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9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大学生在校表现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测试,考察大学生人际信任在完美主义与在校表现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完美主义平均总体得分为152.48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大学生完美主义个人标准因子及总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完美主义担心出错和父母要求因子均与在校表现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完美主义个人标准和条理性因子均与在校表现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总分与在校表现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分别在担心出错和父母要求对在校表现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在校表现及人际信任有关。完美主义可以通过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对在校表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机整群抽取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科技学院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使用人际信任量表、安全感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在生源地、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女性高于男性;生活满意度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正相关;生活满意度与人际信任也存在正向关系。(3)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大学生安全感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对人际信任也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对生活满意度同样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这表明,人际信任在大学生安全感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安全感通过人际信任影响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听障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60名听障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听障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整体偏低,人际信任与母亲的情感和温度以及偏爱被试呈负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听障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水平及二者的关系。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以文献法等方法,对150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年级对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显著,生源地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社会支持的水平影响并不显著;在人际信任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生源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年级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显著;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听障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接纳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接纳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59名听障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听障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且家庭支持的预测作用更强;(2)亲社会行为分别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听障青少年自我接纳可以调节中介模型中朋友支持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相对于高自我接纳个体来说,朋友支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低自我接纳听障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机制,为促进听障青少年社会参与和融入、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25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马氏量表Ⅳ,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城市的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学科差异不显著。(2)理工科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显著高于文科;农村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显著高于城市;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能存在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淮北师范大学4个年级28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但在性别、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与人际信任水平的关系。针对3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类型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及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大学生人际信任的调查研究——以河池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人际信任的三个量表对河池学院6个院系,287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总体信任程度偏高,学生中存在高信任和低信任组,差异极其显著;性别、专业性质、家庭所在地不是影响人际信任的直接因素;独生子女人际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加确信同伴将继续负起责任并关心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心理控制源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使用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心理控制源均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与心理控制源呈显著正相关;心理控制源在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信任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结论: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还会通过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的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区域被试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及影响因素,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人际信任量表(Trust Scale)对来自甘肃和内蒙古的265名被试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发现:人际信任各因子与总分在自我和谐量表的自我灵活性上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自我灵活性对人际信任各因子和人际信任总分均具有显著性的回归作用;内蒙古人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甘肃人,甘肃人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内蒙古人;城市人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有显著差异高于农村人。省区间被试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有显著相关,区域、城乡、年龄、文化水平、性别是影响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雷文斌 《考试周刊》2013,(44):158-159
为了分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2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男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三年级的社会支持总分最高;独生子女大学生获得的家庭支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2)男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于女大学生。(3)大学生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孤独感与听障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考察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以及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孤独感量表、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问卷、网络人际信任量表对368名听障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孤独感对听障学生网络成瘾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均在听障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真实自我呈现的部分中介作用更大;网络人际信任在听障学生孤独感与真实自我呈现之间起调节作用。据此,应多渠道搭建交流和展示平台,增进现场社会互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升沟通交往能力;普及网络信息风险教育,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4.
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其人际关系提供依据.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贵州省55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不同自我和谐程度组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及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自我和谐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对特殊信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灵活性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对普遍信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存在关联,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可提高其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四川师范大学150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当代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理论中值水平,不同群体(文理、城乡、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间师范生人际信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代师范类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总体比较科学;当代师范生的人际信任与母亲的部分教养方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生源地、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的影响不显著;(2)性别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3)年级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4)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密切相关;(5)回归分析表明,普遍信任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表明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345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人际信任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来探讨初中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在各量表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2)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信任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间呈显著的负相关(.3)家庭适应性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亲密度对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幸福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幸福感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94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2)社会幸福感在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研究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人际信任,还会通过社会幸福感对大学新生的人际信任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徐州师范大学340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Snyder的自我监控量表个人反应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ITS)作为研究工具,探讨大学生印象整饰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差异不显著;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的差异不显著;3.不同生源地区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差异显著,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我监控总分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4.大学生印象整饰水平与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54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韧性问卷”,考察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年级特点、是否独生子女类型和城乡类型差异。结果表明:(1)男大学生在情绪控制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在人际协助上显著高于男大学生;(2)大学生在心理韧性上年级差异显著,大四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3)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4)农村大学生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情绪控制、人际协助、个人力和支持力上显著高于城镇少数民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