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是我国“五四”以来文学史上一位才情卓异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和文艺理论批评家,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提起郁达夫,人们首先会想到他那“惊世骇俗”的小说——《沉沦》.可以说,郁达夫首先以其小说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他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家——几乎在创作小说《沉沦》的同时,他也开始写散文.到了三十年代,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至今为人称颂.郁达夫的散文创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诗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引人瞩目的作家,他不仅是“五四”时期新文学社团——创造社的主要创始人和得力支柱,而且是一位风格独具、才华卓著的新文学健将。二十年代初期,他的自传式的带有浪漫主义倾向的小说,如空谷足音震动了文坛;三十年代,他的抒情小品、游记、随笔,为我国现代散文创作增添了异彩;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他的旧体诗词蜚声文苑,流传海外,艺术造诣之高,同时代人很少能与伦比。郁达夫是一位忠贞的爱国主义者,他兼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于一身,确实是现代文坛上的多面手。近年来,国内外对他的小说、散文创作论述较多,对于郁达夫的旧体诗词却很少有人作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应有的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后期以来 ,诗人写散文随笔 ,已不鲜见。较有影响的有于坚的《棕皮手记》、翟永明的《纸上建筑》、王小妮的《手执一枝黄花》 ,以及王家新、海男、陈东东等的作品。这些诗人的散文和随笔往往在文字上讲究意象表达的精确性、思维的绵密性 ,并擅长于记述、讨论深刻的精神问题和内心体验。近日拿到马启代先生的一本散文随笔集《心巢》。虽然对马启代先生了解不多 ,但知道他是位诗人 ,出了许多作品集 ,而《心巢》是他第一部散文随笔集 ,这样我便少不了要对“第一”说两句。在我看来 ,这部文集具有诗人散文所具有的共同性 :文字上的讲究和对…  相似文献   

4.
简介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诗人,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记》、《日边随笔》等。散文名篇有《山之子》等。风格特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无疑是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他以其独具个性的散文、诗歌、小说创作为新文学宝库增添了光彩。但他最出色的作品其实是散文,其独特的诗人气质使他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诗情。冯至先生很早就说过:“广田的散文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独立的创作”(何其芳语),都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作者叶延滨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上世纪80年代被读者评选为“最受欢迎的十大中青年诗人”之一。90年代末,在《诗刊》进行的读者调查中,在“最受读者关注的五十名中国诗人”中名列前茅。他在以诗歌创作登上文坛后,在杂文、散文、随笔、评论等方面也展示了作家创作的丰富性,他的诗歌和杂文、散文、随笔作品已出版了36部。他的许多散文,都以丰厚的人生阅历与学养,给读者提供了新鲜的体验,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周涛从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以来的28年间,从一个创作者成为了中国著名诗人,继而又成为一个散文大家,其散文的成就已经超越了他的诗歌。他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军旅诗人,他又是个极具天才灵性的诗人,从诗人到散文家,周涛找到了一个更能表现自己才华的领域和便捷表现生命感悟的文本,其独特的创作对当代散文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的散文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深刻体现了诗的精神:自由、抒情、哲思、想象。他的散文如贝多芬的音乐,如书法中的“狂草”,像那些巩乃斯的群马,在做一次亘绝千古最写意的狂奔。  相似文献   

7.
山水生辉风土有灵─-李广田散文风景描写浅探刘根货,申东彦李广田是一位在三十年代就"把散文当作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而且"特别注重于提高散文的艺术性" ̄①的作家。他的散文钟情于乡土风光、田园情趣的描绘,是一种使人在纯朴中见出华美与真实的诗人的散文。由于...  相似文献   

8.
<正>天才就象每个人一样,但又没有一个人和他是一样的。——巴尔扎克我们所要论述的无疑是一位天才的诗人,但他绝不只是诗人;他也毫无疑问地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但他又决不只是剧作家,他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诗人”和“剧作家”;但实际上不仅是诗歌和戏剧,而且他的小说、散文、文艺批评乃至译作也都闪烁着奇异的光彩;他还远远越出艺术的领域,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方面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硕果。对他来说开垦的结果似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垦本身;因此,确切地说他是一个创造者。没有比这个最朴实的称呼更能确切地概括这样一个伟大的全才了。  相似文献   

