因。只有促使广大语文教师通过基于"教"的"写",丰富写作体验,才能实现基于"写"而"教",即将教师写作体验转化为"遵循三境融合之写作规律、理清上下文之逻辑关联、渗透语词锤炼之文学传统"等具体策略,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增强情感力量;明晰写作本意,提升谋篇布局力;感受汉语魅力,形成鉴赏能力",并因此实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使之持续发展"的语文教学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错误"生成,在教学中要"宽容错误"、"引诱错误"、"利用错误"、"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化"错误"为"亮点",使得数学课堂因此更精彩、有效。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领域,数学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卫星教学资源实施"六步教学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了教师的素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一门艺术,"活"堪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至上境界,它通过教师教的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学的境界中体验到教学艺术的美,从而实现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要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达到活的教学境界,教师应该是"作茧而不自缚",追求"刻意感觉的无意化"。如果教师能达到"教活"的境界,学生的"学活"就不成问题了。下面结合实践论述实现活的至上境界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