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倒推法”就是把问题发生的顺序倒过来思考,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形式,也被称为“逆推法”或“还原法”,它是一种分析、探索的解题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都给我们以有悖于常理的启示.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如果正向思维受阻,那么可以运用“顺难则逆,正难则反”的思维方式,向原问题相反的方向去探索,构造其对立的数学形式来解决问题,有时会事半功倍.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相似文献   

3.
周登朝 《福建教育》2005,(11A):20-22
新课程大力倡导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体验”、“感悟”,于是众多教者蜂拥而上,课堂上“体验”、“感悟”之风盛行。一片热热闹闹的说读评议声中,似乎忘记了培养理性思维也是阅读课堂的教学任务之一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理性思维的教学价值,让体验活动和思维活动如车之两轮,并驾齐驱,相信可以给课改波涛中的弄潮儿们以适当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听谓逆向思维就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有意去做与习惯思维方向相反的探索。逆向思维主要表现在所学知识的逆应用上,有些题目的“难”与“巧”就在于对知识的逆应用。因此,注重知识的逆应用常常可使解题变得由繁到易。数学概念的定义都具有可逆性,再加上诸多的可逆公式、可逆法则,因而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定义的逆用 有些定义同定理一样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出现,但是,它与定理却完全不一样,定理的逆命题不一定真,而定义却有可逆的两面。例如,课本中给出的圆的定义:“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而它的反面:“圆的内部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也是正确的。由这种思维方法可以解决下面的问题。 (例一)任意剪六个圆形纸片放在桌面上,使得没有一个纸片的中心落在另一纸片上或被另一纸片盖住,然后用一枚针去扎这些纸片,证明不论针尖在哪一点,总不能一次把六个纸片都扎中。  相似文献   

5.
思维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往往思维方法的转换能使人茅塞顿开,突破思维定势,从“山穷水尽”之困境,步入“柳暗花明”之坦途.一、顺与逆顺与逆是相对的,逆向思维即从与常规顺(正)向思维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也即倒过来想一想,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方法.在物理学史上,法拉第由“电生磁”逆思“磁生电”,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磁感应定律.再如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观点——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也产生磁场等,都是逆向思维的示例.同样,我们在解物理题时,若能适时而巧妙地转换思维方向,往往能出奇制胜,获得解题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证明几何题,由于思维路子的顺逆,在思维方法上常分“综合法”与“分析法”。这两种思维方法,在寻求证题途径时,常联合使用,但我认为思考主线则是逆推,即“分析法”。一、“分析法”是不断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目的明确,要求集中,易于找到证题途径。例1 如图,G是△ABC的重心,过G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必定会遇到逆叙条件应用题教学。学生在解答逆叙条件应用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定势思维,即:一见到“多几”就不假思索地用上“+”,一见到“少几”就毫不犹豫地用上“-”,一见到“几倍”就直截了当地用上“×”。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走出以上这种惯性思维的误区呢?在30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常采用以下四种做法来纠正上述问题,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创新素质培养与教育文化氛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发展创新教育”是一个最响亮的口号。过去“满堂灌”的教师们现在却在总结着创新教育经验;黑板上条分缕析地陈列着“创造力培养的关键”;学生们也从“创新课”上了解到了“创造性思维”的几个步骤:“创造性”或“创造力”的发展被列入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向与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问题的解决而忽视问题的发现.其实,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两个互逆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解决问题,缺少发现问题的环节,思维元就不能形成“群”状结构.在许多著名学者看来,“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甚至更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启动创造思维的过程,集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与思维的开放性,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解决数学问题,一般总是从正面入手进行思考,但有时用这种常规思路解答显得十分繁杂,甚至无法解决的情况.这时若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也许会“柳暗花明”,而且解题步骤可较为简捷,这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另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是从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现举例说明逆向思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有的老师问我:“魏老师,我一上公开课,自己就紧张,学生也紧张,平时思维敏捷、语言流畅的学生也变得结结巴巴。你在全国各地上公开课,学生们在舞台上,下面一两千人看着,学生不紧张吗?”  相似文献   

13.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一)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学生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方式来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高中化学“炼钢”新课引入。1954年寒冬的一天,一艘万吨级的英国油轮“世界协和号”在海面上航行。突然,油轮中出现了裂缝,紧接着发生一声巨响,油轮顿时一分为二,船和人一起葬身于大海之中。科学家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方揭开沉船之谜。原来是造  相似文献   

14.
“角色扮演”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教法,因为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让课堂气氛活跃,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所以,这一教法备受教师们喜欢,特别在公开课上,更被广泛应用。本学期,听了许多老师的课,他们许多人也在自己的课堂上设计了“角色扮演”这一环节,听后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5.
李颖 《学前教育》2006,(11):57-58,47
对思维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在对“思维”以及与之相关的“智力”、“认知”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上心理学家们却始终缺乏一致的看法。相对于情绪、动机、意志等心理过程,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将认知作为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而智力则偏重于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它包括注意、感知、记忆、表象、思维等.思维是人的认识过程、智力或认知的核心成分。(朱智贤、林崇德著,《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相似文献   

16.
欲逆不妨先顺──怎样教育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余竞然“逆反心理”是指人的思想、感情脱离正常思维轨迹的内心活动。把它理解为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实际上,它是一种不健康的思维和心态。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持抵触情绪甚至...  相似文献   

17.
逆向思维方式是一种由“结果”向“原因”思考问题,通过逆向顺序追索事物发展、变化的细节,达到尽快形成解决问题思路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常运用此法解决问题,那么对培养尖子学生及大面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大有好处,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下面特举两例。例1、一小球以2米/秒’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求物体停止前的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倾析」本题按常规思维方法似乎条件不够,无法求解。观设想把本题给的“末状态”(即物体静止下来)作为“初状态”,而将此物的运动逆时间顺序“倒推”…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普通高考之后,记者采访了几名在其所在省份乃至全国都取得“顶尖级”单科高分的考生。希望这些“成功人士”的经验有助于正紧张备考的中学生们改善思维,拓展眼界,提高复习效率。单科“英雄们”的可取之处在于:积极地把握住三年的学习生活,主动总结出各科学习应试的规律、经验和心得,并在高考考场上实战成功。我们有理由相信,高分“过来人”的努力和智慧,于后来者是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9.
学幂的运算法则之后,对法则的正向运用比较熟练,但把它们反过来用却不习惯,其实,逆用幂的运算法则能使许多问题化难为易,在学习中若能自觉地、经常地、有目的“反过来想一想”、“倒过来用一用”等逆向思维活动,不仅能加深对这些法则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拓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益处多多,下面看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思维的一个突出而典型的特征,就是教师们常说的“不仅学会,还要会学”。什么是“会学”?最主要的是会思维。而要做到会思维,就要掌握科学化的、最优化的思维工具和思维方法。美国著名学者鲁特·伯恩斯坦说过:培养创造思维品格,必须善于运用12种“思维工具”,也有的中国当代创造思维研究专家提出要形成创新素质的“20个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