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常遇到家长这样说:我的孩子,小学成绩很优秀,为啥到了初中特别是初二增开物理课后,就老是回家说:"好难学".这种学生在小学阶段是个优秀生,对学习功课感到比较轻松,可是进入初中后,尤其是从初二年级开设物理课开始,情况就逐渐不同了,"难"的感觉开始产生,学生普遍觉得学习功课越来越有压力.  相似文献   

2.
一、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一般状况比较近年来,我们在对部分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测量中,发觉一些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出现明显的波动甚至滑坡现象。为此,我们用“在校学生个性倾向性问卷”分别在市属、矿区重点(一般)中学和市属、矿区重点(一般)小学的初一、初二、初三及小学六年级的在校学生中进行了问卷测试。全部被试476人,均系随机取样。不计姓名,只计性别和成绩分类。同时记下被试的家庭情况和家长教育期望作为分析参考。通  相似文献   

3.
孟建平 《文教资料》2008,(15):132-134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一直是家长、教师关注的焦点.初中生的学习在初二年级时出现的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与他们在由小学升至初中的过渡期中的适应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在这一特殊的过渡时期,家长的爱护和支持是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初三分流也叫初中毕业年级或初二后分流。就是在坚持因材施教、按需设教、学生愿意、家长同意的基础上,将不同情况的初三(初二后)学生分成两个流向,一个流向主要是面向升学,另一个流向主要是面向就业。对那些不准备升学或不可能升学的学生,将他们分流到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或暂在原校,纳入初中和成人中专两个学籍,第一年组织他们继续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的同时,适当增加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经营技术的学习和训练;第二年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第三年分散实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学生毕业后经考核合格发给初中和成人中专毕业证书。一、实施…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常遇到家长这样说:我的孩子,小学成绩很优秀,为啥到了初中特别是初二增开设物理后,就老是回家说:“好难学”。这种学生在小学阶段是个优秀生,对学习功课感到比较轻松,可是进入初中后,尤其是从初二年级开设物理课开始,情况就逐渐不同了,“难”的感觉开始产生,学生普遍觉得学习功课越来越有压力。这种现象的产生许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11)
本期的三虫园,请来了几位刚刚从初一年级升入初二年级的同学,他们在整整一年的初一生活中,留下了太多美好和快乐的记忆。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每一个人的感受也许会不一样,但是这份对初中生活的美好憧憬却在接下来的文字当中溢于言表,让我们在他们有些晃晃悠悠、迷迷糊糊的叙述中感受到了属于他们的快乐和无奈。虽然现实总是会有些不如意,也许学习的压力总是那么死缠烂打地挥之不去,但孩子终究是孩子,我们无论在如何"恶劣"和"艰难"的环境中都能发现值得开心和快乐的元素。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常遇到家长这样说:我的孩子,小学成绩很优秀,为啥到了初中特别是初二增开设物理后,就老是回家说:“好难学”。这种学生在小学阶段是个优秀生,对学习功课感到比较轻松,可是进入初中后,尤其是从初二年级开设物理课开始,情况就逐渐不同了,  相似文献   

