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转”这个词儿,在几乎所有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出现过,有的课本还不只一次。记录这个词儿的两个多音字读音难定。  相似文献   

2.
雪儿 《陕西教育》2005,(7):53-54
父亲是先天瞎,13岁跟一个老瞎子学艺学了10年.后来独个儿闯江湖坐在墙根底下给人算八字。碰上红白喜事,就抱着一把月琴过去.唱一些好词儿夸人。因为父亲能应景编词儿.每次拿“红”都比别的瞎子多。  相似文献   

3.
过河拆桥这词儿显然不是个讨人喜爱的褒义词。但若对这词儿换个方式来理解,倒是见着些催人奋进、背水一战的意味了。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如果太  相似文献   

4.
笔者耳闻目睹并亲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次教育改革,对什么是教育改革,真个是越来越糊涂了。但有一点却十分清楚,这就是每每伴随一场教育改革,都必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造词或造句运动。且不说“大炼钢铁”时期、“文革”时期的“教育改革”以及造出来的诸如“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是政治的晴雨表”、“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等一大批政治口号及时尚句子,已经随历史浮云化为尘埃,以致于多少年之后,人们再提起它,觉得那么不可思议和荒唐可笑。就说改革开放以来的若干次教育改革,一大批新词儿如潮涨潮落,汹涌而来,悄然而退。给…  相似文献   

5.
王丽 《学习之友》2011,(11):51-52
我对于“素质教育”这个词儿,一直不甚了解,及至看到一份1934年度的《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后,才若有所悟。  相似文献   

6.
王丽 《华章》2011,(12):54-54
对于“素质教育”这个词儿很多人一直不甚了解,及至看到一份1934年度的《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后,才若有所悟。  相似文献   

7.
张娟 《班主任》2014,(5):15-16
“男孩”和“女孩”这两个充满阳光朝气的词儿,最终都要被“男人”和“女人”这两个内涵丰富的词儿替代。我最近已做和将做的两件小事,便是对这种“进化”规律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有个说法,叫做:“出国镀层金,回国拿高薪”。那时候“海归”是个令人羡慕的新名词。但最近两年.又出现了一个新词儿,叫“海待”,意思是从海外留学回来却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的人。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海归”已不再是精英了吗?记者通过调查,带我们走近新时期的“海归”一族。  相似文献   

9.
"老班"这词儿,是时下学生们私下里对班主任的称呼。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以往的特点,他们渴望成长,却带有叛逆心理。"老班"是他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所以"老班"要有点"心机",才能让学生团结于他的周围,认真听取其教诲。本文通过四点"心机"阐述"老班"人格魅力的塑造,以期对同仁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常涉及的动词、出现的格式、语法作用的认定三个方面论证了唐山方言中动词儿化与动态变化的关系,分析了唐山方言中动词儿化体现完成和进行的动态变化这一特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这个夏天,我——用触觉、味觉、嗅觉——重新认识了很多词儿,这些词儿虽然在那个夏天以前我也知道,但很生疏,没有感受过。以前这些词儿,只引起一般贫弱的形象。而现在才知道每一个这样的词儿里,都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生动的形象。这是一些什么词儿呢?这种词儿是那么多,简直不知该从哪  相似文献   

12.
从咿咿呀呀学语言开始,我便会说很多词儿。 上小学以后,老师教了我们很多有趣的字和词儿,我渐渐地发现了词儿真奇妙。 你看,有些词儿(如一本正经、七上八下……),这些词儿带着数字;有些重叠词儿(如开开心心、明明白白……)它们表达的意思就更清楚了;有些词儿的意思相似(如美丽对漂亮),它们可以让你换个说法用;有些词儿(如万紫千红、青山绿水……),它们中含有表示颜色的词;还有些词儿……  相似文献   

13.
殷维介 《老年教育》2014,(11):16-17
<正>"作风问题"这个词儿,这些年不怎么用了。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初,它却是个常用的词儿。单从字面上看,这词儿并无一点肮脏之意,但谁都知道,它指的是"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特指男女暧昧关系和奸情。那时,诬人清白的最有效手段,莫过于散布其"作风问题"的传闻。如果被组织或对手抓住了这方面的把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  相似文献   

15.
梅雪静 《文教资料》2013,(31):160-162
“儿”字在商城方言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在功能上,既可以充当词根语素,也可以充当儿化的标志。这两种功能相互重叠,构成了多种结构形式。“儿”字的位置不仅可以出现在词尾或词中,还可以在一个词里连用。在儿化的使用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名词儿化现象,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副词等儿化的现象也很多。很多词语必须儿化才能成词。还有一些不儿化也能成词的词,也可以儿化。  相似文献   

16.
高考结束,新一届高三刚进入准备状态,时间还允许我用“学习”而非“复习”这样的词儿.稍微放慢点节奏,放开点视野和同学们谈谈“文言文”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7.
一、联系实物识字根据小学生既爱吃又贪玩这一特点可以让他们识字。他想吃什么,就让他写出吃什么的词儿。如他要吃香蕉,就让他写出香蕉这个词儿,想吃苹果就要让他写出苹果这个词儿,想吃西瓜就要他写出  相似文献   

18.
“网络云技术”?没听说过!老外了吧,这么新鲜的词儿还不知道,那你离现代网络技术可有点远了!其实啊,对于“网络云”你并不陌生,指的就是“大型数据处理中心”。  相似文献   

19.
在火车上,听几个年青人在聊大天。一个说,女人就是怪,那杨雄大英雄也,可潘巧云不爱,却跟个和尚鬼混,这是那门子的事!一个说,这就真叫做贱!懂么?一个说,这怪不得潘巧云,你想过么:那杨雄虽说是个大英雄,但是一个病人,而和尚却是个健康的男人!而潘小姐却是一个正常女人!一个说,我看这事情的责任还是在杨雄身上,谁叫他是个病人的!  相似文献   

20.
要说(扌亘)温,你可能听着这名字耳生,要说“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这两上词儿,你就觉得挺熟了,可(扌亘)温与这两个词儿有什么关系吗? 有,有的。 (扌亘)温(公元312-373),东晋时人。 (扌亘)温的父亲被人害死,一个名叫江播的人是参与者之一。那年(扌亘)温15岁,他发誓要为父报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