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观赏石之美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动物的骨骼、甲壳、足迹、蛋等,以及植物的根、茎、叶等或其痕迹,都可成为化石。化石观赏石就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或收藏价值的化石。化石观赏石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遗体(如骨骼等)或与遗体有关的(如蛋等)化石观赏石,称为实体观赏石:一类是生物活动留在岩石上面的遗迹,称为遗迹化石观赏石。化石观赏石现在已经成为观赏石的一大类,受到观赏石爱好者的喜爱。它有以下4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化石,是生活在过去地质年代的各种动植物的遗迹。古生物死后, 它们的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高温、高压,形成了化石。其中坚硬部分如牙齿、贝壳、骨骼、枝叶等依然保持了原来的形态、结构。化石也可以是生物活动时留在岩层中的印膜或其他痕迹。  相似文献   

3.
古生物化石是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它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  相似文献   

4.
分子古生物学是一门以研究沉积地层中的生物分子化石从而得出生物化学结构的科学,所以也被称作分子地层学。生物分子化石指的就是沉积物中那些来自生物遗体、具有一定沉积、地层和古生物学意义的有机分子,它们虽然经历过成岩作用的变化,但仍保留原来的化学结构。这种保留了原来化学结构的生物分子化石可以提供很多的信息,不仅能研究出生物的一些身体组成成分,同时还能深入的研究与生物相关生理信息。  相似文献   

5.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3,(13):26-27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研究化石有助于了解生物的演化。下面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十块最奇特的化石。1.1亿年的蜘蛛捕猎化石1亿年前,一只蜘蛛正在向被蛛网困住的猎物发动进攻,突然,一滴从树上滴落的树脂将它裹住,慢慢形成  相似文献   

6.
正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石节子沟位于固原市彭阳县罗洼乡,距固原市彭阳县北东约40km,出露奥陶系拉什仲组和背锅山组,产珊瑚、牙形石、三叶虫、头足类、腕足类、腹足类等无脊椎动物化石。本次工作对该地区奥陶纪无脊椎动物化石进行实地调查,共发现1个化石点,对化石点产出特征、保护现状等进行描述,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建议,对研究该地区古生态、古地理环境以及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7.
三十六年前,在北京附近的房山县周口店,发见了丰富的中国猿人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岩层里的古代生物遗体及其痕迹),把人类历史追溯到五十万年以前。三十多年来,虽然在我国发見了很多的人化石和与人有关的动物化石,但是一直没有发见属于真正猿人类型的头盖骨。继1963年在陕西蓝田陈家窝子发见“蓝田中国猿人”下颌骨之后,1964年在蓝田公王岭发见了一个猿人头盖骨,以及三个保存完好的牙齿和由牙窝代表的右上颚和颧骨的一部分,这些材料都和头盖骨无疑地属于一个猿人。这是几十年来发见的猿人化石最完好的材料。这个猿人头盖骨的发见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至少可以从六方面来谈。第一,猿人化石是了解从猿到人的演化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8.
遗体防腐从古代埃及就开始被研究了,至今已形成了很多种遗体防腐技术和防腐药剂,目前普遍使用的防腐液是甲醛、苯酚混悬液,其防腐效果很好,但是这类药剂的使用对人体有害,且不利于尸体的长期保存.由于遗体保存目的不同,需要不断创新遗体防腐技术和研发新的遗体防腐剂.综合文献记载的我国遗体防腐剂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从医学院尸体防腐和殡仪馆遗体防腐剂研究现状,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遗体防腐新技术新药剂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近代各种猿人遗体的发见,又经过仔细研究的经果,证明了人类的伟大导师恩格斯在一八九六年所说的:“苏动创造了人类本身”这句话的真实性。从猿人化石的研究中,知道了猿人生存的时代是在第四纪初期,而第四纪冰川也是在第四纪初期开始的。古猿的走出森林,主要是因为气候的改变和森林的绝灭。这个气候的改变,就是指的冰  相似文献   