8.
根据初中二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及我在教学一线对初二学生所做的观察、分析,初二学生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初二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容易产生“两级分化”现象所谓“两级分化”是指初二学生由于功课增多,难度增大,学习竞争趋于激烈,而学生的身心发育较快,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生活常识,部分学生在自身生理、心理的快速变化中感情丰富,兴趣广泛,好奇求异心强,在短时间内放松学习,学习成绩由优秀变为一般,由一般滑为差劣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进入初中二年级,随着"形"(几何图形及函数图象)相关内容的增多,引发了学法的变化,而此时很多学生依旧停滞在机械的模仿演算中.学法的滞后,致使成绩下滑乃至个别学生自暴自弃.初二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和品质都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同时又是学习产生分化的焦点.对此,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更新学法,适应新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初二学生学好数学的三步曲:把握原型,确立目标;寻求途径,转化所求;提炼思想,形成方法.这三步曲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序且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整体,促进学生思维"转折"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事初中教育近三十个春秋,回首自己所走过的艰难而又曲折的育人之路,虽然自己始终在初中三个年级周而复始地从事着铸魂工程,被人们称颂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也有无尽的思虑与感慨充塞着心胸,那就是:正确认识“初二现象”,给每个初二学生多一分理解与关爱,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11.
经常有一些中学生家长找我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在他们万般苦恼的问题中,孩子与异性交往占了相当的比例。每当这个时候,我一般会让家长尝试着想象一个情境:几年后,当孩子上了大学或大学毕业时,仍然不喜欢异性同伴,不屑于和异性朋友交往,家长会是怎样的心情?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工作期间,我们启动的第一次监测就是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在诸多指标中,有一项是关于学生叛逆重新定义"早恋"  相似文献   

12.
初二年级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年级,班主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防止和解决初二年级学生的分化,是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的关键。认识初二年级的特点及其所处的地位,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庄双成 《学苑教育》2012,(17):44-44
初中学生从初一年级进入初二年级以后,数学成绩会出现明显分化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几何“入门”没有跟上。现在的初中学生,大部分小学基础较差,再加上初中数学内容多、要求高、进度快,所以接受新的知识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年级的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为"初二现象"。作为班主任要想成为孩子的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相似文献   

15.
初二学生物理成绩分化及预防南京理工大学附中孙威英初二年级是中学物理的起始年级,一般来说一学期后,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学生物理成绩日趋分化。若不正视这一现象,将导致初三物理学习成绩的进一步分化,直接影响初中会考合格率这一总目标的升降。导致分化现象的因素,概...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学生的语文成绩常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学语文成绩非常优秀,而到了初中后成绩却一落千丈,经常不及格。这是什么原因呢?许多家长不理解,原因很简单:就是小学语文学习以字词为主,初中开始以阅读、作文为主。不少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阅读也没有重视,学生不会阅读方法,到了初中就导致语文考试成绩很低。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办法就是让学生多读书。在这个方面,特级教师窦桂梅堪为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  相似文献   

17.
在初级中学中 ,老师们都深有体会 ,在初二年级 ,大多数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许多原来听话守纪的学生 ,这时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以及说谎、破坏等不良行为。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学生个体所显现的相对比例较高的不良心理、情感和行为特征 ,是一种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初二现象”。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成因分析及采取了一些对策。一、分析成因1.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必然性。现在的初二学生 ,其年龄一般在 13到 14岁左右 ,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  相似文献   

18.
家教荟萃     
解析家长对新课程的“不适应症”新课程恐惧症。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小学入学、初中起始年级段。由于这两个特定年级的学生比较特殊,往往在新的学习阶段开始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学习,因此在学习新课程时容易产生一些困难,而家长也由于对新课程不太了解、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容易将这些困难看得很大并因此引发对新课程的恐惧。新课程抵触症。这种情况常表现为家长不配合新课程的实施,这种抵触常常是由家长没有真正接受新课程的理念引起。新课程反感症。这种情况常常表现为家长以言论和行为来反对新课程的实施。家长对新课程的…  相似文献   

19.
使用邹泓1998年根据Parker和Asher修订的友谊质量问卷和最好朋友测验,从性别、年级对初中学生友谊关系状况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初中学生拥有好朋友的数量不存在年级差异,女生拥有好朋友数量多于男生。初中男生的友谊质量比女生低,在年级比较中,初三在"信任与支持"、"陪伴与娱乐"、"肯定价值"、"亲密袒露与交流"上的分数均低于初一和初二年级,且在"冲突与背叛"的维度上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初中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学生面临很多大变化,例如开设课程的数量大增,教学进度加快,学习强度加大,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期望和要求提高了,学生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少了等等。研究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对帮助他们又快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保障心理健康,促进学习不断进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