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症成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网络成瘾与毒品成瘾、病理性赌博等具有类似的特点,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亟需做好各种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毒品成瘾教育矫治的目的是促进戒毒人员的个体发展变化,矫正其行为,转变其错误思想,塑造社会所期待的人格,将其造就成社会的守法公民和有用之才,教育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毒品成瘾者的教育矫治,向社会输送了守法公民和有用之才,对社会产生很大的收益,这是毒品成瘾教育矫治正外部性的表现形式。要持久地保持这种正外部性,是保证戒毒工作发挥强大社会效益的根本保障。因此,政府对戒毒工作的财政投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制定合理、科学的财政政策保证政府对戒毒工作的财政投入与产生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国家禁毒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卓枫指出,毒品已成为当今世界一大公害。从各国情况来看,最容易受毒品侵害的是青少年。目前,我国公安机关登记在册吸毒成瘾人员的 80%为青少年,这些人大多是离开学校不久就沾染毒品的。因此,让学生在校就了解毒品的有关知识及其危害,增强抵御毒品侵袭的能力,是禁毒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自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羊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起初心里没谱,但为了抓好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她以大队部的名义向全体队员发出有关队活动方案的征集通知。   不久,方案如同雪片一样飞到了大队部。 …  相似文献   

4.
痴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与服用毒品成瘾一样,危害深重,需要社会和政府的早期干预。这是沪上心理学专家郭莲舫教授就目前某些大中小学生沉溺于游戏机房的现象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09,(3):37
上海市禁毒教育馆由全球毒情、无尽毒害、拒绝毒品、禁绝毒品四个部分组成的展馆内容,通过大量的案例剖析及调研材料,运用实物陈列、影视播映、图片展示、漫画表现等方法,辅以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寓严肃的禁毒主题于生动的展览之中。让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识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民族、国家的危害,了解毒品使人成瘾的原理。提示每一位公民: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相似文献   

6.
毒品与化学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鸦片俗称大烟,是罂粟碱。吗啡是罂粟碱中提取出来的物质,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酰衍生物,俗称“白面”。毒品是社会的毒瘤,每个人都要拒绝毒品!有关毒品物质的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7.
强制戒毒人员复吸率居高不下,毒品成瘾性中"心理成瘾"难以戒除,"心瘾"戒除已是戒毒领域的工作重点。为了探讨影响强制戒毒人员毒品复吸的因素,基于文献回顾、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建构强制戒毒人员毒品复吸风险测量维度。课题组编制了强制戒毒人员毒品复吸风险问卷对460名强制戒毒人员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强制戒毒人员毒品复吸风险问卷包含20个题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抽取了4个因子:线索诱导、吸毒心瘾、负性情绪和负性效能感;累积方差贡献率超过50.307%;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四因子模型拟合度较好,χ2/df=1.508,GFI=0.913,CFI=0.943,TLI=0.934,RMSEA=0.044;信度分析表明该问卷有较好信度,整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5,分半信度为0.891;效度分析表明该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及实证效度。  相似文献   

8.
毒品,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能使人吸食成瘾的物质。我国《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甲基苯丙胺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具有依赖性、非法性和危险性,所以一个人一旦染上毒品,就很难戒掉,给本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27日,一个13岁的天津男孩在一幢24层楼的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一跃而下,朝着东面的大海“飞”去,他以这么一个优美的姿势结束了自己年轻美好的生命,而这一切的原因就是他为之着迷的网络游戏。 2005年4月,由于两个儿子终日沉弱于网吧,四川武胜县一位绝望的母亲喝下了一瓶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上面两个事件中可以看到网络成瘾是非常可憎的。同药物成瘾、酒精成瘾、毒品成瘾一样。那网络成瘾有哪些表现呢?如果自己出现大多数的下列情况,那该要提醒自己小心了,你可能已经对网络成瘾了!  相似文献   

