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入“另册”的作法该休矣一些部委、省直部门主办的报刊,为扩大发行量,把订自己报纸数量最少的一些市、县,打印造册,分发给报社采编人员.凡有这些市、县稿件,统统扔进度纸篓,以示惩罚,订报数量多的市、县大发特发其稿件,甚至许诺发头版头条,这种以订报数量多少...  相似文献   

2.
:李惊涛正在主持《傻瓜看世界》因为爱管闲事,他被人连捅4刀,住进了医院;表侄儿到医院看他,因曾参与盗窃又被他打110报了警。襄樊人都知道他,说到他的名字,人们往往会冠上一个定语:“傻瓜”记者。他一个人做“傻瓜”还不够,最近又成立了“傻瓜协会”……2002年10月30日,“傻瓜记者”李惊涛又做客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节目: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英雄梦,在少年李惊涛的心中曾一度泯灭1976年4月,李惊涛出生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县城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赵焱在一家集体企业上班,父亲李叔德热爱文学,因“爱管…  相似文献   

3.
地处胶东半岛的济南军区某后勤分部自199年来,年年被军区后勤部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两次被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熟悉分部情况的人都说,这个分部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新闻报道队伍,这支队伍的领导者,就是该分部政治部林庆玉主任。爱才育才重用才林主任刚到分部走马上任时,分部报道队伍缺乏战斗力。多年的政工经验告诉他一个单位的工作搞得再红火,报道不出去也只能是”墙内开花墙内香”。他暗下决心,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建起一支强有力的报道队伍。不久,在分部范围内召汗的一次政工会上,林主任对下面各单位搞政工的同志们说:“…  相似文献   

4.
寥城 《今传媒》2003,(2):67
2003年度的报刊征订尘埃落定之后,对于经历了一番激烈竞争的西安地区的报刊业,尤其是报业来说,如今关起门来盘点收获,真不知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呀。 抛去报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它其实也是商品。而是商品就有一个成本核算的问题。象西安地区这两年风行的发行大战那般不计血本,你推出“订报送大礼”,我开展“订报中大奖”,他实行“免费订报纸”,  相似文献   

5.
人们往往把敢闯敢于的人称为“虎”,干新闻报道工作,就得需要这种“虎”。某后勤分部新闻报道组组长宋维亮就是这样一只“虎”。近年来,他以虎的精神,虎的胆量,驾驶着新闻报道之舟乘风破浪,永往直前,仅1995年和1996年,他就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稿500余篇,同时,还带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战士报道队伍。现在这支报道队伍中,除了今年刚吸收两名新战士外,其他12名战士均能独立在报刊电台见稿,致使分部的新闻报道工作,连续4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报道组要兴旺,选准人才是关键。为此,他和领导同志一起研…  相似文献   

6.
某综合仓库政委李庆年,被人们誉为“分部一支笔”。李庆年这个名字在报刊上没少看到。没见到他本人之前,原以为他是个专业作家,没想到他就在离自己单位不到20公里的一个仓库担任政委。崇敬之余,采访他的念头终于再也无法控制了,于是,经同办公室陈干事的引见,见到了这位令我崇敬已久的人。初见李庆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特别是满脸胡老子,让人感到他一副老相,与他那文风以及被人称作为“分部一支笔”的绰号怎么也对不上。然而,当翻开李政委的那几棍子剪报册以及那提获奖证书和那即将出…  相似文献   

7.
一走进泰兴市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中心新闻部,就可以看到一块耀眼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联工作先进单位”奖牌,这块奖牌的背后,凝聚了广播中心副主任、新闻部主任鲍家成的心血与汗水。2004年,他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他和他的同事们,还夺得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道“用稿七连冠”的好成绩。鲍家成时时警醒自己——  相似文献   

8.
一位地方党委机关报的编辑利用回乡过春节之便,邀请几位老同学小聚。席间,他诚恳感谢各位前几年为帮他完成报纸征订任务劳神,有的还自己掏腰包订报。一位老同学提议为他今天无报纸征订任务一身轻,表示祝贺干杯。后面的话虽是那位老同学为劝酒硬编的“名目”,但听来还是令人颇有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00,(3)
照片上这名正在作记录的老同志 ,是被大家尊称为“土记者”的合江县锁口乡中心校教师张德生。说他老 ,一是指年龄 ,今年就要满60岁了 ;二是指写稿的时间长 ,已坚持写稿20多年。尽管教师工作繁重 ,接触面窄 ,但张老师仍坚持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 ,自己掏钱订报学习 ,辛勤采访写作 ,先后已在《民族文化报》、《四川日报》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400多件。他写的《办公经费紧缺办案举步维艰》、《不要盲目淘汰母猪》等稿件 ,受到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 ,并亲自作了批示。他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通讯员” ,有的稿件还被评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0.
刘万平 《军事记者》2005,(12):11-12
在解放军报社,很多人与徐海均逢面总习惯喊他“徐副主任”.因为他曾在社办公室(政治部前身)当过3年副主任,后调任时事部副末任3年,再后复网政治部任副主任(正师职)达5年之久、“为官”11年,特别是在政治部这个“要害”部门主持工作期间.他一心为公、一身清廉,留下了有口皆碑的“官声”,至今仍被大伙儿不时提起。  相似文献   

11.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检验科副主任植风海从38岁开始涉足新闻界,在医疗岗位上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疗养院的新闻报道工作。近两年,他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级报刊上发表文章34篇,多次被军区、军区后勤及分部评为湘讯报道先进个人,并荣立三等功一次。由一名地地道道的“门外汉”成为一名业余新闻报道工作的丰产“专业户”。初中未毕业的植风海,从小酷爱文学,特别是对新闻记者有一种强烈的崇拜感。当兵后,他自费买了许多新闻写作方面的书籍,抽空就看,有时间便坐下来写几笔,总想有一天自己能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当一名…  相似文献   