9.
叙述是诗人在处理自身经验时不同于抒情诗人的一种言说方式。诗人博尔赫斯与西川用它来呈现故事,塑造人物并记录日常经验。这种叙述方式在两位诗人那里还产生了独特的音乐效果,表现在他们言说的语调、诗句的节奏和诗句的衔接方式上。在对诗体探索上,博尔赫斯认为写诗和散文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他有相当多的诗向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靠拢;而西川仍有意识地对诗歌形式进行探索,创作出了个性鲜明的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10.
路径     
或许因为胡弦首先是一位诗人,所以他写出的散文总有一种精致。他携带着一颗诗心漫步时就形成了散文。这散文,读着筋道,语言藏着诗的锋芒。  相似文献   

11.
普希金是俄罗斯的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他的创作发生了重要转变。他把主要精力从诗歌的创作转向散文的创作。他认为发展中篇和长篇小说是俄罗斯文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认为中篇和长篇小说是广大读者易于接受的,是一种民主文学的形式。1824年,普希金在他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三章中就曾提到,他想写一部现实主义的散文作品。1826年,他在写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六章时,又提到要写散文作品: “年岁渐渐爱好严肃的散文, 年岁渐渐排除调皮的韵脚,  相似文献   

12.
诗,是郭枫散文审美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散文艺术美所集中追求的一个理想。郭枫在编选《台湾艺术散文选》时充分披露了他的散文观,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得更为明确:“文学性散文是定位在艺术基础上的,所以,以‘艺术散文’命名文学性散文,恰能标示其艺术本质。”显然,他把文学性散文界定为“艺术散文”,表明他十分重视散文本体的审美属性。事实上,他数十年来坚持着这一个审美理想,寻觅、探究个人散文艺术世界的营造。当我们探究郭枫散文诗意的时候,读者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确定的事实:郭枫本来就是一位诗人.品味他的全部散文,读者会感到这不是小说家的散文,不是剧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杰出建树、有独特风格的散文家。他的白话散文对“五四”以后的散文作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是诗的变体,具有诗的艺术特征。其中,《春》更是诗意盎然,以明快婉转的诗化语言、善于运用侧面烘托的诗歌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的诗化意境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春之歌。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文学家,冯雪峰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是人们从这方面提到他的时候,往往想到的是“湖畔诗人”,是革命文艺理论家和鲁迅研究专家,而对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重要贡献,或多或少地有所忽略。本文打算通过论证杂文集《乡风与市风》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特殊贡献(兼及其他),以表明雪峰的散文,特别是他的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印度近代蜚声世界文坛的文学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但他首先是一位诗人。他在诗歌创作领域的造诣最为突出,他的诗歌享有盛誉。印度和世界各国的泰戈尔研究者对于他的小说、戏剧和散文的看法常有分歧,评价有高有低;可是对于他的诗歌的评价都很高。他在印度被称为诗圣,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伟大诗人之一。他一生写下了60多部诗集(包括孟加拉文诗集和英文诗集在内),还发表了一些关于诗歌理论的见解,本文拟对他的诗歌创作加以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从20年代中期以后,大批知识分子都看透了国民党的腐朽与反动。白莽恨乌及屋,讨厌国民党,连带对匈牙利诗人裴多菲雅号“国民诗人”也曲译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同志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诗人。他在战争年代的戎马倥偬之际和建设时期的日  相似文献   

18.
李艳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9):141-142
庞培作为一名诗人,在他转向散文写作时仍然保持着诗人的身份。他将诗歌中的思想精神、结构形式带入到散文创作中,为散文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散文宁静、悠远、沉郁,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一种天然的诗性。  相似文献   

19.
程宝林在不少文章中称自己是“诗人”,或者“全国小有名气的诗人”,这在诗人们普遍感觉自己是在用手走路,用脚趾头向人们抛送飞吻的无诗年代,其实是他格守本分的一种自我确认.几本被行家看好的诗集证明着他的自我确认恰如其分,既不太高,也不太低.那些充盈着诗的智慧的诗行确实显示出他诗人的聪明.不过,读罢他的散文,就会觉得他诗  相似文献   

20.
早在30年代,莫洛就出版过诗集《叛乱的法西斯》,40年代出版出诗集《渡运河》和散文诗集《生命树》。莫洛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一个圣洁的诗人。在40年代国统区的黑暗里,诗人用热情的歌喉抒唱了对革命的赞颂,对爱情、友谊的追寻和内心的忧郁苦闷,并对黑暗社会发出严厉的诅咒。40年代初,在盐城新四军驻地参加革命的经历,则使他的作品显出亮色和乐观。诗人那份经过光照的高贵的罗曼谛克风度和矜持的信心,塑造他成为善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