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从威廉·冯·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论起,科研和教学成为很多大学的两大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双重要求。而工科高校同时承担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践创新型人才两大功能,因此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深入分析工科高校教师职能基础上,对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探索出一条教学与科研能力相互促进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建设是高校工科院系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讨论了在高校工科院系中,实验室建设与培养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实验室建设对改善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实验室建设对推动专业(课程)建设的作用,实验室建设对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效果,以说明实验室建设维系了高校工科院系教学与科研的联系,并采用案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青年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是提升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交通与物流学院青年教师为例,阐述了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必要性,以及提升青年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实效性的措施,以期为高校工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是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新工科理念对工程技术人才及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分析了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青年教师的创新教学机制研究提供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建设要求培养具有跨学科整合能力的人才,而目前以专业进行教学组织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为例,以多专业课程群、单专业课程群和实践平台建设作为建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通过在原有纵向专业组织的基础上增加横向的课程群组织,经过实践验证这种矩阵式的组织模式能够有效地进行专业融合,实现培养跨学科教育者和跨学科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力量,其"教—研"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发展前景。针对当前高校出现的重科研能力培养轻教学能力培养、重学历培养轻实践能力培养、重职业培养轻个性化培养等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现状,借鉴发达国家高校青年教师"教—研"综合能力培养的经验,提出组建优秀团队的"传、帮、带"培养模式、教研并重的"激励"培养模式和依靠国内外培训机构的"借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科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决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工科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工程实践能力较低、工程实践意识薄弱等问题,高校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搭建工程实践锻炼平台、加强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调动青年教师提升工程素质的积极性,丰富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推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科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决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工科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工程实践能力较低、工程实践意识薄弱等问题,高校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搭建工程实践锻炼平台、加强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调动青年教师提升工程素质的积极性,丰富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推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成功典范,对高校工科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本文对比CDIO模式下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根据当前工科青年教师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实行新教师"下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实习基地作用、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及建立激励机制等五方面来加强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青年教师是“三本”高校质量提升和发展的基础。“三本”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重学历轻职业道德素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重引进轻培训培养、重教学轻科研教研、重物质轻感情等现象。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经费投入,是保证“三本”高校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根据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及高校工科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现状。根据我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训经验,探索综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下高校工科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采取的培养措施,可供同等院校青年教师作为提升实践能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年教师队伍作为地方高校的新鲜血液,是"双一流建设"的生力军,但是青年教师如何在新时期协调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制约教师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体现在"研"到"教"的角色转换、"教"与"研"不匹配和"教"与"研"的双趋冲突。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阐述了教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通过构建新型教研关系、形成新型教研模式和创新教研评价体系来实现教研协同创新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呼唤跨学科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落地。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课程教学改革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关注和上海中考改革对“跨学科案例分析”的明确提出又加剧了这种教师发展诉求。跨学科联合教研是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的有效方式。基于笔者在上海市A中学任职期间的探索,分析运用深度教研理念建构跨学科“执行长”联合教研机制的理念和路径。项目设计了跨学科联合教研的组织架构、配套制度和操作步骤,通过设定跨学科教研模块,开发跨学科教研工具,配套跨学科作业改革,提升了跨学科“执行长”联合教研的实践效能,形成了一种匹配中考改革需要和“跨学科”教学改革理念的教师集体成长新样态。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的生力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仅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还能提高教师整体队伍水平。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要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环节、重新定位"督导组"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客观修正青年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科研为依托,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还要"调整教师工作评价指挥棒,允许各种教学方式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与科研的均衡发展是我国青年教师在自身培养过程中较难把握的问题。在高校的竞争环境中,面对科研、评职及生活负担等问题,很多青年教师往往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中。这样做一方面降低了教学效率,阻碍了教学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科研的过度专注使得教师的潜意识还停留在学生时期,缺乏教学过程中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学生到大学教师的角色转变。结合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背景,从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阐述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以国外高校青年教师素质提升的研究为例,提出青年教师的师德、教研能力、科研能力、正确的科研观与教学观培养,国际化意识与能力培养、青年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及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六维培养模式。得出聆听与博爱共存,教学与科研并重,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依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育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主力军,承担着主要的科研和教学任务。然而在高校的建设中,科研与教学并重的特点使很多青年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指出了目前高校在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协调教学与科研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很多高校青年教师的问题。本论文从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普遍"重科研、轻教学"的成因,高校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青年教师协调教学与科研的主要策略三个方面来阐述高校青年教师如何能够更好协调好科研与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共同提高,做一名合格的高校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建设"双一流"高校与学科为背景,对理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以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为例,借鉴国内外高等院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理念,以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为驱动,构建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理工科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通过对教学制度规范化、教学方法系统化、工程实训具体化和科学研究前沿化四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有效提升了理工类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9.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主力军,承担着主要的科研和教学任务。然而在高校的建设中,科研与教学并重的特点使很多青年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指出了目前高校在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知识生产模式是知识形成规律的体现。遵循知识生产模式的演进逻辑,能够更好地促进新的工程知识体系——新工科的创新发展。在传统工科建设中,知识生产模式Ⅰ逐渐成为阻碍因素,抑制了学科的创新发展。新工科建设就是对这些不适宜因素的改造,是工程学科发展的必然。按照知识生产模式演进的规律,新工科建设应主要参考模式Ⅱ,着重考虑跨学科融合、突出实践环节、组织机构的多样性、满足国家和区域的战略需求。同时,模式Ⅲ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一方面,通过"知识集群"和"网络创新"建设,促进新工科科研与教学的双向突破;另一方面,更多地关注工程学科所涉及的社会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