10.
目前遗体多采用冷藏棺或冷冻柜保存,体积大,搬运不变,遗体冷冻后也不利于防腐、整容和火化。为了解决遗体短期常温保存问题,我所研制了一种遗体短期低温常态保存装置。本文给出了该装置的研制内容,包括系统流程、工质选择、系统结构设计以及控制方法、主机表面的纳米喷涂处理,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此产品的功能,能够使遗体常温短期保存3~5 d,在这一领域实现了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洪鹏  高婷 《百科知识》2014,(11):49-51
正"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石头会唱歌,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有生命"的石头却并不罕见。硅化木就是一种曾经有生命的石头,它以特有的方式保存着大自然的秘密,也在人类的历史长卷中镌刻下独特的文化印记。硅化木是石化的古植物遗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石。硅化木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  相似文献   

12.
叶雁杰 《科教文汇》2013,(13):95-96
为了促进医学教学与遗体器官捐献事业发展,我国已经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引领下开展遗体捐献与接收工作。本文叙述遗体接收利用单位对遗体的防腐处理方法,在处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处理方式。期待更多医疗卫生相关单位掌握防腐处理技术,促进我国遗体捐献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医学教学与遗体器官捐献事业发展,我国已经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引领下开展遗体捐献与接收工作。本文叙述遗体接收利用单位对遗体的防腐处理方法,在处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处理方式。期待更多医疗卫生相关单位掌握防腐处理技术,促进我国遗体捐献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生物界下论在过去和现在,都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现今地球上的各种动物与植物,都是由较原始的古代种属进化而来的。那些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古代动物与植物,其中的绝大多数,现在都已绝种了,有些只有它们的後裔,还生活在今天的地球上,但也都已经在身体的构造或生活方式上,起了很大的改变。虽然大多数的古代的生物,它们的个体,甚至种族的生命已经结束;但它们的遗体,或是当年生活的痕迹,却并未消灭。尤其是它们身体的坚硬部份,常在适当的条件下,被保存在地层里,变成了“化石”。根据“化石”,古生物学家可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人类生命结束后对社会和科学做出贡献的一种方式,遗体捐赠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研究人体疾病和开发新治疗方法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遗体捐赠数量相对较少,未达到预期水平,存在遗体资源短缺的问题。多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实施遗体器官捐赠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登记遗体捐赠的人数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01%,实际捐赠的人数仅占登记总人数的4%~20%。由于大部分国民不愿意进行遗体捐赠,导致捐献数量偏少,进而造成了人体标本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医学科研工作和医学院校教学。对此,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在底特津北郊一所不起眼的建筑物内放着液氮的容器中,正在经历着一场生死之战。这就是美国人体冷冻研究所存放冷冻人体的地方。这些遗体均头朝下泡在液氮中。所长皮丘金说,这样放置遗体是为了以防方一。如果设备出现故障,还可以挽救人体最重要的部分——大脑  相似文献   

17.
正龋齿的历史由来已久,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定居、谷物生产和面粉制作的兴起使当时人类的饮食发生变化。古生物学家从这个时期的人类化石中发现了最早的龋齿痕迹。奇怪的是,继续靠打猎和采摘果实为生的祖先却得以幸免。除赞比亚发现的一具人类化石外,早于这个时期的人类化石均无龋齿痕迹。  相似文献   

18.
<正>史前1亿年左右,是恐龙繁盛的时代。那个时候的浙江大地气候温暖、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是恐龙及其他生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场所。从已发掘的骨骼化石可以看到,这些恐龙包括体型巨大的以植物为食的巨龙类、甲龙类,也有着可能荤素杂食的镰刀龙类。另外,还生活着在空中飞行的翼龙类和鸟类。除了骨骼化石这样的实体化石之外,还有一种化石是由古老生物的活动留下的遗物和痕迹形成的,我们称其为遗迹化石。恐龙蛋就是恐龙留下  相似文献   

19.
刘妍 《金秋科苑》2009,(9):48-49
化石是亿万年来存留在地壳中的古生物遗骸。通过分析各种化石,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远古时代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生物的进化历史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化石就是一部记录地球生物亿万年来不断演化的史书。以下是近年来考古发现的八大最著名化石遗迹:  相似文献   

20.
刘妍 《今日科苑》2009,(9):48-49
化石是亿万年来存留在地壳中的古生物遗骸。通过分析各种化石,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远古时代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生物的进化历史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化石就是一部记录地球生物亿万年来不断演化的史书。以下是近年来考古发现的八大最著名化石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