12.
因为一篇“好人三哥”的稿子被认为是同公安局唱“对台戏”,焦作日报记者陈作华不仅连都市新闻采访部副主任的官儿丢了,还得苦巴巴地等着一个和他本人并无直接关系的判决,因为这牵涉到他的职业声誉。据称,今年5月,在陈写的报道刊发后不久,“好人三哥”贺永星因“涉嫌黑恶犯罪”被批捕。  相似文献   

13.
李“将军”者,后两个字之所以需要打上引号,是因为他并不是真的解放军的将领,而是沪上新闻界的一名老记者。在认识其人之前,就听说过有关他的一些趣闻,1960年解放、新闻两报合并后,我有幸跟他在解放日报共事。他为人厚道、诚实,富于幽默感,身材如同他的性格一样的厚实,眼珠儿左顾右盼,确有将军的气概。编辑部的同志都乐于叫他“李将军”而不呼其名——李仲实,他也乐呵呵地点头承受,不时发出“嗯嗯”“哦哦”的声音。有一次我开玩笑说:“搜集你的故事,足够编一本李将军传奇。”他高兴而认真地说:“那就有劳阁下了。”转眼间二三十年过去,李将军已于几年前因癌症而过早地谢世。随着岁月的流逝,悼念之情也逐渐淡薄,但朋友们闲谈中还时常提起他的轶事,可见他的形象还留在人间没有泯灭。如今该是履行亡友嘱托的时候了,可是提起笔来却四顾茫然——写些什么为好呢?  相似文献   

14.
如此广告     
笔者近日在一份地级党报的征订广告中见到这样一句广告语:“新闻报道向订报密集地区倾斜,多订报多发稿。”心里不禁一阵嘀咕:“报台利益咋就这样明目张胆地和新闻报道掺和到一起了呢?”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新闻报道受制于媒介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媒体对广告商、赞助商、订报大户,哪一路“神仙”都不敢得罪,“多栽花、少栽刺”成为某些报台拉拢“关系户”、提高报台经济效益的武器。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初,159医院政治处调来一位干事,当干部部门统计他的履历时,才知他一直是排长、参谋、连长,从来与政工无缘。然而,三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某分部一位有名气的新闻干事。有人问起他改行的体会,他说:“只要热心投入就有收获”。曾经一直是军事干部的他,平常总爱捣鼓“豆腐块”。当排长时,一篇《一个大功连队螺旋式的思考》在《前卫报》变成铅字后,曾引起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当参谋时,《战士徐无私临退伍前荣立二等功》的稿件在《安庆日报》头版位置上登出,还加了按语,至今徐无私还与他保持着通信联系。由于他口令洪亮,军事…  相似文献   

16.
济南军区某综合仓库政治处主任李学军,每当发现一个报道苗子时,便如获至宝。三年来,经他发现和培养的报道骨干就有6名被上级机关评为报道先进个人,2名被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仓库也连续三年被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刺头兵”的故事1996年,当时还是分部政治部干事的李学军,在下部队检查工作时,从连队的黑板报中看到一首颇有文采的小诗,他眼睛一亮,立即向连队领导打听这名战士的情况。连长告诉他,这是连里一个有名的“刺头兵”,他的心顿时凉了下来,一连两天他左思右想怎么也不甘心。在临回机关的头天晚上找来了诗作者小王,…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军区某汽车仓库,近年来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搞报道,使得新闻报道工作连续3年走在联勤部及某分部的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度的新闻报道工作中,仓库不但在《解放军报》刊稿30余篇,同时还被评为《解放军报(长征书屋)》“读书、评书活动先进单位”,成为分部惟一受到军区、联勤部政治部通报表彰的“宣传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实现了仓库报道工作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精品,拒绝平庸李仁臣“当你每次拿起笔来在墨水瓶里留下血和肉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进行写作。”这是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过去读托尔斯泰的作品,常常被打动,被征服,感叹他的天才造就了令人难以企及的文学高峰。后来读他谈文学创作体会的文章,才了解这些脍炙人口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报刊种类多,涨价幅度大,经费调整跟不上,各部门的订报数量都在压缩。去年年底订阅报刊时有人提出:报道组有5种报刊,应该减少几份。由主任说:“报刊是了解上面报道动态的重要渠道,经费再紧,也不能紧报道组。”政治处给报道组除保留了《新闻与成才》、《解放军报》等去年订的报刊外,还增订了《应用写作》等3种报刊。申主任经常鼓励机关干部结合本职写稿,大力支持报道骨干到一线去采访,写连队事,写身边人;引导督促报道员开展读报、讲稿、评稿活动;常常跟报道员研究报道动向,帮助报道员修改稿件。每次下基层,他都带回几条…  相似文献   

20.
在攀钢(集团)公司乃至攀枝花市新闻界,都知道陈渝平是一个新闻快手。他曾在轨梁厂党委宣传部干了近十年时间,近两年虽然到了厂工会工作,也从未放下过手中心爱的笔和永远不能割舍的像机。他凭着自拟的“四快”原则:快看、快想、快写、快投,在国家和省市级的各种征稿比赛中多次获奖,让不少通讯员赞口不绝。 陈渝平与新闻结缘,源于他对新事物的强烈兴趣。参加工作不久,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他被报刊上一篇生动形象的文章所吸引,迷上了写稿,先从小稿入手,盯住人物小通讯不放,在职工的“闪光点’上推敲。经过两年多的锻炼,他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