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秦汉时期,匈奴形成了完整有序的宗教与信仰体系:以信"天"为核心的自然崇拜体系,相信灵魂不灭与祖先崇拜,迷信鬼神、偶像崇拜并崇尚勇武,习惯盟誓,日常生活和军事生活中多行使巫术,巫履行宗教行为外兼及医之职能。该体系对匈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有利于其统治者维护统治,增强本族凝聚力,是匈奴游牧政权的精神支柱和匈奴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2.
谈西汉时期汉人入居匈奴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时期,大批汉族人口通过被掳掠、当战俘,及逃亡、投靠、和亲、出使等途径入居匈奴地区,入匈之后,他们对于匈奴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匈奴是战国后期才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头曼自称单于,标志着匈奴国家机构的产生。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宗法统治,贯穿于匈奴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匈奴奴隶制国家政权实际上是匈奴单于及其姻亲和近亲共同建立与维护的游牧军事政权。匈奴社会实质上是游牧宗法奴隶制社会。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的内蒙古地区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这里既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园,也是中原王朝与匈奴军事争夺的焦点,还是秦汉王朝经济开发的新区。特殊的历史时代、地理位置与民族构成,形成了这一地区独具特色的多元的文化类型与文化特点。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尚武文化、移民文化和商旅文化在这里同时存在、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开放的、充满活力与进取精神的秦汉文化丰富了内涵,提供了动力,也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明代,自京师达于四方设有驿递,在京曰会同馆,在外曰水马驿、递运所、急递铺。其职能是传递各种公文,递送使客,转运军需、贡物等。明代驿递系统与明代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密切关系,它不仅具有显著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而且具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本文试从社会史的角度来探讨明代驿递系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两汉时期,河西走廊不仅是匈奴的经济、政治与军事活动的主要基地,而且是中西交通的咽喉,在匈奴政权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占领河西走廊也就成了两汉政府的主要对外政策.河西走廊直接关系到汉王朝的边境安全与统治稳定,关系到匈奴的盛衰存亡,因而,汉匈双方为争夺河西走廊在300年间曾发生了多次战争,最后以匈奴被逐出河西走廊远遁西方而为结局.两汉时期的河西走廊在匈、汉统治政权中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汉王朝政治文化影响进入西域之前,匈奴曾经施行对"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控制。汉文化扩张至西域后,匈奴势力依然反复对这一地区进行军事外交的顽强争夺。"和亲",是匈奴控制西域国家的外交方式之一。匈奴在施用军事高压的同时,也曾经对西域数国推行"和亲"策略。对于汉王朝与西域国家的"和亲",匈奴亦竭力予以破坏。  相似文献   

8.
在西汉时期,匈奴民族经历过“五单于争立”的大内乱与分裂。其分裂原因不能唯独归因于匈奴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亦须从西汉王朝起始于“马邑之谋”的对匈奴大规模征服战争所导致巨大影响着手探索。汉匈战争中,由于军事上的失利导致匈奴民族生存地理环境的巨变,从而严重损害了赖以生息的畜牧业经济基础,继而激化社会内部政治、经济等方面一系列矛盾,最终以单于继承问题为导火线爆发了匈奴史上第一次大内乱与分裂。  相似文献   

9.
两汉时期,河西走廓不仅是匈奴的经济,政治与军事活动的主要基地,而且是中西交通的咽喉,在匈奴政权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占领河西走廓也就成了两汉政府的主要对外政策。河西走廓直接关系到汉王朝的边境安全与统治稳定,关系到匈奴的盛衰存亡,因而,汉匈双方为争夺河西走廓在300年间曾发生了多次战争,最后以匈奴被逐出河西走廓远遁西方而为结局,两汉时期的河西走廓在匈,汉统治政权中都占有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匈奴的动物造型艺术,受独特的生态环境影响成为其文化内涵的主要特征。匈奴民族不仅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在器物上予以艺术化,还代表了经济类型、生活情景和民族性格,更具有深刻的图腾文化含义,这是匈奴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有机结合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西晋末期,匈奴族受汉族的影响,逐渐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i其社会组织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西晋王朝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使其政权统治摇摇欲坠,汉人和少数民族起义不断。匈奴贵族刘渊乘“八王之乱”,打出了“宗汉立国”的旗号起兵反晋。从历史学和民族学角度分析这一历史事实及刘渊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生经历,其中包含刘渊所具有的对汉文化强烈的认同倾向。  相似文献   

12.
匈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它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衰落于公元前一世纪.其中西汉是其重要的发展时期,无论从政治、经济、化哪方面讲都得到了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匈奴发展迅速。西汉对它的政策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韩朝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首要促进措施和物资保障——京义线、东海线铁路、公路的连接,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重要意义和效果。韩朝铁路的连接,不仅将会带来不可忽视的经济利益,而且还以实际行动证明韩朝已开始政治和解,具有长远的政治影响,韩朝铁路、公路的连接对形成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安保局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书是一部研究匈奴史的专著。著者试图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对这个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约五百年的匈奴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文化习俗,部族兴衰,政治演变,及与其他各族,特别是汉族的关系,作一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叙述,以期将匈奴族的历史面貌描绘出一个轮廓。《匈奴通史》全书二十三万三千字,共分十章。内容简明、通俗,以正面介绍匈奴历史知识为主,无  相似文献   

15.
西汉时,列侯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拥有特权。匈奴归义列侯是西汉列侯集团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有关归义匈奴首领的封侯标准有两个:景帝中元三年(前147)至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奉行汉旧军法,封归义匈奴首领为侯;随着汉匈战争的全面展开,元狩二年之后,汉朝又制定了新的归义匈奴首领封侯标准。在不同的时期,匈奴归义侯国具有不同的地域分布特点,这些侯国主要集中在涿郡、南阳、颍川三郡。他们在进入汉地后,由于文化、气候、政治等方面的原因,鲜有传国善终者。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碑刻历史悠久,种类、数量繁多,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是先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这些碑刻对深入研究河北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等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正确把握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经济斗争及文化斗争四者的关系,在开展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的同时,重视以战争为中心的经济文化建设,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文化思想,主张经济文化民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潇贺古道又称“新道”,以秦始皇攻打岭南、汉武帝统治岭南修建、扩建古道而闻名。古道上,至今保存着自宋代以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价值重要、艺术文化水平高的石刻文化遗存,内容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军事斗争、民族关系、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它是中华民族石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研究古道石刻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统一政权建立后,承袭秦朝的制度,废除其苛政酷法,以"黄老"无为而论作为指导思想,给民"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经济.汉武帝时,对内继续壮大经济、军事文化实力,对外实行强硬政策,征伐匈奴、南越,扩大疆域,同时弃"黄老思想","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文武之道并用.但是,由于战国"七雄"连年征战,形成南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大...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全球化的世纪,化全球化与经济、政治、科技和军事等全球化一样都是必然趋势也是既成现实。但由于化与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化涵义的丰富性和自身深层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化全球化远比经济、政治等其它全球化复杂得多,也艰难得多。一方面,全球化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全球化趋同;月一方面,全球化也蕴含着化多元化的内在必然性、并由此可能或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本试就化全球化的复杂性和负面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