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观是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和精神向导。近代中国的多灾多难,在某种程度上是国人乃至整个民族社会历史观被动而缓慢地变革的结果。从自有的朴素社会变易历史观到引进的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历史现,直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历史观,步步前移、渐趋深入,历史功利沉积为近代中国的曲折进步。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其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它包括:科学的领袖评价论;面向世界的社会开放思想;系统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相统一的群众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出访讲话中蕴含着积极的和平观与历史观。习近平的和平观是对世界和平大势的把握和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平来之不易。同时,中国深谙"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中国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和平发展起来的中国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习近平的历史观是深谙历史规律和历史警示基础上的历史观,中国人民能够坦诚面对中国近代屈辱史,吸取教训,警示危机,面向未来。历史弥足珍贵,应当铭记,不容篡改。铭记历史是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正视历史是为了避免重蹈战争覆辙,世界各国应多为和平作贡献。  相似文献   

4.
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历史观服从于历史总体性的规约.服从于历史宏大叙事的逻辑原则。而新的历史观则认为历史是一种阐释,具有开放性,它服从于阐释者的理论视城和立场。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基于它的历史观,文学因此被历史化了,文学叙事具有历史元叙事的特征。而新的文学观则强调文学的叙述功能,叙事是一种象征,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不是反映关系而是想像关系。社会历史批评应该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吸收新的理论养料完成对自身的改变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哲学的变革最突出地体现在历史观领域 :古代历史观的特点是复古主义和循环论 ,儒家、墨家都在“法先王”的旗帜下寻找安身立命和治国平天下的依据 ,由此引发了中国人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和圣贤情结 ;近代历史观的核心是进化主义 ,由此推出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近代思想家不仅具体描绘了人类社会由低向高依次进化的过程 ,而且勾勒了一幅幅未来世界的理想蓝图。随着圣贤在近代的日益落破 ,英雄成为人们心目中崇拜的新偶像。这使抛弃复古观念、向往美好未来成为近代历史观的主旋律。中国近代的进化史观不仅蕴涵着深厚的哲学底蕴 ,而且折射着近代哲学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创新与变革 ,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夏曾佑是中国近代新史学流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传统的今文经学与西方先进的进化论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以变通和进化为核心的历史观,并以这种历史观为指导,对中国古代史进行了分期。同时夏曾佑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注重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综合地看待历史。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科书是年青一代认识其他国家的主要渠道和载体之一。考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变化,既能显现一国国民历史观的变化,也能管窥到人们的历史观的变迁对教科书编写的深刻影响。笔者详尽考察了新中国各时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对日本的明治维新陈述后认为:教科书对明治维新记述的嬗变,与思想解放同步,表现出中国人在不断修正自身对日的认识,使之科学化、符合历史事实;中国人在教科书中修正对日认识和历史记述的过程,可以为日本人思考教科书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近代特色。这种近代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历史观上否定“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主张历史规律随历史事实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在体用(本末)观上既主张学习西方的具体方法,又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基本原则;三是知行观上的“知”包括了近代科学的内容“,行”突破了传统的道德践履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历史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具有务实性、科学性、民族性、开放性、人民性、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其中。务实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基础;科学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实质;民族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本色;开放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风格;人民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立场;创新性是邓小平历史观的灵魂。一句话,邓小平历史观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民族性、开放性、人民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内容。科学的历史观成为邓小平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成为他显示高超的领导才华的基础。本文探讨了邓小平历史观的主要特点,包括邓小平高度重视历史经验的理性认识及其实践因素;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唯物主义和辩证的观点,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邓小平从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活动两个方面,着重又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研究发展历史、开辟未来问题,使马克思的研究历史的方法更加具体化、民族化;以及邓小平对创造性发展历史的理论创见和实际贡献。邓小平的这些有关历史的真知灼见,不但启发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历史、指导我们创造性地发展历史,而且也是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历史观的有力否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是通过讲述历史观的概念以及历史观与历史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而说明在历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2.
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与总体看法,是哲学世界观的重要内容。按黑格尔的说法,就是“哲学的历史”或“历史哲学”。辞海中这样界定了历史观: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的根本见解,与“自然观”相区别,又相联系,是世界观的两个组成部分。邓小平的历史观,是在继承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历史观是唯心史观,具有历史退化、历史循环、“神创论”、“命定论”、偶然性决定历史命运和英雄决定历史等特点。然而,柏拉图的历史观的某些合理因素不容忽视。他突出了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实现历史由“神”向“人”的过渡;它也为历史哲学的形成提供了知识积累和方法上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4.
近代欧洲“社会契约论”主要是政治法律学说。从更深层次看,也是一种社会历史观,即资产阶级人本主义历史哲学。它以分立的抽象的人为本,以个体的人为红线贯穿始终,涉猎社会的本质、结构、发展变化的机制和变化的动因。这种人本主义历史观至今仍然是西方的一种信仰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实践历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思想史的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实践历史观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历史现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以实践思维方式思考人和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而费尔巴哈的历史观是以飞本思维方式思考有关社会历史问题的学说。因此,回到马克思恩格斯构建实践历史观的方法论道路上,反思两种历史观的本质区别及其根本原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历史观,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大历史观视野雄阔、体系宏大,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本源、中国历史观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历史观传承发展的逻辑生成,具有历史维度推进历史思维锚定时代方位、现实维度把握历史规律治国理政创新、未来维度掌握历史主动谋求宏观迈进的内容旨归,成就中国道路康庄辉煌、中国方案成果卓然、中国精神发扬光大的价值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为实现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占建志 《九江师专学报》1997,16(3):19-22,54
黑格尔的历史观,是黑格尔整个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黑格尔历史观中的合理思想、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然而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对峙、阻隔,同宗、同源的两岸文学形成了同中有异的文学景观。将姚雪垠与高阳历史小说放在这一文学背景下进行比较、整合,其历史观和文学观各有特点,对历史有不同的叙说方式,从中也反映了中国历史小说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19.
由激进主义大显于中国近代社会而引发的现代“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大可不必,近代激进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社会发展本身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受内外诸多因素所左右、以其内在必然性而展开。彻底否定激进主义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至少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两种主义”相互作用的适度张力依“自然历史过程”而实现.  相似文献   

20.
社会历史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宏观社会历史观的重要内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必然推论。此种被学术界长期所忽视的观点对于理解马克思晚年倾心研究上古历史,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有裨益。对于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才能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合理性、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