10.
1设计依据与构想 “珍爱生命”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是新教科书的一个亮点。“拒绝毒品”一节让学生了解主要有哪些毒品、机理和危害,强化对毒品危害严重性的认识,增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意识。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贯穿本节教学;  相似文献   

11.
仝刚刚 《考试周刊》2014,(52):162-163
网络成瘾已经演变成一种新的毒品,导致一些中学生网络中毒,这虽然有各种客观的具体原因,但主观的根本原因更要重视,要免除这样的毒品,除了制定相应的具体解决措施之外,还必须针对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把其看成道德问题,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12.
当人长期接触一些化学物质时,会对这些物质产生依赖,这样的现象叫做成瘾.我们都知道,烟、酒和毒品都可以使人成瘾.然而,一些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药物,比如咳嗽药水,也会使人上瘾,这是怎么回事呢? 吗啡的"亲兄弟" 这一切都要从吗啡说起.吗啡是从罂粟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罂粟的果汁干燥后就是鸦片,而吗啡就是鸦片提炼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曾经靠收集吗啡来制造毒品海洛因.因为吗啡经过化学改造,就会变成海洛因.可见,吗啡和毒品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特点是什么?其实大部分人都对毒品有所了解,也知道它对人身体造成的伤害。它使人成 瘾,破坏人的身体机能,瓦解人的心理,摧毁人的意志。让无数的人包括青少年坠入地狱的深渊,更给无数的家庭带来毁灭性 的打击,也给社会的安定繁荣带来隐患。然而,我们却忽视了当代的新型“毒品”。它让无数的青少年成瘾,沉迷,无法自拔。手机,当代科技的产物,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 一步步侵蚀着广大青少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列举了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种种表现,对网络成瘾的危害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遏制网络成瘾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戒毒疗法     
根据美国国家毒品滥用研究所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已经发现了至少4种不同的治疗吸毒成瘾的方法在减少毒品使用方面极其有效。这些方法是:·门诊病人美散痛疗法。·门诊病人免除毒品行为疗法。·长期院外(居家)疗法。·短期住院疗法。这项研究表明,美散痛疗法使海洛因的使用减少了70%。对治疗了至少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患者来说毒品使用的减少相当之大,典型的治疗包括辅助组治疗、尿监测、毒瘾重发预防和治疗后参与自助组活动。该研究所的所长艾伦·I·莱什纳说:这项研究“雄辩地证实了毒品滥用疗法的效果。除了明显减少毒品使用,治…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成瘾的家庭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瘾包括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两类。目前行为成瘾者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群——网络成瘾者。网络成瘾人数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不仅侵害了青少年的健康,而且对成年人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本文对网络成瘾的定义、界定标准和目前对此行为干预的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1914年《哈里森毒品法》是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禁毒立法,它是美国禁毒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法的制订和执行对后来美国社会的毒品问题和毒品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从历史的角度对《喻里森毒品法》的背景,起因,内容及后果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审视和评价,以期对当今美国的毒品问题和毒品政策有一个更好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俊官 《教育与职业》2006,(32):182-183
本文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危害性进行了概述,并结合网络固有特性与青少年介性心理特点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青少年自身加强自我防范,学校为青少年营造宽松成才环境,学生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社会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等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它已成为当今社会问题之一。文章采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600名青少年进行了测验。结果显示:在父亲教养方式中,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在母亲教养方式中,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在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父母的拒绝否认对高、低差异组青少年网络成瘾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性。采取赏识、宽容、民主的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20.
近十几年来,在日益泛滥的国际毒潮的侵袭下,毒品在我国死灰复燃。据统计,截至1998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59.6万人,遭受毒品侵害的县市占全国县市的 71%。吸毒人员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其中近82%是在不了解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如此严峻的现实,令我们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深思:必须在青少年中开展禁毒教育,使之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自觉抵制毒品,远离毒品。笔者认为,必须在初中生物课本中增设禁毒内容,使其成为初中生的必修课,以确保禁毒教育落到实处。初中《生物》“神经系统的卫生”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